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宝地,有座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清明时分悼念英灵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1934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位于四川巴中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牺牲在通江有姓名的外省籍贯红军烈士218人。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

红区第一村-王坪,全国最著名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雕刻在山崖上,我们站在石刻的简介旁认真阅读,更清楚它深刻的意义。虽然距离较远,但巨大的石刻字仍清晰的看到。

第一金城——大城寨,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后山,宋淳熙间建寨,清嘉庆间重修。古寨四周悬崖绝壁,地面呈椭圆形好似一卧虎,现部分寨墙保存完好。

山上建一观景塔,塔下是观景台,可俯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全貌。陵园建设呈扇面型,面积350亩,安葬着的25048名红军烈士。园内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将军墓、烈士事迹陈列室,留有“红军精神万岁”巨幅石刻等重要革命遗迹。愿烈士们在依山傍水的宝地安息吧!

大城寨修建的木栈道通向:观景塔、红军洞、清嘉庆间重修时的石碑等。

站在山的另一端,王坪新村映入眼前,崭新的民房,茂密的树木,一道道的梯田,显示着王坪新村的富足。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为仿川东北民居建筑风格,建于2011年8月,占地面积40000余平方米,是重要的红军文化传播基地和廉政教育平台。馆内用8个展厅按照"辉煌征程、战地血花、忠魂千秋、丰碑永存、将星璀璨"5个单元进行陈列,表达了《英烈忠魂》主题;按照"红色序章-红色战地-红军丰碑-红色追忆-红色永续"红军文化脉线,展示"川陕苏区首府、悲壮红色通江"宣传主题,再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贡献。

"铁血丹心"广场

在陵园入口处,是面积1万平方米的"铁血丹心"广场,广场上屹立着一座由成都军区援建的名为"铁血丹心"的石刻雕塑。雕塑表现了红军当年投身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

千秋大道

千秋大道是陵园贯穿迎宾广场、陵园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的中轴线的一部分,寓意红军打下的江山千秋永固。全长425米,共9个纪念平台, 341步青石板梯步,与红四方面军总医院1934年1月迁入王坪村的时间契合。梯步最宽处35米,最窄处12米,寓意红军1935年12月撤离川陕苏区北上,当年12月入川相对应。

烈士陵园牌坊

沿着千秋大道拾级而上,尽头耸立着气势雄伟壮观的烈士陵园牌坊。牌坊高12.5米,宽25米,6柱5门,由纯真草白玉雕琢而成,重达800余吨。进入牌坊大门,就是占地面积35亩的陵园核心区,园内原建有英勇烈士纪念碑1座、红军烈士集墓1座、师团职烈士墓40座。

红军烈士集墓:当时红四方面军总医院建在山下,开始医治无效牺牲的烈士还有棺木埋葬,后来只能用草席,再后来连草席也没有了,只好葬在集墓里。在此献上我深深的悼念!红军烈士你们安息吧!四川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全国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

教育从娃娃抓起,要让孩子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永远牢记是红军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的年轻生命换来的!

我们是从山上“铁血丹心广场”一路瞻仰红军可歌可泣为国英勇献身的精神,波澜壮阔的史诗,不尽的奇观直击心灵!在红军无名烈士墓碑群,缅怀英勇的红军烈士,为英烈们默哀悼!为英勇的红军英灵深深的鞠躬!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精神永存!在清明节之际,一篇小文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灵们!

Hash:7bd6ef1d181ee1da3a4dee3f19ae7415f471aa98

声明:此文由 雨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