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让池州百姓乐在其中!

随着“经典共传承 文化润心田——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展开,连日来青阳县第四中学、第三小学、蓉城镇第二小学和青阳中学的同学们享受了一场戏曲盛宴。青阳腔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老师为各校的师生们带去了活泼有趣的戏曲艺术课。生动的故事内容,丰富的唱腔艺术技巧,精致的服装打扮让师生们不禁拍手叫好。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都踊跃上台,跟随老师学习简单的戏曲基本功。一招一式,老师教得有板有眼,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

自今年初参加2019全国新年戏曲晚会载誉归来后,青阳县文化馆馆长汪应培和他的同事们一直都在忙碌着,青阳腔比以前更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公开演出中。12月7日,记者走进青阳腔博物馆时,立即被馆内古朴、深厚的艺术底蕴吸引住,从历史传承、青阳腔道具到砖雕、戏剧人物造型等等,参观者在馆内都能直观地感受到青阳腔的璀璨光华。馆内设置了音乐室,专业演员们每天都在这里训练唱法,传习技艺,还有一间高规格的演出大厅,定期上演青阳腔剧目。汪应培介绍说,青阳腔博物馆无疑是最让他和同事们引以为豪的。自2018年4月建成投入运营以来,青阳腔博物馆内的小剧场先后排演了《百花赠剑》等10多个经典剧目。今年6月,该县还组建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承担青阳腔、九华民歌等保护单位职能,负责青阳腔面向市场的常态展演,为青阳腔的传播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除了定期在小剧场演出外,我们还常常送戏下乡、进学校、进社区,希望更多群众能感受青阳腔的魅力。”

在青阳腔博物馆内,记者偶遇了来参观的退休教师李秀莲。青阳县文化馆每年都会举办农民画免费培训班,李秀莲帮孙女报了名。孩子学画的时间她就在馆内参观。“以前只知道家乡有青阳腔,却从未对它真正了解过。”李秀莲说,如今在博物馆,她不仅能详细了解青阳腔文化,而且还在小剧场观看了演出,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古老戏曲的魅力。

在家门口看一场电影

欣赏一场文艺演出

带着孩子在周末逛一逛博物馆、文化馆

还可以到图书馆享受阅读的乐趣

……

如今

逐步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池州老百姓在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为给百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设施,今年我市争取资金2400万元加大各级场馆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升级。如今,全市5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3个博物馆、53个文化站和614个农家书屋全部“零门槛”免费开放,全民艺术普及——池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艺培公益工程”启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运行维护到位率100%。

有了场所,还需要人员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今年总人数将达到1300多人。辅导员们常年在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池部队等地开展群众文化结对辅导,与结对辅导单位签订结对协议,开展基层文化结对辅导活动,文化结对辅导对象覆盖幼儿、中青年、老年等各个年龄层次。

同时,今年我市还围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创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形式广泛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培育和打造了“基层群众文化结对辅导”“群众文化结对辅导成果展演”“非遗展演”等一批公共文化群众活动品牌。以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为平台,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我市组织开展了主题晚会、书法摄影读书征文、送戏下乡、培训展演等5大类、198项、700余场次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今年“基层群众文化结对辅导”还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下一步

我市将以示范项目为抓手

不断深化创新

进一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一轮提升

让各地群众不出家门

就能共享更多的文化惠民好政策

来源/文/池州日报 汪玉芳 图/市文明办

审稿/余永胜

责编/徐世海

Hash:f60b113b20c82761a3999bf88a9f329dcfb3508d

声明:此文由 文明池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