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暗藏的隐秘王府,也许就在您家附近

京城的王爷府,过去那叫一个富丽堂皇,除皇宫,没有比它更精美、更大气的了。不过,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除了留下一些精美的古建筑外,也留下了一方遗址残垣,向世人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天小北就带你去探秘这些旧时的豪宅

面貌基本完好的王府

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6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目前是京城王府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

门票:40元

地址北京西城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近定阜街)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6号线到北海北站,下车后步行可至;或乘3路、13路等多路公交车到“北海北门”站下车可到。

雍亲王府

龙潜福地两皇帝

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雍和宫,原为雍亲王府。清康熙年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

门票:25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12号

乘车路线:公交62、44、特2路雍和宫下车,公交13、116、684路在国子监下车。乘地铁5号线或2号线到雍和宫C口出。

醇亲王府

末代皇帝出生地

醇王府(北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清光绪十五年,这里又成为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末代皇帝溥仪就出生在这里。相比恭王府的瑰丽张扬,它给人一种深藏不露的印象,这大概也跟它的历任主人有关。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

门票:免费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

乘车路线:乘坐北京公交635路815路在德内甘水桥下车,沿甘露寺胡同行至后海后海北沿。

老醇王府

南府诞生光绪帝

老醇亲王府在太平湖,也称南府,太平湖醇亲王府。因光绪帝出生于此,故成为“潜龙邸”。光绪继位后醇亲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亲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醇亲王南府,现在其前庭院的宫门与中央音乐学院连为一体,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一部分。当年汪峰组过一个乐队叫鲍家街43号,就是以中央音乐学院的门牌号命名的。如今,向高高的院墙里望去,王府气质犹存。

门票:免费

地址:西城区鲍家街43号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2号线, 到达长椿街站下车,步行约700米,到达西城区鲍家街。

孚郡王府

主人更换频频的王府

孚郡王府,也叫孚王府,位于东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死后,皇帝又另赐此地给第二代嗣王弘晓,旧府当传至第六代袭王载垣,府邸被朝廷收回。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封为孚郡王,同治三年迁出皇宫居住于此称孚郡王府。虽然王府的主人一直更换,但王府的规模构造却丝毫不变,无处不透露着往日的皇族气息。

门票:免费

地址: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乘车路线:101电车、109电车、110路、112电车到朝内小街下车。

礼亲王府

清代第一府

礼亲王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之府。不过这座王府并非最初的礼亲王代善之府,代善所居的老礼王府在西四南大街缸瓦市,也就是现在的定亲王府。康熙年间,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王府后,原先王府就归定亲王所有。之后礼亲王府被烧毁,不得不重新修建。不过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清朝的灭亡,王府命运也日渐衰落。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9号

乘车路线:乘坐公交101路、109路、685路到西安门站步行即到。

庆亲王府

一段丧权辱国史

庆亲王府,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现梅兰芳故居,以前曾是庆亲王府马官居住的地方。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定阜街3号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6号线至北海北站(A口西北口出)。

淳亲王府

明朝的鸿胪寺

淳亲王府原来是明朝的鸿胪寺,之后为康熙帝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宅,允佑于雍正元年(1723)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传至其重孙镇国公奕梁,故又叫梁公府。咸丰十年(1860),王府成为英国使馆。闹义和团时,使馆遭受义和团的围攻,一个连的英军,竟然抵挡了数万义和团拳勇近一个月的攻击,一直等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解围。这座王府真正见证了清末悲屈的历史,适合怀古。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5号院

乘车路线:乘坐1号线(苹果园方向)至王府井站下车(C西南口出)。

和敬公主府

公主的“身子”,平民的“宾馆”

和敬公主府,是清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原府是王府建制,有正门、正殿、后寝、后楼和东西配房等附属建筑。公主的后人曾受封为贝子,所以又称达贝子府。民国后成了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所在地,现为和敬府宾馆。中路主要厅堂均保存完好。

门票:免费

地址: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原铁狮子胡同)。

乘车路线:乘13、42、113、115、118、701、823路张自忠路站。

涛贝勒府

以前的王府,现在的中学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民国时期,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现存古建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西城区柳荫街27号

乘车路线:乘13路、111路、107路北海北门站下。

洵贝勒府

已不能同清初王府相比的王府

洵贝勒即载洵,是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出继给瑞郡王奕志为嗣,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衔。宣统元年(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现宅路北的垣墙和一组四合院均保存完整。不过,所有房屋均为硬山过垄脊筒瓦顶,规制已不能同清初王府相比。

地址:西城区西单北大街110号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4号线, 在灵境胡同站下车(D口出)

有点样子的王府

克勤郡王府

从王府到小学的“转变”

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讬,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克勤郡王一支从始封王岳讬到末代王晏森共十七代,民国时,末代克王晏森将府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现后寝两山墙角柱石上尚存熊希龄和夫人朱其慧将财产交由北京救济会的刻字内容。目前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西城区新文化街53号

乘车路线:乘坐10路、38路、395路到新文化街西口下车步行441米即到。

郑亲王府

一分为二的王府

最早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从小由努尔哈赤抚养,并追随努尔哈赤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郑亲王。该府建于清顺治年间,当年的郑亲王府全部面积为八十余亩,房屋900余间,现在西边的国家教委和二龙路中学当年都是郑王府花园,现存王府建筑夹杂在居民楼中。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1号线,西单站下车步行即到。

宁郡王府

呈现大杂院的风貌的王府

雍正八年(1730年),皇帝封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弘皎为宁郡王,即建府于此。现府邸大门、翼楼、正殿、后寝、后楼基本保存完整。宁郡王府内中轴线上的院落景观较好,后寝殿与后罩楼之间被改造成玻璃封顶的院落。东西跨院私搭乱建比较严重,呈现大杂院的风貌。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东城区东单大街北极阁三条71号

乘车路线:乘地铁5号线,到东单站(B口出)下车步行430米即到。

惠亲王府

已成寻常百姓家

惠亲王府为嘉庆帝第五子惠亲王绵愉的府邸。此处原为明代礼仪房(俗称“奶子府”)的所在地,清代为贝子弘升的府邸,后来转赐为惠王府。惠王府由贝子府改建而来,等级不高,规模亦狭,其主要的殿宇均为硬山顶,檐下均不施斗栱,无翼楼,形制格局比较简单,整体上逊于其他的亲王府,但后来此府也升为亲王府,正殿遂改用绿色琉璃瓦。今该府正门及后部均已改建楼房,正殿、后寝尚在,其余多被改建,现为机关宿舍。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富强胡同

乘车路线:乘特11路在灯市口西站下车步行500米即到。

和亲王府

李鸿章改成西式建筑

和亲王府,为雍正第五子弘昼的府邸。和亲王府以后一直由弘昼的后人永壁、绵伦、奕亨等居住。清朝末年,王府里的大殿拆了,兴建了东西两组西洋巴洛克式砖木结构楼房,西部为陆军部,东部为陆军部所属的贵胄学堂。后将贵胄学堂改为海军部。1912年袁世凯曾把总统府设于西院,国务院设于东院。1921年为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1926年这里发生"三•一八"惨案"。目前王府旧址分属两个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

门票:免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乘车路线: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西北出口即是。

敬谨亲王府

王府变实习饭店

敬谨亲王府为清太祖之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的王府。光绪年间这里改为学部,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任职。当年的敬谨亲王府,已成为了饭店。门口的铜牌上有“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实习饭店”字样。大门有翻新的痕迹,该王府的正门早已不存在了,王府仅存的旧址大多在这个小院里。王府的旧址上,除了这家饭店还有某武警招待所。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西城区西单路口南侧教育街

乘车路线:乘车地铁4号线在西单站下车步行400米即到。

循郡王府

被劈成两半

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后来过继循郡王为嗣子的绵懿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现如为已经被割裂为13号和15号两个门牌号。方家胡同13号院的门口,循郡王府的匾额上方挂着“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牌子。王府门口的墙上,还挂有东城区老干部大学、东城区老干部党校的牌子。15号院是外交部的宿舍。

门票:免费

地址: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13号、15号

乘车路线:乘104、108路车到方家胡同站下车。

残存的王府

仪亲王府

文化局院内的王府旧物

仪亲王府,始王永璇,为清高宗乾隆第八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封为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晋仪亲王。其长子绵志继袭郡王爵。故这里也称乙郡王府。清末在该府址建邮船部、财政部,仪亲王的后人毓祺迁到西直门大街路北的祺公府。现今文化局院内残存的游廊和楼阁一般认为是当年仪亲王府花园旧物。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西城区西长安街路北、府右街以西

乘车路线:乘地铁1号线、地铁4号线大兴线到“西单”站下,D东南口出,沿西长安街东行约590米,左转进入府右街,沿府右街走150米可到。

定亲王府

无人再识的王府

该府原为巽亲王府,始封王永璜系高宗第一子,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后追封为定亲王,其子绵德袭定亲王。乾隆朝,巽亲王府改建为定亲王府。府之范围约略为:南起今羊皮市胡同,北至今颁赏胡同,西起“沙锅居”饭庄一带,东至今九三学社。今九三学社院内的古建筑,当为府中遗迹

门票:不对外开放

地址:西城区西四南大街

乘车路线:乘地铁4号线大兴线到“西四”站下可到。

恒亲王府

被高楼所包围,仅存几间偏房

恒亲王府,原为康熙第五子恒亲王允祺的王府。嘉庆皇帝将此府赐给第三子淳亲王绵恺,恒亲王府则改为淳亲王府。后来淳亲王府家道败落,其子孙便将院落分割出售。民国时期,已无该王府记载。这座院子东西两侧高大的灰砖院墙基本保存完好,现被高楼所包围,仅存几间偏房。

门票:免费

地址:朝阳门内烧酒胡同

乘车路线:乘101、109、58路到朝阳门内站下车步行400多米即到。

睿亲王府

现为普渡寺

睿亲王即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睿亲王,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1694年,康熙下令将睿亲王府改建为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皇帝将该寺赐名为普度寺。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椽共3层,为建筑法式中少见。

门票:免费

地址: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

乘车路线:乘坐1号线(苹果园方向)至天安门东站下车(B东北出口)步行800米可到。

文/陈开善 图来源于网络

大家都在看

Hash:f0aba7ddc980f06f31b16c1c64fc185e4f055ac9

声明:此文由 最爱大北京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