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长垣朱志行:乡村旅游“拓荒牛”
走进村子,青砖蓝瓦,古色古香。北中原乡村常见的房屋和物件,在这里却被收拾得这样曼妙。干净整洁的砖瓦房,隔成一座座小庭院,嵌入了古船、磨盘、水缸、石磙等物件,古朴浑厚之中显示着一种灵动之美。砖砌的庭院小道、瓦摆的墙壁造型、磨盘累砌的喷泉水景,处处赏心悦目。沿着宽阔的景区主干道向东走,过一条绿水依依的小河,则是休闲娱乐区。有跑马场、有赛车场,有儿童游乐园,还有一座浑圆的小山,你可以纵马驰骋,也可以登高远眺,尽享旷野风情。
逢到节假日,景区会举办灯光节、灯展、菊展等活动,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特别是晚上,彩灯闪烁,人影纷乱,沿街店铺两边杏黄的店招,飘荡着美酒美食的香气。在茶室品品茶,在村史馆回味一下过往,抚触一下那些沧桑斑驳的老物件,真让人有时光倒流、今夕何夕之感。
美丽的大浪口,就像一块碧玉,熠熠生辉,吸引四方宾朋。据统计,仅2018年正月初一截至十六日,大浪口古镇集合河南、陕西、河北等各地美食30多家和稻草艺术灯展、游乐设施等,每天人流量约2万人次,多的一天游客超过3.5万人次,16天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创370余万元。2017年省住建厅命名大浪口村为河南省传统村落,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成为长垣市乡村旅游的样板。
一个偏僻贫困的小村,何以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蜕变?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朱志行。
朱志行是土生土长的大浪口村人。他少小离家,外出谋生。凭了吃苦耐劳、聪明好学,很快站住了脚,妻儿也都搬到了城市,一家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成为人人称道的成功人士。可他始终有一个心结,那就是乡亲还不富裕,该怎么样改变村庄的面貌呢?他是一个有心人,他发现城里人周末都爱到城郊散散心、玩一玩。结合多年打拼经历,他敏锐感觉到时代在变化,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事业是大方向。他就想家乡大浪口历史久远,底蕴厚重,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何不开发旅游呢?说干就干,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朱志行开始建设大浪口民俗文化村。
大浪口,原为黄河渡口,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居住,因渡口处湍急浪大,故名大浪口。民国时期,以大浪口为首的十三个村庄成立大浪口古寨(今大浪口坑塘),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每个寨门二门大炮,寨内有72眼井,84座庙,99座土楼房,有传统的黄酒、米醋等酿造工艺。1960年,因黄河水患,村民被迫外迁至老寨周围,历经社会动荡,风雨侵袭,该村仍保留了300余亩古荷塘,20余栋豫北传统合院式民居,修葺完好的土坯房,从整体上保留了传统村落的基本风貌和特征。
在镇领导支持下,朱志行成立河南省大浪口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几乎已经荒废、无人居住的空心村(小东庄自然村),以“还原黄河古道古村落,打造旅游文化名村”为建设目标,以民俗体验、休闲农业为主题,规划建设集民俗、民宿、餐饮、游乐、农耕科普、瓜果采摘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景区。一期工程占地500亩,已完成投资5500万;已建成荷塘生态区、古豫遗风、荷趣园、芙蕖水街、农事展览馆、百果廊等片区,开发大米、米醋、黄酒、粉皮等本地旅游土特产商品。让游客玩得好、吃得好、用得好。
朱志行在大浪口古镇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理念,坚持不扒房、只修复,不填荷塘,不大拆大建,保护乡村原有的文脉,留住乡愁。同时,组织本村村民、退休教师、干部、成立一支“大浪口文化志愿者联盟”,挖掘、保护、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让大浪口文化在村落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朱志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回报社会、回馈乡亲的初心,制定了劳力扶贫方式,既保证了景区本地用工需求,推动了景区建设,又带动了贫困户的持续稳定增收。周边村民,依托大浪口景区,开设民宿、餐饮,纷纷走上了富裕路。乡村旅游已成为该区域壮大集体经济、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后,朱志行等人将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研学机构合作,开发亲子游和学生团体研学,把大浪口景区打造成领略黄河风情、品味黄河文化的一个样板。
在朱志行带领下,美丽大浪口,明天一定更美好;大浪口村民的日子,一定会更好。(田波涛 王永)
Hash:123f290a195fe04a9c3acb545f7af3d6777fda52
声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