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藏匿在恩施大山深处……

2019年12月12日,她被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2019年12月25日,她被国家林业草原局评价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

2020年8月26日,她被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凭借着超高的颜值

清新古朴的气质

虏获了众多游客的心

她就是,传统古村落二官寨

古韵二官焕新颜

一座座宁静的老屋,一个个干净的院坝,一片片茶园生机盎然,一层层稻田稻穗飘香,一条小河围绕山田而流……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百年村寨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土家儿女。

古韵与新景交织,老村落的沧桑厚重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在这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这里,就是古朴静谧的盛家坝镇二官寨村。

近年来,二官寨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具体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民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人才招引激活“振兴密码”

人畜混居、畜禽散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回忆起过去的二官寨,“脏、乱”景象依旧历历在目,村里连机耕路都没有,卖猪肉都只能杀了分块,再用背篓背出去。

穷则思变,如何变?在盛家坝镇党委委员万杰看来,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必须汇聚人才才能激活振兴密码。

二官寨村是一个康、胡两姓占主导的村落,在这里传承发展了几百年,传承的良好家风也培养出许许多多的能人。据不完全统计,九十年代以来,康氏家族从这里就走出了48位人才,他们或是在外经商卓有成就,或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或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二官寨不缺能人,如何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盛家坝镇政府探索推进“三个一批”,扶持一批本地能人,引回一批外出能人,引进一批外地人才,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试点建设。

二官寨村党支部书记康尚就是本地能人的代表之一,2012年毕业后的他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一方乡愁。从村子里走出去后又一头扎回来,这一扎就是8年。

发展蜜蜂养殖、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

同样,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康著,也心系着家乡发展。在外发展多年的他,听闻家乡启动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毅然回乡投资500万元,打造占地400多平米的四合院精品民宿

在民宿建设过程中,本地“土专家”的老手艺也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从飞檐翘角到吊脚栏杆全由本地手艺人包揽。70多岁的康伦安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老手艺现在一年能挣三万多块钱。

人才的支撑,为古寨二官注入了灵魂和动能。

潜移默化中,乡村振兴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群众的思想逐渐改变,每家自筹资金10多万至20多万不等,实行民宿“微改造”,购买酒店用品,开农家乐,就地取材,在石缸、石磨、石槽里种上花草,亮出了美丽乡村的“新颜值”。

从古朴静谧的桃源到家喻户晓的3A级景区,从聚居古寨到“中国最美乡村”,从“旅游名村”到恩施州乡村振兴示范点……如今的二官寨,环境美了,游客多了,名声也越来越响。

产业融合奏响“富民乐章”

9月的二官寨,层层梯田稻穗飘香,远处的河流声,村民打稻谷的吆喝声,置身其中,浓郁质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春天赏油菜花,夏天体验插秧,秋天赏稻田,冬天观雪景。”23日,恩施市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覃登军站在田坎边自豪地说,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看点、有卖点。

脚下177亩稻田,是他的“根据地”。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覃登军带头创办合作社,打造田园综合体,将农耕文化展示在田间地头。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农耕文化展示馆,识农具、增农识,下到田间地头,知农时、体验农事。走累了,就驻足于农家小院,品农家风味。

覃登军说,他准备来年用彩色水稻种出“二官寨欢迎您”的字样,擦亮农耕文化的名片,让更多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老屋、稻田、小溪,交融在一起,真是太美了。”当天,二官寨迎来了湖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他们背着画板,三五成群,漫步古寨,探寻着百年老屋的魅力。

“守住这些老房子,吃上了旅游饭。”村民康敏是最早一批意识到老屋价值的人,2008年以来,他先后出资100多万元,带头改建民宿,引得村民纷纷效仿,发展民宿产业。

老屋就是新希望。创新文化传承,二官寨一边加强对老屋的修缮保护,一边对40余名本地“吊脚楼”建造工匠实行登记造册,使传承百年的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此基础上,村里还与美术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打造了小溪休闲养生艺术写生、影视拍摄等合作品牌,为古韵二官又增添了几分新意。

老屋活了,游客来了,玩的花样也不少。油菜花节、摄影大赛、摸鱼赛、汽车越野赛、攀爬比赛……各类趣味竞赛活动此起彼伏,节庆效应进一步凸显。2019年,二官寨入选“中国美丽乡村”,常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坚固了乡村旅游发展之基,促进了老屋老村落的文化资源与乡村田园自然资源的融合,开辟了文旅结合的乡村旅游的新路径。

基层治理汇聚“红色动能”

山峦青翠,碧水潺潺。放眼望去,一座石拱桥上竖立起了一座长近30米的风雨桥,几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

“注意安全,小心别把建筑材料掉进河里了。”23日下午,村民党员康纪福站在桥下“监工”。作为这个项目建管协会的“会长”,除了监督工程质量,还要注重环境保护,承担起义务巡河员的职责。

党员带头,村民自治,以干求促。为了更好开展村里的工作,每当村里有什么项目要实施,党员都带头成立5人村民建管协会,负责项目前期土地协调和后期质量监管。

不远处,村里的“二纵三横”产业公路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村民挖路基,垒堡坎,干劲十足。

作为小组组长,“归来雁” 唐甫带头组建村民建管协会,负责土地协调、签订承诺书,前期带领村民筹资20余万元,义务投入劳动,一条宽5米5的产业路雏形已显。

“之前都是等着政府做,现在都是大家自己做。”谈起二官寨的村民,村支书康尚满是欣慰,“我们让党员、能人、村民代表分小片区召开群众会,让大家的思想得到统一,所以很多事自然而然地就解决了。”

一种让群众都能参与进来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是二官寨村近年来乡村致富的经验所在。将辖区的五个村民小组分成13个小村组,每个小村组派驻一名尖刀班成员或村干部对接,每组设置一个背包组长,协调管理该组的大小事务。

2019年初,村里还为13个小村组的组长颁发了“名誉组长”的荣誉称号,肯定他们不求回报,一心为家乡谋发展的做法。有关渡河的谭寅生,社田组的康吉荣,旧铺的唐甫……都是“名誉组长”。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二官寨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同时也对人文环境和乡风文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开展“五边洁净”活动,举办“大手拉小手”亲子活动,开展“四美五好”评选和“传承优良家风,记住最美乡愁”活动……

一场场活动,不仅让二官寨的村容村貌呈现出新景象,更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新风遍乡野,万象始更新。未来的二官寨村,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越走越远。

为您服务

全媒体记者 邹明镇 赵盛迷

Hash:628a345f897c0ac7d94489e13410aef73c7658dc

声明:此文由 硒都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