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除了青山绿水,还有这样的美丽乡村……

前不久,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成为全盟唯一一个上榜嘎查村。

村口,“花乡小镇”的牌匾熠熠生辉。不冻河两岸,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帽子广场上,精彩的文艺演出引得台下观看的村民拍手叫好;不远处的万亩水稻已抽穗开花,形成了大片大片壮观的绿色景观;还有孔雀园、开心牧场、大棚采摘等热门“打卡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义勒力特嘎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乌市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从美化环境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乌市以“三美融合”统筹推进“千村示范、万村行动”工程建设,引领乡村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转型提升。

乡村田园,美化环境寻找“诗与远方”

在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一支由全体干部职工组成的环保清洁队成为活广告,他们走村入户,宣讲环保政策,帮助村民清理垃圾。

“我们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河道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等行动,同时做好日常保洁管护,确保垃圾清运及时、到位、有效。”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浩表示,为解决无处安放的垃圾,园区为各村投放了垃圾桶1845个,“每五六户就放置一个垃圾桶,每天有专人定点清理,从而培养村民维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美化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如今,“花乡小镇”义勒力特、民族村寨三合村、田园小镇葛根庙……一批极具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特色村镇散落在红城大地,成为自带“诗与远方”气质的美丽乡村。

而这正是乌市推进“千万工程”的重要成果。

今年,乌市计划打造两个示范镇和6个示范嘎查村;打造1个美丽庭院示范镇,创建8个美丽庭院示范嘎查村,评选示范户1200户。目前,乡村振兴样板区行动方案已编制完成。

产业兴旺,“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夏日,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游人如织,可观的旅游收入成为嘎查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达到几千人。”义勒力特嘎查党支部书记白双龙说。

名声在外的义勒力特镇凭借着乡村旅游,带火了设施农业采摘、孔雀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项产业,不仅种植的大米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农民家中的笨鸡蛋、菜园里的瓜果也有了销路,开起的农家乐更是人满为患……美丽乡村带来了“美丽经济”,越来越多的农民把真金白银揣进了腰包。

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向阳村村民孙小才家的院子干干净净。北面是崭新的砖房,南面是一洼菜地,院中柴垛堆放整齐,棚圈和生活区划分明确。“菜园种了蔬菜,吃不完可以卖,栽种的几棵果树也结果了,棚圈里养了23头驴、10只鸡,现在政府帮助我们发展庭院经济,上门回收,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孙小才高兴地说,没想到方寸之间的小庭院也能创收。

乡村旅游、设施采摘、订单农业、庭院经济等各类产业在乡村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的家园。从田园变公园、从农区变景区、从民房变民宿,美丽业态蓬勃发展,“美丽经济”风生水起。

移风易俗,美好生活共建共享

“我们有村规民约,矛盾自化小;身在外地心在村,三合村民一家亲;门前三包靠自觉,诚实为本信为诺;互敬互爱互帮互助,邻里互相谦让……”一首《三合村村规民约》唱出了村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愿景。

多民族聚集的三合村把村规民约编成了歌曲唱了出来,使村规民约从“死制度”变成了“流行曲”。如今,人人遵守村规民约已经成为广大村民的共识。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变了农村环境,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广大乡村化风成俗,“润物细无声”。

从塑形到铸魂,今年,乌市已组织草原学习轻骑兵六小宣讲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各类宣讲20场次,受众人数400余人,发放书籍、宣传单等资料共计300余份,让乌市乡村不仅美在山水生态、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

乌市铁西钢花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队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开启了文艺轻骑兵嘎查行的巡演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传播社会正能量、倡树文明新风尚的强大合力,凝聚起了建设美好红城的强大精神力量。

供稿:谭艳丽 徐爱迪

编辑:丛婧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兴安日报》官方微信

Hash:57394857f051bf8b2a818ef783bd071b85e8893c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兴安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