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革命火种 点燃信仰之光(下)

国民书店被查封,滕县特支遭破坏

滕县特支不断团结和吸收进步青年入党,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的活动,逐渐引起了其他书店同行的不安和国民党当局的注意。滕县东门里路南有家私人书店———华新书店,经理周华青。由于国民书店生意兴隆,使周华青心生嫉妒,当他对国民书店经常出入的人员产生怀疑后,一面扬言国民书店被赤化,一面向国民党滕县驻军李汉章部告密说:“国民书店里有共产党。”1932年10月13日夜,驻滕国民党驻军第七十四师一个杨姓副官来到书店,说是买书,实际进行侦察。那个副官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朱谦以宣传三民主义为基本内容的《大同世界的共产主义社会》一书,以此为借口,扬言书店被赤化了。随即调来20余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将书店围住,搜出党的刊物《红旗》和一部分党的文件,逮捕了共产党员渠玉柏和店员雷新修。随后,国民党反动军警对王临之、李景黄等人进行通缉,并在县城实行戒严,主要街道路口派军警临时设岗,对来往行人严加盘查,妄图将“特支”成员一网打尽。

“特支”成员和其他党员通过内线得知国民书店被查封的消息后,连夜采取了应急措施:王右池回山里老家隐蔽,王临之、李景黄、刘炳文、李雪斋、韩洪叶等人先后到了南阳镇,并经商议确定:韩洪叶路经济南向省委报告“特支”已被敌人破坏的情况,而后去北平,其余4人经徐州上海找李乐平(地下党员)。经李乐平请示上级党组织同意,4人被安排在江苏省委举办的特别训练班受训。年底训练班结束,李景黄被派往汉中做兵运工作,后因情况有变,于次年2月又返回滕县。王临之、李雪斋赴温州在刘珍年部做兵运工作,因刘部哗变,他们又被迫返回上海。刘炳文在上海闸北做兵运工作。1933年4月6日,李乐平被捕后,党组织联系又再次中断,王临之、刘炳文于同年10月被迫返回滕县。失去组织关系的党员李淑铭、李景黄和王右池等人,以教学为掩护,继续坚持党的工作,为恢复滕县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滕县特支被破坏后,党的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35年,泰安县的中共党员张学周与党组织失掉联系后来到滕县,找到了王右池、李淑铭,他们三人于次年3月建立了中共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张学周任党支部书记,组织与宣传委员分别由王右池、李淑铭担任。党支部成立后,创办了《图存报》,发展了学生杨广立、杨际元入党。

王见新 (1938年4月至1938年8月任中 共滕县特别支部书记;1937年12月至1939 年1月任滕县农民抗日训练班负责人、鲁 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政治部主任)

重建滕县特支,组建武装奋起抗日

“七七”事变发生后,特别是滕县城陷落后,激起滕县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慨,中共滕县地方党组织———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成员更是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为了不做亡国奴,唤起民众抗日,在党支部书记张学周组织下,在与上级党组织没接上关系的情况下,自发地开展各种抗日救亡工作。他们一边发动懋榛、羊庄小学学生党员宣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边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1937年9月,滕籍共产党员李乐平、渠玉柏的到来,使党领导下的力量得到加强,滕县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开展起来。

李乐平,滕县羊庄镇大赵庄人,20岁到上海法租界以巡捕为职业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委任为上海法租界华捕地下党支部书记兼中共江苏省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此后,他又监管上海区(炮台湾、吴淞、江湾等处)、闸北等地的公安系统警、保安队的工作,成为中共早期在敌警、保武装中开展工作的负责人,后因组织遭破坏,1933年4月被捕入狱。1937年8月国共统一战线形成后,经组织营救从苏州获释出狱,后返回原籍滕县,经中共南京办事处批准,留滕开展抗日工作。

李乐平一回到家乡,即东奔西走,以看望亲戚、同学为名联络各地同志,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先后与滕县地下党员李景黄、刘炳文、王右池等取得了联系,一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李乐平在王右池家,将党中央关于抗日救国方针的决议等材料,用油印机印刷后,散发到群众手中。李乐平还与五所楼支部的张学周就如何在滕县发动抗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在县城北关李景黄家召开会议,共商抗日大计,并取得了在“教学中注意宣传抗日,必要时可组织民众抗日团体”的一致意见。随后,他们分头行动,组织“农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发动抗日。李乐平在赵庄组织“农会”,李子成任会长,会员有40多人;刘炳文在苗庄组织“农会”,会员30多人,有枪十余支;王右池在沃里组织“农会”,会长王永田,有会员20多人;在善堌村组织了有50多人参加的“农会”,徐广泉为会长。随着抗日宣传深入人心,“农会”力量日益壮大,1937年10月27日,李乐平、王右池等在庄里村召开有2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滕县农民抗日协会”,李子成任会长。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指导,联系寻找上级党组织成为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的当务之急。滕县党组织自“七七”事变后,就不断派人员去各地找上级党的组织。1937年10月,滕县早期共产党员渠玉柏,刚刚从济南获释出狱不久,就和杨际元、渠朋等为了抗击日军的侵略,去夏镇与张新华、郑安良联络,后又与当时活动在湖西的张光中、苗宗藩进行联络,但未果。直到同年11月,滕县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学周受组织委派去泰安寻找上级党组织(济南失守前夕,中共山东省委由济南迁驻泰安),通过燕遇明找到共产党员夏辅仁、张北华,接上了党的关系。山东省委派冯起来滕县传达了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拟组建中心县委。不久,省委又派王见新来滕传达指示、巡察工作。同年12月9日,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王见新(化名孙俊才)从泰安出发到滕县,找到了县西南的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学周和党员李淑铭、王右池,听取了滕县党组织的情况汇报,传达了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及省委组织抗日武装起义的指示,旋即返回泰安。同月24日,王见新再次抵达滕县,并根据省委的指示留滕工作。至此,滕县党组织正式与山东省委接上关系并在其领导下开展党的工作。王见新与滕县党的负责人张学周、王右池等同志发动部分骨干,利用逢集逢会的时机,以街头宣传的形式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并通过各种关系筹集武器,进行组建抗日武装的准备。不久,经王右池介绍,王见新在滕南大赵庄与正在组织“农会”的李乐平、渠玉柏取得了联系,并商定在“农会”的基础上筹办农民抗日训练班。从此,王见新与滕县党组织一起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举办农民抗日训练班,创建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开展游击斗争。

当农民抗日训练班办完第三期,日军已逼近邹(县)滕(县)交界的两下店,这时滕县党组织与山东省委失去了联系。1938年2月,王见新到徐州,想以鲁南人民代表名义争取李宗仁支持滕县的抗日活动,在第五战区长官公署,李宗仁的秘书夏次叔接见了他,并介绍到总动委会去见张竹溪,在那里认识了以第五战区总动委会组织部总干事公开身份活动的郭影秋,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接上了组织关系。郭影秋是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以第五战区总动委会委员的名义,通过统战关系,安排其在总动委会组织部任总干事,并建立了党团,由郭影秋任党团书记。

王见新还参加了驻徐平津同学会的一些活动,该会有从八路军随营学校来的两个军事干部,一个叫李洪,随王文彬去丰县;另一个叫于公,原名袁永辉,贵州修文县人,1935年毕业于北平清华大学历史系。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给了王见新部分党的重要文件,派党的干部于化琪(又名于化溪,江苏灌云县人,1930年考取江苏省教育学院,1937年任第五战区动委会赣榆县主任指导员,1938年在徐州由郭影秋介绍加入共产党)和八路军随营学校军事教官于公到滕县,分别任训练班政治和军事教员,壮大了教学队伍,提高了学员们的政治和军事素质。

1938年4月,王见新在徐州失守前夕到沛县大屯会见张光中交流情况,商讨沛滕人民武装联合抗日的有关事宜,当他到张光中处时,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也恰巧在那里。郭子化高兴地说:“在这里遇到你,真是好极了。山东省委把你和滕县交给了我们,今后我们一块儿工作。”之后,郭子化随王见新渡过微山湖、穿越津浦路,来到滕县东部的抗日根据地———善堌,这里是滕县抗日斗争的发源地,是鲁南山区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郭子化看到在善堌抗日农民训练班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滕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既有战斗力,又比较正规,非常高兴。同年4月初的一天清晨,部队在河边分散活动,郭子化召集李乐平、王见新、王右池等同志在村外麦地里开会。会上,郭子化首先传达了“山东省委关于将滕县党的关系交给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决定”;李乐平汇报了在上海被捕的经过,狱中斗争和出狱返滕后发动抗日的有关情况;王右池介绍了个人和滕县抗日活动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之后,郭子化代表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充分肯定了留滕工作的共产党员在未正式形成组织和与上级失掉联系的情况下,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救亡运动所取得的成绩;承认了李乐平、王右池、李淑铭、李景黄、刘炳文等同志的党籍。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郭子化提议重新成立中共滕县特别支部,并确定由王见新任书记,李乐平、王右池分别担任组织和宣传委员。会后,郭子化和新建立的“特支”成员共同分析了滕县党的建设以及滕沛峄三县抗日武装的联合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有关问题。自此,滕县党组织隶属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

中共滕县特支成立后,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学周返回泰安,王右池转到新的“特支”工作。故此,五所楼懋榛小学党支部完成了使命,不复存在。

在民族危机十分严重的关键时刻,中共滕县特支的重建对于领导滕县人民实行全面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值日本侵略军攻陷滕县城,并残酷血洗了滕县城,对占领区实行了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统治,广大群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时。滕县共产党人怀着驱逐日寇、恢复国土、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不畏艰险,坚决领导人民,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组织抗日武装,毅然走上抗日战场,他们是抗日的中坚力量。当时,许多地方的实力派和国民党县政府个别官员抱着各自的动机,打着不同的旗号组织了武装。有的如孔昭同等退役的国民党军官,在共产党统战政策和爱国行动的感召下,组织了抗日武装,他们是真抗日,是抗日时期人民的朋友;有的如周侗、马光汉等基于民族义愤,打着国民党的旗帜,初期也有一定的抗日行动,但基本上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有的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组织地方武装,实际上他们是真反共、假抗日,这些人是滕县当地带有土匪性质的顽固派、草头王,尽管也挑着国民党的旗帜,起初也确有一些抗日行动,但其后又不断与我党制造磨擦,甚至坚决与我党为敌,这类人比较出名的有申宪武、张殿俊、赵毅轩、刘宇华、刘广田等;有的当了可耻的汉奸,他们甘心卖国求荣,为虎作伥,出卖民族利益,镇压革命,残害人民,成为民族的败类,如:龙振标、丁懿迁、李成美、阎成田等。在这样复杂、混乱、多变的局面下,新成立的中共滕县特支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对团结全县人民,动员各阶层力量,实行全面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38年初,滕县农民抗日训练班在滕东创办。图为训练班与义勇队驻地 旧址———善堌村

滕县特支建立后,党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善堌农民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义勇队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像李子成、王丹墀、朱广泉、孟昭煜等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与此同时,“特支”还注意在群众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1938年8月,中共滕县特支的领导成员随义勇军东征,安排王丹墀、徐培泉、徐广元等人留在滕东坚持党的工作,生碧泉、马奉莪、颜化平等同志留在滕西坚持党的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需要,根据上级指示,1939年2月,在滕东大赵庄村建立了中共滕县委员会,对外名义称“滕县工作团”。王丹墀任县委书记,李子成、朱绍庭、马奉莪、朱慕唐分别担任组织、宣传、统战、武装委员。从此之后,中共滕县特支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全县人民在中共滕县县委的领导下,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为滕县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王兵

Hash:a5442a5a0ffefdc6e3d0ce1c780a7cce9fd16024

声明:此文由 滕州市妇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