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起来丨泸州将申报一处“国宝”!被誉为“人间天河”的泸县渡槽走红了
全国第二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在网上展示后受到广大网友热捧
【点击视频观看泸县渡槽介绍】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以灌渠、渡槽构成的石渠在泸县境内大约有3100公里,其中渡槽1302座,长133.5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55.19万亩,受益面积80万亩到100万亩。
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奇峰华丰渡槽、胜利渡槽被誉为“人间天河”。今年2月,奇峰渡槽已完成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造福一方 40多年清水润农田
华丰渡槽是三溪口灌区的重要干渠,是泸县跨距最大、拱跨最多、跨拱最高的一座水渠渡槽,1978年6月竣工使用,至今已有40多年。
▲上世纪70年代胜利渡槽建设现场
现在的华丰渡槽,仍是当地最高的建筑。飞鸟从桥洞中飞过,临近农家的茂密翠竹也不能掩盖其凌云之势。而横卧在龙溪河上的胜利渡槽,与世界闻名的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古罗马高架输水渠很相似,其构造更令人叹为观止。远望双层渡槽凌空飞架,干渠蜿蜒如龙,蔚为壮观。
走到胜利渡槽双层拱桥上,行走于桥面,头上是干渠,只闻流水声;脚下,龙溪之水穿拱桥而过。渡槽设计巧妙、构思别致、建造科学,拱上加拱、桥上架桥的设计,堪称水利工程中的珍品。
修建渡槽者:“每天半斤米,一月一两肉”
“胜利渡槽建成开庆功大会,奖品有毛巾和盅盅,一个人一斤肉。”68岁的易凤权和64岁的易凤辉兄弟俩是奇峰镇宝丰村2组村民,都是修建渡槽的亲身经历者。
“每天半斤米、三角钱,一个月一斤肉。评工分10分,回生产队12分,大家都愿意去干。”二人仍清楚记得,新建、保丰、新华、红旗等8个大队72个生产队的村民参加了修建渡槽,至今易凤权还保留着两只干活用的手锤。
“全部是人工抬,拱券四个人抬,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农历正月十一,青狮宣传队来慰问演出,宝丰大队都不放假。”易凤权回忆说,生活上的保障提高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当时工地上有青年突击队、铁姑娘队等,大家开展劳动竞赛,你追我赶。
人工天河引来无数赞誉
“一层层的梯田,一年年的旱;一张张干裂的嘴唇,一双双饥渴的眼。”歌曲《人间天河》唱出了泸县干旱的状况。据刘志忠的《泸县天旱记》记载,从1950年到1985年,只有3年不旱。每年春耕时,奇峰区宝藏公社一带因为地势高,无法引水灌溉田土,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
奇峰镇渡槽的成功修建,最不能忘记已故的泸县水电局高级工程师车福隆。据他留下的回忆录得知,1973年,全国掀起一股大兴农田水利的热潮。10月,车福隆被派到奇峰帮助抗旱。他从万分之一航测图上猛然发现,奇峰宝藏公社和附近的三溪水库之间地势有落差。经过实地勘测,两地之间有20米的高差,据此大胆拟定出关于宝藏公社引三溪水浇灌万亩农田水利工程的报告。
“为了克服运输、吊装、提升难的困难,群众想办法出主意,用农机站的圆钢作拱架,20吨重的拱架用木绳搭吊装,绞车升降,土法提升。”车福隆留下的回忆录中记载了修建时的情景。
华丰渡槽、胜利渡槽竣工后,人工天河的英姿引来无数赞誉,图片进了《中国小型水利水电设计图集》,上了《人民画报》,峨眉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了纪录片,泸县渡槽迅速闻名全川、全国。
据文物专家介绍
下一步,泸县渡槽将申报“国宝”
为那个时代留下更多印记和标本
完
文丨曾佐然 图丨曾佐然 曾廷贵
部分图片来源丨泸县发布
编辑丨郭建 责编丨杨茜 谢蕤
Hash:9d4d775114a5b34ec3486a7f94b68d8a580ad4ed
声明:此文由 看见泸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