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为何走进茨河大承恩寺会觉得心静?原因竟然是......

说到国内旅游,不管是名山还是大川,总少不了一个典型的景点——那就是寺庙

有一个很神奇的事情不知道你们意识到没?

不管你挤过多久的火车、跟商贩杀过多狠的价格、心情有多么暴躁,只要进入寺庙逛一圈出来你会发现——心情平静了许多。

茨河承恩寺

那么,寺庙为什么会有这种让人心安的力量呢?

有人说,佛教文化本身就有启迪人心的力量,但仅仅是因为这个作用吗?

今天谷旅小编就带大家从建筑学、心理学等更科学的学科来全方位聊聊——寺庙的建筑都藏着哪些让人宁静的小心机?

地址远离世俗

寺庙通常建在名山大川里,即使不在名山大川,至少也在城市的一些僻静之处。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空间上给了我们一种宁静的感觉。

▲茨河承恩寺

香道锻炼身体

通常我们去寺庙都得经过一条长长的台阶,叫进香道。

像我们这种非佛教徒可能走路走过去,但有很多虔诚的佛教徒,他们是三步一跪、九步一叩这样一点点上去,在经过巨大的体力消耗以后,当他们终于看到了山门,那是什么感觉呢?

一个字:累

二个字:兴奋

就像是唐三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一样,我们也终于看到了山门。

▲茨河承恩寺

这种运动过后的疲劳感事实上是积极的,它会让我们的身体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东西,使人心情愉悦兴奋!

布局收敛心神

来,跟着谷旅小编,现在我们马上就要进入寺庙了。在你跨入第一脚的时候,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寺庙的布局。

我们中国的建筑通常是平面布局,而且是以中轴线作为主线,两侧建筑依次排开,而寺庙也是一样的。

这种严格对称的布局给你什么感觉?方正、严肃、内敛、克制等等,让人感觉特别严谨,心神合一。

好,这个时候我们要走进山门了,在我们面前有三道门:

东边这个叫做无相门,西边这个叫做无作门,中间这个叫空门。

也有一些寺庙,它会把山门做成山门殿,殿门口摆着两尊门将,一尊是瞪着眼张着嘴,一尊是瞪着眼闭着嘴,这两尊门将就是我们熟悉的哼哈二将。

(你猜猜哪个是哼?哪个是哈呢?)

一座空门,两尊门将,寺庙已经在开场的时候为你塑造好了仪式感。

然后你跨过山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这座寺庙。

一般大一点的寺庙,在你刚进去的时候,一左一右有两座小楼。右边也就是东边的这座楼叫钟楼,左边这座楼叫鼓楼

鼓楼

钟楼

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你就会听到悠长的钟声,宣告一天的开始!

而当劳作了一天,太阳慢慢从西边落下的时候,你会听到一个浑厚的鼓声。

再喧嚣的心境,在那一刻都会安静平静下来。

佛像拉近距离

接下来映入眼帘的就是寺院里的第一座大殿——天王殿

这里的天王说的是佛教中的四大护神:

这四大天王两两立在大殿两侧,寓意着风调雨顺。

这座殿虽然叫天王殿,主角呢却不是这四大天王,而是中间的这尊弥勒佛

你看他大腹便便,开口便笑,或是坐着或是半卧着迎接进来的人,让我想到了那句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他好像永远都保持着这么接地气的微笑,告诉你没什么大不了的,世间所有的一切都要保持一种慈悲和宽容的心态。

好,我们保持着这种心态继续往里面走,马上就要到达最重要的殿——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供奉释迦摩尼佛的地方,但是整个殿却不仅仅只有一尊佛,有一尊三尊五尊七尊的,而且佛像也都不一样。有站着有坐着,姿态各异,但它们通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是那么的威严壮观!

想象一下我们人站在殿里,面对这么高大的佛像,层层把我们包围,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念天地之悠悠,我们人竟然这么的渺小,但是你丝毫不会觉得有压迫感,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佛像的状态都特别的松弛,而且还是那种微微向下注视着的这种设计,会让人觉得这么高大的佛像,它好像在跟我说话,而且它那么宁静慈祥,好像在跟我说“你有什么愿望,你有什么不安,你遇到了什么样的痛苦,没事,你说出来吧。”

经过了长长的进香道,洗去了一天的疲惫,我们的防御层已经被瓦解了。而当我们看到这么高大的人在跟我们说“没事我可以保护你”的时候,你有一种安全感,那个时候你内心甚至是有一点点想哭的感动,你会觉得不管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总会被抱持,总是安全的。

到这里我们就会觉得好像是到达了一个乐曲的最高潮,你释放了自己所有的情绪。

虚实打造意境

而在跨过大雄宝殿,我们就会到达禅堂、藏经阁这些不是所有都会对外开放的场所,它有一种神秘感,而寺庙的景色设计似乎也要带给你一些心灵上的震撼。

一般来讲寺庙的建筑都遵循虚实相间的设计法则,实呢就是这些建筑边上的植物比如庙前的松柏,它中和了寺庙的庄严感,带给人宁静自然松弛的感觉。

▲茨河承恩寺

而虚是什么?虚就是鸟鸣声、山涧流水声,甚至天上的云彩。当走进寺庙听到蝉鸣声、鸟叫声和潺潺的溪水声,是否想到这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这句很有哲理的话,事实上就在告诉你,这些声音反而会带给你更加宁静的感受,这就是虚实结合的景色,带给人的心境上的平和

好,到这里我们拜完了佛,赏完了景,好像我们寺庙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但当我们这个乐曲走到最最最高潮,准备回归宁静的时候,出现一个非常好的点睛之笔,是什么?就是你看到的这这副楹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记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无声不寂,有色皆空,你会发现在经过所有的景观跟设计之后,我们的心灵终于迎来了一个醍醐灌顶式的收尾,所有的紧张在这一刻得到了安抚和释放。

好,这个时候跟着小编从寺庙的建筑到布局再总结一下:你看一开始先选址在高山,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给人一种宁静感;然后在长长的进香道给你一种运动过后的愉悦感;接着是这个方正的布局,给人一种严谨和内敛的感觉;走进寺庙以后你可以看到那么高大的佛像,但是它和你之间是有对话感的;最后还有虚实相间的景色,释放掉你内心的紧张。

层层设计跟布局,让行走在寺庙中的我们感受到那深入心底的宁静。所以你看寺庙这种建筑,它这样空间和布局,其实就是想向我们展现佛家的宇宙观——

其实所谓的宇宙就是在这一花一草一木一景,所谓静心,事实上就在这方寸之间。

跟着小编游览了一遍寺庙,寺庙建筑里藏着的那些让人宁静的秘密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呢?那带着这份平静再来欣赏五朵山下承恩寺,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大 承 恩 寺

大承恩寺,座落于谷城县茨河镇五朵山之阴,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距今一千四百多年!

承恩寺初始名为“宝岩寺”,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改名为“广德宝岩禅寺”,到两宋时期高僧辈出、灯火绵延,元末毁于兵燹。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敕命少林高僧觉成为本寺住持,大肆修建,六七年间禅房殿宇不下千间,僧众千指,并赐佛山佛天万亩,本寺大盛。经过明代中叶的“土木堡之变”“南宫政变”,英宗为感襄阳王朱瞻墡忠君报国之恩,应襄王之请,改本寺为“大承恩寺”至今。

来源:谷城县旅游局

主编:安妮

编审:孟本靖

我要上春晚

↓↓↓

Hash:4e169620a12da0e98ec4cf730a5f5cbb28c639e8

声明:此文由 今日谷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