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寺内宝物多

宁国寺内宝物多

作者:可人学人来源:作家文刊

大约是在2004年4月的一天,宝应县城内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本地城乡及周边地区的僧众、善男信女们齐聚宝应宁国寺,济济一堂,盛况空前,人们都想一睹从台湾宝应供奉的佛陀舍利。上午9时58分,佛陀舍利在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宽裕长老一行护送下,顺利到达了宁国寺。

宝应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清道光六年,大雄宝殿毁于大火。据记载,当时的宁国寺,规模宏大,前后共六进,殿堂楼阁数百间,大雄宝殿匾额还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

1993年3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城隍庙、万寿庵旧址上重建宁国寺,主要建筑天王殿、藏经楼、东部仿古建筑群及大雄宝殿等组成。

天王殿正门朝东,底层中间为走道,南北两间分别供奉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天王泥塑像。在天王殿西侧的门额上方有“海会云集”四字,是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宽裕法师所题;藏经楼位于天王殿的西侧偏北,坐北朝南,收藏近千幅佛教书画作品;沿藏经楼向西数步,便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19.99米,取意为1999年开工。歇山重檐斗拱,四周玉石栏杆,建筑面积483.4平方米。

大雄宝殿的整个建筑由古建筑专家潘德华设计,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在大门前两侧的红色圆柱上,镌刻着宝应人、扬州著名书画家李亚如题写的楹联:“苍茫运河哺育安宜稻花莲藕万顷香溢九洲古刹新辉笼大地/文化名城遥念真如功绩史话千秋瑞呈八宝宁国富民耀中天。”

2001年10月8日,宁国寺隆重举行了“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活动。台湾灵泉禅寺住持晴虚法师、上海佛协副会长、静安寺住持慧明法师等高僧应邀出席。台湾弥勒内院、镇江金山寺陕西法门寺等名寺古刹住持纷纷赋诗题词致贺。如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宽裕法师题词是:“盛唐古刹再重新/宝殿巍峨佛庄严//万众香花同祈愿/人民幸福国安宁。”

佛陀舍利是宝应宁国寺的镇寺之宝。何为舍利?舍利,又称为舍利子,是僧人死后火化所产生的结晶体。佛陀舍利,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太虚大师组团前往印度等国访问时,得到了印度总统圣雄甘地和总理尼赫鲁的接见。印度国为了表示和中国结为友好关系,特向太虚大师一行赠送了当时的印度国宝佛祖舍利,后供奉于台湾弥勒内院。

据导游介绍,瞻仰佛陀舍利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才能观看到。每人观看到的结晶体颗粒数量不同,有看到5—6颗的,也有看到8—9颗的,一颗看不到的也大有人在,因人而宜;而且同一个人因心诚程度和观看角度,每次所观看到的数量也有所差异,看到数量多的说明与佛有缘。我第一次观看佛陀舍利时是7颗,而之后观看佛陀舍利多次是9颗。

每次陪同外地文友到宝应宁国寺瞻仰佛陀舍利时,我便会想到宝应宁国寺住持明波长老。明波长老,宝应县射阳湖镇人,9岁时即出家于射阳白衣庵,就读私塾。1932年于嘉祥佛学研究社毕业;同年于射阳唐代所建的龙竿寺受沙弥戒;后又在江苏句容宝华山律宗第一名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并留山参学,先后为引礼、知客、知众、律学院监学,受传南山宗第十八世妙柔祖师法脉一支分灯于空青山宝藏寺、宝华山宝镇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实。1979年,明波长老重返寺院与广智、明秀、照融等长老一起组建了宝应县佛教筹委会,恢复了宝应县第一座佛教寺院——宝应县圆通禅寺并任住持、宝应县宁国寺住持,并是首任宝应县佛教协会会长。

从1985年起,明波长老先后在上海玉佛寺、江苏宝华山隆昌寺常州天宁寺、南京栖霞寺等大型佛教道场,传戒、弘法,其戒弟子万余人,遍布国内外。20多年来,明波长老不顾年事已高,亲力亲为,呕心沥血,为宝应县佛教事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认为,明波长老为宝应佛教事业贡献很多,最大的贡献当数佛陀舍利入奉宝应宁国寺。还是在2004年之前,明波长老有一次应邀去台湾佛教界讲学交流,期间与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宽裕长老提出请求,特分出一份佛陀舍利在宝应宁国寺供奉瞻仰。

弥勒内院,位于台湾台北县汐止秀峰山,是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慈航大师开山圣地,也是慈航大师当年抢救僧宝,培养弘法人才的摇蓝。宽裕法师于1975年晋山住持,在他住持下,弥勒内院积极开展共修弘法活动,实践慈航大师生平所推动的佛教文化、教育、慈善三大愿望。

宽裕法师祖籍是宝应。当来自家乡宝应宁国寺明波长老提出分出一份佛陀舍利给宝应时,他当时欣然应允,并亲自护送佛陀舍利来到宝应宁国寺供奉。

据我所知,宝应宁国寺重建之后,受到多位高僧、居士和热心佛教事业人士的慷慨馈赠,除了镇寺之宝——佛陀舍利之外,还有多件宝物收藏于寺内。

位于宁国寺玉佛殿的八根龙柱,系红木材质,龙身为镏金而成,故又称为“镏金龙柱”,是明末清初年间的珍贵文物,国内稀有。宁国寺在建筑玉佛殿时,将此龙柱以原物形貌并加以莲花底座,从而成为殿堂的顶梁柱。

放置在宁国寺室内的多段木化石,产地是新疆,与恐龙是同一个时代的,是万年甚至于亿年前的树木被迅速埋入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我在现场看到,木化石呈黄褐色、灰白色,直径有一米不等。经过人工抛光后,抛光面可见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其价值昂贵,一棵木化石最高可达千万元。其横断面很像大理石,且树的年轮可分辨得一清二楚。

木化石,又称为“树化玉”、“硅化木”、“大枯树”,其颜色多为土黄色、淡黄色、红褐色、黄褐色,也有灰白色和灰黑色的。木化石的存在,为人们研究古植物古生物史以及古代地质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线索。

来宝应宁国寺游览,放置在普光明殿罗汉堂里的五百罗汉,是游人必看的景观。五百罗汉由紫檀木雕制作而成,每尊罗汉价值不菲,因而宁国寺又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500尊纯手工紫檀木罗汉的寺庙。每尊罗汉都有自己一个名字,如“阿若憍陈如尊者”、“阿泥楼尊者”、“有贤无垢尊者”、“须跋陀罗尊者”、“迦留陀夷尊者”等。我们现场看到,在一个个佛龛中供奉的罗汉,他们或坐或立,或笑或怒,形态各异,且栩栩如生。

五百罗汉,一般指佛释迦去世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首。宁国寺罗汉堂里的500罗汉,每尊罗汉都是由紫檀雕刻而成的,紫檀是世界上一种稀有的木材,所以每尊罗汉的价值都在万元以上,由于是全国唯一,乃至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因而价值特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更加珍贵和稀有,而成为无价之宝。

上到普光明殿二楼的光华阁,便见有一大间收藏品展示室,展示有宁国寺宝物数十件。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以紫檀木巨型如意、紫檀木笔洗、黄花梨木经文雕刻、丝绢考试夹带等最为珍贵和最有特色。这里的大量宝物,也让宁国寺这座寺院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紫檀木巨型如意,是由千年以上的紫檀木经过精心雕琢而成,重达300公斤,上面共镌刻了代表平安的八宝瓶,代表幸福的蝙蝠,代表健康的灵芝,代表年年有余的娃娃鱼。人们常说的健康长寿、平安富贵、连年有余、吉祥如意,均集中于此紫檀木巨型如意之中,在当今是绝无仅有的。

紫檀木笔洗,是古代文人墨客桌子上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代人用毛笔每次书写之后都要清洗笔具,所用之物就称之为笔洗。笔洗的材质中,有本来就非常名贵的玉、玛瑙、珐琅、象牙、犀角和紫檀木等。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收藏于此的紫檀木笔洗,用价值十分昂贵的紫檀木制成。紫檀木较为沉重,如果放入水中,可一直沉到水底。

黄花梨木经文雕刻,是南北朝时期的石雕佛像。黄花梨木,学名为降香黄檀木,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黄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逼人,备受明、清匠人宠爱。黄花梨还可以制作成手串,气味芳香,很受民众喜爱。

丝绢考试夹带,是宋朝时代考试用的一种作弊用工具,宋朝文人参加朝庭的科举考试,怕自己一时紧张想不出来题目,用尽心机,事先将四书五经等一些重要文章抄写在一方不大的丝绢上,总字数有三万余字,以便在考试时作弊备用。

珍藏于宝应宁国寺内的宝物还有很多,犹如一个诺大的“博物馆”。有人说,考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首先就是要看这个城市的博物馆,看博物馆的馆藏品、镇馆之宝,以此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和发展脉络。在此,我提醒各位游客到宝应游览时,可不要忘记去宝应宁国寺寻宝、观宝。

【本文授权转载于“作家文刊”(id:BY_HEKAIWEN),感谢作者可人学人先生的分享。如果您对本文满意,请点赞和分享。谢谢您的支持!】

Hash:c395af6f3d1fa41eeb3a07e5b892f06a00752243

声明:此文由 人文宝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