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温泉,八“汤”之首,华东一绝!

“汤”者,温泉也。八“汤”,即位处华东大地的八处温泉,她们是皖西南边陲的岳西汤池、万佛湖畔的舒城汤池、大别山余脉二姑峰下的庐江汤池、巢湖市汤山之麓的半汤、含山的昭关泉、和县香泉以及江苏省的江浦香泉、南京汤山等。就温泉水而言,诸地各有千秋、自成特色。然究其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及其温泉的利用和开发,汤池温泉堪称八“汤”之首,华东一绝。

汤池温泉历史悠久,时越数千年。各地温泉,从目前资料可稽者,较早的文献是《隋书·地理志》记载巢湖半汤,其他各地大多存录于明、清两朝的地方志。惟庐江汤池,可上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封刘赐为庐江(郡)王。

(时庐江为舒县,舒城为龙舒县,同隶属庐江郡,舒县为郡治。南朝宋泰始二年(466)九月,庐江郡改属西豫州(治睢阳),今县境改设灊县(治今庐城南二里)。梁武帝天监年末(519),改灊县为庐江县,庐江县名始此。隋开皇三年(583),以州统县,废庐江郡置庐州,庐江县属庐州。)

《汉书·地理志》载:“王,濯足东坑泉,冬月气勃如蒸。”古时称温泉为“坑泉”,因位于龙舒 “坑泉”之东,故有东、西“坑泉”之说,此即地方志载录庐江汤池为“东汤池”、 舒城汤池为“西汤池”之渊源。古人不知何谓化学元素,只知沐坑泉对皮肤等疾病有疗效,无病可以浴疗健体,益寿延年。宋代乐史(公元930—1007年)《太平寰宇记》载:庐江东坑泉“凡抱疾者浴此汤,无不效验。”男女老少,在此浴后,无不有“恍如肌骨换”的轻松快感,因而被称誉为“九福之地”。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变法”失败,被罢免相位,赋闲家中。后应好友相邀,南下当年曾任“通判”(州府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的官员)的舒州(今安庆市)一游。途经庐江汤坑泉,受当地老翁盛情款待,茗香茶,沐坑泉,即兴赋诗《汤坑泉》: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凝冰。

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

王安石借温泉叙情,曲折地表达了不屈不挠、立志变革的宏大政治抱负。庐江“汤坑泉”随这首千古佳作而名扬九州。

汤池位于大别山余脉,温泉四周,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叠嶂,自然景观秀丽多姿,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群山之中,主峰刘王寨(汉王刘邦曾驻军扎寨于此,故得名),海拔595米,乃今巢湖市境第一峰。峰北有老和尚包(山形似和尚披衣舒袖,盘足而坐),峰西为荒草尖。其间有大小马槽山,尖顶峻拔,赤骨峥嵘,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地。三国时期,魏大将军夏侯淳曾率部来老和尚包练兵养马,屯兵积谷。山上有一峰,峰上有亭,当年曹操曾在此峰点兵布阵,击鼓传令,后人称此峰为“打鼓尖”。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黄巢起义,女将柏文秀带领一支农民起义军,于此峰南麓扎寨为王,“百花寨”因此得名。

群峰之中,最为俊秀者乃二姑峰。“二姑峰”亦名“二姑尖”,海拔332米。因与舒城、桐城接壤,群峰连绵,白云禅寺(古名“白云庵”)居其白云深处,每日拂晓鸡鸣三县皆闻其声,故有 “白云庵鸡鸣闻三县”之说。近700年历史的白云禅寺即建于此峰。清光绪《庐江县志》载:“白云寺为明洪武三年,僧妙宁建。景泰、成化年间,大宣明佛修。嘉庆四年,宗兑又拓大之。咸丰年贼毁,同年僧顶修,顶祝重修。”寺内有藏经阁、撞钟楼、千年海棠、八挂井,殿内立佛数百。庵前三株银杏树,树高17米,粗4米,属雌性,经林业专家鉴定,树龄在600年以上,被誉称为“林海寿翁”。

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叶挺将军北渡长江,挥师来汤池,在严家松元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随之,鄂豫皖三省边区党委、中共六安地委、舒无地委、庐江县委相续迁至而来。一时,汤池成为华中地区抗战指挥中心,鄂豫皖三省党的领导核心,江北抗日烽火的点燃地,为皖中、皖东、皖南地区的抗日救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39年9月,美国进步作家、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从延安专程前来采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东汤池随着这位女记者的专题报道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成立后,珍贵的地热温泉,成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温泉资源,1972年,省水利勘探设计院在此钻探了十个井眼,经权威科学鉴定,汤池温泉具有涌量稳定、水温稳定和化学成份稳定的三大特点,1号井日涌水量达3584立方米,居八“汤”之首。其水温常年保持63.1℃,内含中活性元素13种、微量元素14种等63种矿物成份,且不受旱涝影响,更为华东“一绝”。自七十年代开始,庐江汤池相继建立了六安地区军人疗养院、省工商干部疗养所、省税务职工疗养所、省地震台、县地热综合试验站,水产养殖场、皖北矿务局职工康复中心等多家温泉疗养所。1996年,庐江汤池镇被省政府列为安徽省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8年,省政府批准汤池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

2003年,经巢湖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成立巢湖市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以安徽外经建设集团在汤池投资建设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为起点,拉开了汤池温泉旅游开发的序幕,安徽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安徽万振集团投资开发的金汤温泉宫(核心区)、安徽国轩汤池温泉度假村等相继建落户汤池。

2004年,度假区内,汤池古陶窑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被分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巢湖市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基地,同年被评为安徽省“江淮十大名镇”之一;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200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2013年获“中国最美村镇”称号;2014、2016年,汤池镇两次被国家住建部、发改委等7部委列入全国重点镇。

丰富的地热资源,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今日的庐江汤池,已是一个集康复疗养、体育运动休闲、佛教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为一体温泉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山青、水秀、湖美、花奇、树珍、石古、崖悬以及63峰72景,分布着九寺十三庵……

汤池温泉,八“汤”之首,华东一绝,江淮大地一颗灿烂的明珠!

阅读延伸

Reading

汤池镇沿革

“汤池镇”之名,初始于清雍正十年(1732)纂修《庐江县志》(卷之三·市镇):“汤池镇,在治西四十五里。”

新中国首轮《庐江县志》记述:“汤池镇,以有汤坑泉而得名,因又与舒城西汤池相对应,此称东汤池。该镇始建于明朝中叶,初仅有以徽州迁来的少数居民在此耕耘,后随着茶叶生产发展,渐成商业贸易集市。”

清雍正、光绪《庐江县志》列汤池为县境32市镇之一。宣统二年(1910)始为区治。民国年间相继设区公所、区署。”民主政权时期(1947.9—1949.6),汤池区辖佛岭、圆觉两乡,隶属湖西县。

1949年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成立庐江县人民政府,置汤池乡,驻地东汤池,隶属柯坦区;1950年增设汤池区,汤池乡归属汤池区。1952年撤销汤池乡,置乡级汤池镇;1955年,复改汤池镇为汤池乡。1958年实现公社化,成立红旗(汤池)公社(全县23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之一)。

1960年5月,全县23个公社合并为16个公社;1961年4月,缩小公社规模,将16个公社划为75个公社;同年12月,恢复区委作为县委派出机构,成立汤池区,下辖汤池、石桥、马槽、果树、长岗、长冲、岳庙7个公社;1984年恢复乡级建制,公社更名为乡,所辖大队改为村委会,隶属关系不变。1985年,复置乡级汤池镇,隶属汤池区。

1992年撤区并乡,原汤池区辖汤池镇、果树乡、马槽乡、石桥乡合并,置县直属汤池镇,政府驻地东汤池社区。2004年4月,从万山镇划出官塘、金冲、石桥、王岗4个村归属汤池镇。1996年,汤池镇被列为安徽省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10月,汤池镇被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列副县级建制。

来源:县方志办

Hash:ca905ec1faf78800715f3ac0bdb9c7537e5f5411

声明:此文由 汤池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