打卡身边的博物馆,从“新”出发

在当前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旅游习惯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步转向休闲旅游。如今,逛博物馆的热度远胜以往,成为跨越各个年龄段的时尚休闲主题。

云南各地博物馆从“新”出发,

积极打造新型特色、亮点,

弘扬社会正能量

快来感受博物馆文化的魅力,

相约打卡博物馆吧!

凸显红色文化 呈现展览新模式

今年6月29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文物350余件(套)、共计1000余件,除云南省博物馆珍藏外,还汇集了全省各地的文物及展品。聂耳《开矿歌》手稿、聂耳使用过的相机和笛子,电影《五朵金花》手稿等珍贵文物均为首次展出。

展览以时间为轴,分为:“浴血奋斗:为云南解放而斗争”“改天换地: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日新月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云南实践”“跨越发展:奋力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4个篇章。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和3D裸眼全息等数字技术方式,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示百年沧桑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示在党的领导下,云南百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

开展后,云南省各界组织前往观展的队伍络绎不绝。展览内容新,形式也新,线上展览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推出。线上展览还为每件文物配以音频讲解,满足观众多元化观展需求,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

云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旨在让革命文物讲好党史故事,弘扬云南红色文化,激励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云南建设新篇章继续奋斗。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云南各州市博物馆红色历史主题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陆续开幕。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通过参观红色历史主题展,回顾百年辉煌党史,知往鉴今,展望未来!历史并未远去,荣光还在书写。

推荐参观:云南省博物馆、西南联大博物馆、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保山市博物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

寓教于乐,致力打造第二课堂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博物馆列入了综合实践活动;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和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博物馆是学校的重要资源之一,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博物馆进行教学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积累和兴趣培养。此外,学生能够在更加开阔的环境中,通过更加形象、鲜明的教学资源,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经验。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让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因此,博物馆的巨大教学价值以及独特的教育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近日,来自昆明五华辛勤三成教育培训中心的师生走进丽江市博物院,开展以“美哉丽江”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博物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热情服务青少年群体,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纳西东巴文化展》和《岁月峥嵘 丰碑不朽——丽江解放主题展》。通过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师生们对丽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了解。

期间,丽江市博物院的东巴文化传承老师还为学生们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学写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课堂,通过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象形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了探索的欲望;“东巴造纸技艺”体验活动,则让学生们认识了造纸原料,体验了东巴纸制作流程,有趣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们与传统技艺的距离。

博物馆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与延伸,青少年不只是博物馆的观众,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他们参与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意义才更为深远。近年来,云南各州市博物馆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新模式,为青少年群体精心打造“第二课堂”,吸引了省内外广大师生走进博物馆获取知识,有力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推荐参观: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动物博物馆曲靖市博物馆玉溪市博物馆、丽江市博物院、红河州博物馆

传承非遗,凸显特色新主题

云南民族文化繁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要加大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发展支持;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非遗博物馆建设,鼓励现有博物馆举办非遗主题展,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办传习馆,抓好主题博物馆建设工作。

近期,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长征文化、抗战文化等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开展主题作品展、非遗活态体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演活动。

大理州非遗博物馆共展出扎染、剪纸、甲马、泥塑、白剧、白族吹吹腔、白族大本曲等多种类型、极具代表性的大理非遗作品,来参观的民众可以走进非遗、了解非遗从而爱上非遗。同时,此次活动还专门邀请了白族扎染、泥塑、面塑、甲马和剪纸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活动现场,甲马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瑞龙、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慧英、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龙祥、白族扎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瑞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为民众展示非遗技艺,与民众进行互动和体验交流。

“民众可现场制作扎染方巾。经缝扎浸染漂晾洗,创作出自己喜欢的、精美的扎染作品,在活态体验过程中,追溯非遗悠久的历史,在热爱非遗的基础上保护非遗。”白族扎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瑞说道。

在博物馆活动现场,气氛浓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民众纷纷参与到扎染、剪纸、甲马与泥塑等非遗的作品制作中去,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成功剪了一个窗花的女士眉开眼笑地说道:“今天这个活动意义非凡。在活动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剪窗花,更了解了扎染、剪纸等各种非遗历史,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希望以后能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记忆,是全世界共同的珍宝,作为公益平台,近些年来,云南各地博物馆努力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荐参观: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馆、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楚雄州博物馆、迪庆州博物馆普洱市博物馆

智慧赋能,为博物馆插上“飞翔”的翅膀

近年来,云南各地博物馆建设成效显著,其中,“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普及应用,云南省博物馆正在推进 “以数字为中心”的数字博物馆向“以人为中心”的智慧博物馆的建设。目前,正在推进搭建智慧博物馆整体框架,以云南省博物馆馆藏资源为中心,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为智慧博物馆的智慧管理、服务、保护提供基本数据。全面建设云南省博物馆的智慧化藏品管理、藏品保护、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教育、智慧博物馆数据中心、智慧博物馆统一管理平台等。

“智慧化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云南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大研究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并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让“智慧”真正落地,让“智能”真正发光。

目前,信息采集及相关技术在国内一些博物馆已经有所运用,并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案。云南省相关博物馆也将选取具备一定馆藏基础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选取具备完整数据采集建模、数据搭建能力的企业、机构建成具有示范性的运用样本,在取得经验后进行适时推广。同时,策划并启动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如虚拟现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关键技术平台研发等项目,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助推云南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努力为推动云南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参观: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气象博物馆、云南省科学技术馆

在新技术的赋能下,云南博物馆的“新”还有更多。文化云南,值得你细细品味!

温馨提示

1、参观展览请提前预约,请主动配合工作人员“三码一测”。

2、参观过程中请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3、进入场馆后尽量保持一米距离。勿聚集、勿扎堆。

4、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手卫生。建议参观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订阅号

编辑 童文文

本期责编 张灵洁 马永虎

审核 马波 刘丽

Hash:b8555081a282bd7450082a13d3eaeb3c19f4498e

声明:此文由 云南文旅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