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总分馆制的探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发挥带动辐射功能,结合重庆直辖体制和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实际,在借鉴吸纳中外博物馆总分馆制经验的基础上,对总分馆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实施总分馆制是破解重庆区县博物馆发展瓶颈和拓展三峡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客观需要
一是区县博物馆发展的需要。截至2018年底,重庆市共有博物馆100座(含非国有博物馆),覆盖率达89.7%。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区县博物馆因硬件和软件不足,藏品数量少,门类不完备;专业人员少,研究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缺乏较高水平的陈列展览,临展很少;教育活动策划能力不强,开展活动少;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均严重制约区县博物馆功能发挥与发展。
二是三峡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拓展的需要。从三峡博物馆的职能发挥、功能辐射、服务延伸和外延式拓展看,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央地共建博物馆,对重庆区县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与规划、人才培养、项目支持,实施总分馆制彰显了社会责任;作为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理应将博物馆联合发展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区县博物馆的服务上,引领驱动区县博物馆改革创新;作为历史博物馆的龙头馆,应该输出业务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做法,上下联动。同时,三峡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受限,建筑面积5.16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7597万平方米,当初设计缺乏配套的公共教育区域和公共服务区域,且原地无拓展空间。许多藏品不能展示,社会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难以最佳呈现,特殊观众也难得到更多的特色服务,文创产品的展示销售空间难以最大满足。要改变现状,必须把服务区域延伸到区县。
三是借鉴吸收中外经验,为实施总分馆探寻学理支撑。基于区县博物馆发展需求和区域中心博物馆自身发展瓶颈急需破解,三峡博物馆开展了“重庆市博物馆群建设背景下的总分馆制发展模式研究”,列入重庆市社科联课题,先后对英国威尔斯国家博物馆群——理事会下的总分馆直管模式、美国史密森学会博物馆系统——“民办官助”模式、意大利托斯卡纳博物馆群——政府主导的共享共赢型合作模式和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南京市博物馆总分馆制模式、安徽区域博物馆联盟模式、红岩联线模式等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坚持“资源整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合发展”的原则,在全市遴选了部分区县博物馆培育,在条件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分步将较合格的基层博物馆吸纳为分馆。
三峡博物馆实施总分馆制运行模式初探
三峡博物馆总分馆运行模式主要采取合作共建模式,坚持行政隶属关系不变,人员编制关系不变、经费渠道方式不变的“三不变”原则,构建定位清晰、运行有序、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的博物馆总分馆制。
一是尝试品牌管理模式。对名称的管理按照总分馆组建形式,分馆可在保留其原有名称的同时,加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分馆”的牌子(此名称不作为第二名称进行博物馆机构注册)。对社教品牌、展览品牌、文创品牌的管理则按照加入总分馆体系之前创立的品牌,经品牌创立馆授权,体系内博物馆共享品牌,加入总分馆体系之后创立的品牌,体系内博物馆共同享有。
二是尝试平台管理模式。联络平台管理依托总馆办公室协调运行,其主要职责是协调督促各业务平台开展工作,监督各合作项目落实。藏品资源共享平台由总馆藏品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建立总分馆体系统一的藏品资源目录库,供体系内所有博物馆查询、利用;建立体系内博物馆藏品征集信息交流平台,征集信息互通共享。社会教育共享平台由总馆公众教育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体系内博物馆社教项目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共享的社教资源网络;负责建立体系内博物馆统一的巡展协作机制和巡展网络体系。展览交流平台由总馆陈列展览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策划体系内博物馆联合举办历史文化、文物原创展览;向体系外博物馆推荐展出体系内博物馆原创精品;推动原创精品展览在体系内巡展。学术交流平台由总馆学术办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分馆开展馆藏文物和区域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共同申报承担学术研究课题,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协调总馆出版的学术著作、藏品图录、科普读物、期刊免费赠送分馆。
三是尝试总分馆制准入管理模式。要加入总分馆序列,必须具备市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博物馆资质;具有符合博物馆办馆所需的软硬件设施设备及从业人员;具有长期对社会开放的常设陈列展览;具有一定数量的文物藏品;具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等条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总馆每年对分馆在相互合作方面进行考核评估,对合作配合未达标的分馆提出整改意见,连续两年考核评估仍未达标的分馆,总馆提出解除与分馆的合作协议,合作机制自行终止。
三峡博物馆实施总分馆制的实践成效
在充分对接、遴选培育的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方式,2015年与巫山县政府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同巫山博物馆在人才培养、藏品资源共享、展览合作、项目合作、文创产品开发五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成立第一家分馆。2018年4月16日和5月9日,与重庆师范大学、云阳县政府开启合作之旅,同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云阳县博物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上分馆牌子。目前已设三家分馆。从实践来看,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成效。
一是支持了分馆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提升项目:2015年三峡博物馆总馆给巫山馆投入450万元资金,完成了该馆800平方米临时展厅改造升级;帮助其编制预防性保护方案,指导实施预防性保护项目,完成了库房、修复室辅助设备的采购,库房保护将启动环境监测评估系统;完成了龙骨坡遗址危岩抢险加固防护、龙骨坡遗址A点保护棚建设、李季达事迹陈列馆、朝元观修缮保护、庙宇圣安多尼天主教堂维修等工程。
业务工作拓展提升项目:总馆与巫山分馆组建了三峡(巫山)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站、三峡(巫山)古人类考古工作站;打造了巫山博物馆非遗厅及临时展厅;帮助巫山馆编制各类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争取资金250万元,修复文物50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64件/套,三峡出土文物243件/套),免费修复20件铁器;启动高唐旅游建设项目、巫山博物馆二期(游客接待中心);全面推进巫山分馆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申报、巫山红叶节原创展览改陈、巫山分馆免费送展等。总馆实施了“云阳县博物馆馆藏珍贵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文物300余件套,与云阳分馆共建“磐石城保护项目”、三峡库区文物风险管控中心、云阳县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站”;开展了文博+教育、文博+研学等文化产业合作。
二是提升了分馆展览质量。总馆指导巫山馆策划了临时展览“百年巫山·山水悠悠”“百年巫山·家国永恒”;引进三峡博物馆“掌中珍玩清代鼻烟壶展”“清风正气——历史文物中的廉政文化”“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工农红军标语展”,参观人次达20余万人;与四川省博物院、湖南省考古所等7家单位合作,联合主办“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总馆为云阳博物馆提供了四个基本陈列展览的策划、设计。总馆为重庆师大的三个基本陈列提供了文本筹划与论证。
三是人才培训和科研得到提升。人才素质高低是制约分馆业务发展的关键。三个分馆安排人员到总馆免费业务培训30余次,包括文物修复、藏品管理、安全保卫、社会教育等,提高了分馆业务水平。总馆也借助重庆师大分馆的师资力量对新进员工展开培训。仅2018年巫山分馆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篇,网络发表文章245篇。云阳分馆发表论文5篇。
四是社会教育品牌更响亮。为让分馆的社会教育产生较好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总馆指导分馆打造社教品牌。云阳分馆和重庆师大分馆分别打造了3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品牌:巫山分馆打造了非遗汇演、巫峡影展、巫峡之窗、巫峡讲坛、巫峡艺苑、社教活动、公益培训等7个社教品牌;三个分馆一共开展了681场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总馆指导云阳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编写,并提供丰富图文资料,该馆成为云阳县四个研学基地之一。三个分馆进社区和乡镇巡展100多场次,惠及民众50余万人次。
五是文创产品更具特色。文创是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重要载体。设立“重庆市文物商店巫山分店”,总馆指导巫山分馆开发文创产品30余种,销售达100万余元。巫山分馆自主开发的骨雕神鸟等文创产品在首届全市文创产品评比中获组织奖和十佳创意产品奖,为唯一获得两个奖项的区县;先后推出“感恩亲情,感谢父母”之感恩系列文创丝巾、领带;依据四楼临展百年巫山系列展之“山水悠悠”开发了明信片,“家国永恒”开发了特色书签、姓氏连环画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总馆指导云阳博物馆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反映地方历史的文创产品8类。
实践表明,总分馆制模式是博物馆体系内整合资源、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共建共赢的有益探索。在今天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博物馆体制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总分馆制模式是一种尝试,还需不断实践、完善,使之星火燎原。这是期待,更是使命与责任。(文/图 程彦武)
Hash:963f022d18f166f86933a6186b01983743ab844f
声明:此文由 渝传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