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阳泉---山西的"布达拉宫"—银圆山庄!

一幢层层叠叠的建筑突兀在眼前,房屋整齐,随形生变、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壮观、气派!别说,这种层层叠叠的建筑式样,加上这座城堡模样的建筑群身上散发出来的别样气质,远远望去确实有西藏布达拉宫的风韵。

银圆山庄

银圆山庄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的平坦镇官沟村,是由当地张姓家族几代人营建而成的北方民居建筑群,所以银圆山庄又被当地人称为“张家大院”。被外界人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

景点介绍

银圆山庄自2001年对游人开放,因建筑式样独特,被誉为山西的"小布达拉宫"。出阳泉市区两公里,过北大街收费站,路右不远处竖立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大标语:“山西布达拉宫——银圆山庄”。

大院整体占地24000平方米,由11套院落组合而成。所有院落座西朝东,背山面水,以阶梯形式座落于菜山下30米高、75度斜坡之上,层层建筑错落有致,上下落差高达50米之多。大院内分别建有上下巷两级通道,上巷四合院为三级式,下巷四合院为六级式。共计有窟洞125眼,瓦房185间。

张家宅院最最奇特、也是三晋其它大院所没有的特色是修建在建筑之中的神奇暗道。在张家这十层建筑的上院下房、明窑暗洞里,不仅有明道相通,还均有暗到相连。暗道由青砖砌成,窄得只能通过一人,我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沿着台阶摸索上行,来到一个隐秘的小门,上面用顶板盖着,主人叫了几声,上面便有人揭开盖子,我们从暗道出来,发现正站在另一家人的厨房里。

人文历史

银圆山庄的由来“银圆山庄”这一名称的由来要追溯到张家大院兴盛的时候。民国九年华北大旱,平定县责成官沟张家筹办西乡赈灾事宜(当时阳泉西乡隶属平定县)。当时,官沟张姓主持家政的是张家的第八世张士林。张士林为了让赈济的几千块银圆真正分到受灾人的手里,就想出一个以工代赈的办法,决定出资整修入庄的南北坡。因为这是一次赈灾的举动,身体强壮的工钱自然不低,老幼体弱的工钱也不能少,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救灾款就真正发到了群众的手里。事后结算,南北坡上的整修石料平均每一块折合大洋一块。度过饥荒的人们感念张家的恩德,就把这道坡叫成了“银圆坡”,“银圆山庄”也因此得名。

负责这次赈灾的张士林,其远祖是明末清初由当时属于平定州的阳泉赛鱼迁居官沟的张文秀。张家经过几代的苦心经营,到清道光至民国初年,进入鼎盛时期。最繁荣的时期,张家资本达到30万两白银,大小商铺遍布全国。可以说张家是由商而富、农商结合的豪富人家。后来由于疏于管理,用人不当,导致了张家商业的衰退。到张士林时期,官沟张姓得到最后一次振兴,期间办私塾、兴学校、赈灾民、争矿权。张士林之后,张家再也没有一个象样的管理人才,张家一步步走向衰弱。张家宅院的修建始于清代中期,大约定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来由于战乱频仍和文革浩劫,张家宅院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步入新世纪以来,当地利用这座气势恢弘的宅院搞起了旅游业,随着影响不断扩大,宅院的维修和保护也提上日程。银圆山庄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建筑由高到低逐层兴建,完全不同于晋中大院的建筑形式。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建筑群与其称其为“大院”倒不如称为“城堡”来得形象和贴切。深宅老院的神奇银圆山庄建在几十米的山崖上,随形生变,依势而曲,而且因地形所限,层层建构,一共十层。当年,一位摄影家突然发现这一层峦叠嶂感觉的建筑时,发现它于西藏的布达拉宫有着相似的感觉,就在他的作品中给张家宅院贯以了“山西布达拉宫”的称谓。后来这一称谓就沿用了下来,成了银圆山庄对外宣传的招牌用语。

交通指南

公交10路(或803路、游1路)在银圆山庄站下车步行即到。

Hash:96bbc221139d71e8633ff371fd11e5913aa88358

声明:此文由 阳泉同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