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印象|感受老北京的肌理——后圆恩寺胡同的前世今生

胡同印象

后圆恩寺胡同

后圆恩寺胡同

后圆恩寺胡同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后圆恩寺胡同,因胡同在圆恩寺背后而得名,宣统时称后圆恩寺,民国后沿称。7号“恩园”民国时曾是蒋介石的行辕,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1984年被定为北京文物保护单位;13号院为茅盾故居,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蒋介石行辕

地址:后圆恩寺胡同7号

蒋介石行辕本是清代庆亲王奕劻次子载旉的府第,宅院分中西东三路,中路是一座西洋式洋楼,楼前有一水池,池有喷泉,假山堆叠,还有从圆明园移来的刻石相点缀;池子东南方向还有一座西式圆亭;西路是一座二进四合院,东路庭院开阔,花厅敞轩俱全、凉亭游廊优美,十分精致。

载旉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且善于聚财,传说这座府第是他为名妓“小红宝”特意兴建的,后因赌博输给了他人,不久又被转卖,成为一家法国企业的办事机构。

抗战胜利后,这里作为蒋介石在北京的行辕,使用时间是1945年12月11日蒋介石飞抵北平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其间,蒋介石在北平行辕参加过两次重大活动:其一是以抗战领袖身份慰问北方同胞,趁机抢夺抗日果实;其二是1948年9月召集傅作义、卫立煌等人部署应对辽沈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华北局曾设立在蒋介石行辕,五十、六十年代先后为南斯拉夫驻华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址。

茅盾故居

地址:后圆恩寺胡同13号

茅盾先生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为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878平方米。门内影壁上镶有邓颖超题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横匾,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原是茅盾的会客室和藏书室。

进入小院儿,院内种有碧绿的葡萄架,架下挂着荡悠悠的小秋千,这是当年茅盾先生陪小孙女玩耍的地方。勤劳而节俭的茅盾先生在此度过了他的晚年生活,完成了他最后的作品——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镶黄旗官学建筑遗存

地址:后圆恩寺胡同甲20号

顺治年间,清政府建立八旗官学制度,镶黄旗官学便是其中一座,据说是京城里仅次于正蓝旗官学的第二大八旗官学。清朝末年, 为拯救奄奄一息的大清江山,顺应当局者的教育改革,后圆恩寺胡同20号的镶黄旗官学更名为八旗第一高等学堂,从美国进口全套英文教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施与时俱进的国际教育。

1938年,改为市立前圆恩寺小学,后并入黑芝麻胡同小学,这里是自清代起为数不多的学堂旧址,现为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小众书坊

地址: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

后圆恩寺胡同甲1号是一处三进四合院,至于它当初的主人众说纷纭,现已无从考证,小众书坊便坐落于此。“前店后社”的设置,使得小众书坊既是一个独立的出版工作室,又是一家诗歌主题书店,同时还是诗人及文学青年聚会交流的文化客厅。

这里宽松疏朗的布置,给人以心情愉悦的感觉; 店里有高达5.7米的"诗墙",有几干种诗歌及其他图书;院子里和露台上有难得的清静,可以边喝咖啡边看着地上的树影和天上的流云发呆;这里经常举办诗歌和其他读书活动,在附近逛累了,不妨来到这里静静地待一会,感受别样的宁静。

百年风雨,转瞬即逝,行走在清幽寂静的胡同中,好似一段历史的快进片,时代在飞速前进,胡同里的生活也在日益改变。

部分内容 、照片来自网络

Hash:dbc6a7bb29eb75c920c7f9de569a174429d05f30

声明:此文由 大珠小珠落玉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