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秦安:“羲里娲乡”古道关隘见证丝路繁华 诗礼相传秦安小曲悠扬

陇上一民

CCTV-10

2019.11.22 22:47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甘肃秦安

秦安篇 预告片

这片使伏羲文化落地生根的土地,在古代被称为成纪,秦安古称“成纪”也由此而来。

“成纪”在战国时设县,秦朝统一时属陇西郡,即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

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以秦安城、腊家城始置秦安县,秦安作为县名由此开始。秦安在西周时为秦地,是秦亭的一部分,秦安之名,意取“期盼古代秦亭之地安宁的愿望”。秦安一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探源中华文明的大地湾遗址

伏羲文化一直以史前传说的形式存在于文明长河的源头,直至在秦安发现了大地湾遗址。

1958年,在秦安县城东北45千米、清水河南岸的这片坡地上,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些遗迹。1978年开始的持续深入发掘,让大量沉睡在地下的彩陶、农作物标本、文字雏形等古遗存终彰于世,也把中华文明推远至将近8000年前。

在对远古文明的遥望中,大地湾文化与伏羲文化的共通性呈现在世人面前。

古道关隘见证民族征战和丝路繁华

名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即陇西成纪人。

陇西成纪也是李广曾征战镇守之地,古人以西为右,陇西即陇山之西遂被称为陇右。陇右历来是中原政权防御外族、经略西域的前沿和重要通道,秦安即位于陇右要冲。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古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秦安所处的陇右南道则是汉唐丝路的主干道。

秦安地处从关中越过陇山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古丝绸之路中西交往,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汉唐时期,境内繁华,驼队如织。

隋炀帝西征、玄奘西行、文成公主和蕃,都是经此西渐,名载史册。

翻越陇山后,向西北的第一站就是古称略阳的秦安陇城镇。作为交通要道和通衢驿路,三国时的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曹魏,派参军马谡率军据守街亭,以断魏军西进之路。因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终被魏军所败,失街亭斩马谡由此天下共知。得失陇右、安危关中的战略地位,也可见一斑。

宋金大战的烽火也曾燃起在清水河畔。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抗金将领吴玠、吴璘率西北子弟兵败金兵于腊家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又围攻腊家城,斩降金兵万余人,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汗马功劳。

诗礼相传 文脉延绵

凤山是从大地湾附近的九龙山向西延伸的余脉,由于地处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主通道上,山上集合了儒、释、道多家的建筑,融宗教、民俗、碑刻、风光为一体,承载着秦地千年文化交汇,也带来持续的濡养与传承。

胡缵宗是明代中期的名臣和诗人,“他乡万里关河渡,逆旅千山风雨秋”的仕宦足迹遍及南北,以廉洁爱民而著称。西归故里后开阁著书,在经学、诗文、方志、书法等方面均是名家,被尊称为“关西夫子”,遗泽秦安。

尚存于秦安文庙墙壁上的琉璃盘龙,据传就是因为胡缵宗之故,朝廷特准佩加的。

这座始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的文庙,经历代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有大成殿、状元桥等建筑,规制鲜明,可以看出当地文教的昌盛。

明清以来,秦安民谚常称“三八进士四翰林,七九举人一探花”。有“陇上铁汉”之称的安维峻,是光绪年间进士,著名谏官。

在凤山泰山殿的抱厦廊檐下,至今悬挂着安维峻手书的“护国佑民”匾额,为国为民之心跃然其中。

安维峻释还归里后在家乡的书院、私塾讲学。他晚年创办学堂,招收多村儿童入学,促进了乡间的教育兴盛。

秦安小曲和蜡花舞

秦安小曲又称秦安老调,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秦安境内的古老曲艺品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秦安小曲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与南音、京韵、黄河鼓子曲并称为”中国四大雅曲”。表演形式有双人弹唱、三人对唱和多人轮唱,仅常用的曲牌就有"十里亭"、"满江红"等40多个。

与西北大部分地区粗犷、高亢的板腔体不同,秦安小曲有一种类似江南小调的缠绵、低徊韵味。据说当年胡缵宗首创秦安小曲“四六越调”,在当时文人士子所唱和与热衷下,形成典雅细腻的曲风。

秦安蜡花舞来源于唐宋的辞赋清唱,后来逐渐增加了动作,载歌载舞。明朝中期随着秦安小曲的兴盛,开始用秦安小曲进行伴奏。表演者手托花灯,突出甩肩、摆胯等特点,以“平摆扇”“高绕花”“凤凰三点头”等动作展现原生态的本真样式。

1957年,秦安郭嘉镇的蜡花舞表演队,在全国民间艺术汇演中获奖,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参加了《万紫千红》等影视片的拍摄。

2011年秦安蜡花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吹陇上,林果飘香。美丽田园观光游、桃花会、果品博览会趁势而起,成为乡村旅游的驱动力,生态文旅已成为秦安县域经济的全新增长级。

带着泥土和阳光气息的麦秆,编织描画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正从莽莽山野走向繁华都市。

河川畔的大地湾被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呈现出更深层的探掘潜能;山脚下的康坡村制陶室,技艺传承人复原了大地湾彩陶,正叩响山外的世界;陇山下的女娲文化旅游节,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如同穿越时空,感受古往今来的人文历史。

大自然的馈赠与悠久文化延绵交织,印证着秦安的历史人文和开拓进取。“丝绸之路”造就了曾经的辉煌,“一带一路”的千载机遇下,是对未来更好的向往。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秦安篇》

播出时间:11月22日 22:47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胡悦 李牧宸(实习)

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谢谢你的点赞与传阅!

陇上发布,了解更多资讯

Hash:5058319fcc9c1a7bf596dc19fe3c0b10bcdead2e

声明:此文由 陇上一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