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乡村旅游:吸引“住客” 富裕百姓

宁县义渠百花园

6万平方米的芝樱,1.4万平方米的粉黛乱子草,15万余株银杏牡丹花卉苗木,再加上音乐喷泉、欧式观光木屋等35处人造景观,甘肃庆阳市宁县义渠百花园被打造成了一处休闲观光旅游目的地。曾经的穷乡僻壤,随着乡村环境的逐渐改善,已经成了有名的乡村民俗旅游打卡地。

义渠百花园旅游观光的兴起,是甘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甘南扎尕那村、陇南花桥村、庆阳市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平凉凤凰村……众多村落因发展乡村旅游美化了人居环境,也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了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很多村民依靠旅游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什川古梨园

“甘肃味”成新引擎

“早些年,我们靠推着小车到兰州市区售卖农副产品维持生计,光赶路就要花两个多小时,一年到头挣不到1万元。如今,路修好了,靠着什川古梨园的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们通过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好日子。”兰州皋兰县上车村村民苏礼花说。

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东风村背依黄山,面朝刘家峡,放眼望去高峡平湖、烟波浩渺,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东风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该村党支部书记金满堂说,“近几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合作社,将村民土地以及库区国有土地承包过来,建了农家乐、民宿等,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现今村里283户人家中有213户加入了合作社。”

50多岁的晏双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景区经营着一家农家乐。她说,自己15年前就开了农家乐,当时一年能有两三万的收入就很不错了,最近几年随着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农家乐每年都能接待大量游客。“旺季时,22间屋子都能住满,整个旺季下来能有35万元左右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目前,甘肃省已成功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0个、田园综合体10个、乡村旅游“样板村”10个。截至10月8日,甘肃省乡村旅游今年累计接待游客59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17亿元。如今,“国际范、甘肃味、乡土情”的甘肃乡村旅游已走出深闺,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

从过路客变过夜客

近年来,甘肃积极利用5G、直播等技术、手段,让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同时,甘肃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特色民宿,开拓新消费,吸引游客从过路客变成过夜客,让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春季,在兰州什川古梨园的梨花盛开之际,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国电信甘肃分公司举办了一场“最美人间四月天·天翼5G云赏花”直播活动,让广大网友通过网络,全方位、浸入式感受“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最美人间四月天”,活动直播观看量累计超过1300万人次。

在今年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当天,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还与永靖县携手在关山乡举办扶贫产品展销暨慰问演出活动,百合黄芪党参胡麻油等50余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主播的宣传推介,吸引了众多网民购买。

美景做“背景”,让乡村做“货架”。近年来,甘肃省紧抓乡村智慧旅游建设,运用好“一部手机游甘肃”、网络直播以及数字化宣传营销等方式,有效开辟了乡村旅游创收的新热点、新渠道。庆阳香包静宁苹果天水樱桃、兰州百合、陇南茶叶等甘肃土特产成为网络热销品,让百姓也多了一条创收之道。

白天到乡野享受一场田园乐趣,晚上回城市品尝一城烟火。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随着“阶州夜市”的打造,热闹非凡的美食一条街已成为点亮区域夜间经济的最新载体,城市烟火让更多游客有了在这里停留的理由,也将乡村“一日游”延展成“多日游”。

“游客来欣赏夜间烟火风景风情,最先考虑的就是住宿问题。打造特色民宿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不仅能将客人留下来,还可承接团队培训、会议接待等活动,也让浪街村的生态农业、田园养老等多种经营业态有了链接的可能。”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忠说。

随着乡村民宿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留夜乡村。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有3240万人次选择在甘肃乡村旅游目的地“住一宿”,使甘肃夜间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活跃度大幅提升,夜游经济正在点亮甘肃乡村。

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

助力老乡奔小康

“自一期项目建成以来,观光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平均每天约有近百人到农庄采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党支部书记张正茂说。截至7月中旬,小茨村黄河共享农庄今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万元,已累计带动发展农家乐12家、休闲垂钓场所8处,有45名村民实现了就地就业,其中贫困户劳动力有15人。

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草长沟乡村旅游示范点,当地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解决50多人就业,带动了12户55人实现脱贫致富,旅游扶贫成效明显。在甘肃,越来越多的百姓受益于乡村旅游发展,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

“乡村旅游已占据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卫中说。

据统计,近五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25%以上,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人数占到全省总脱贫人数的20%以上,全省已有55.46万贫困人口依靠乡村旅游实现了稳定脱贫,广大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获得感,甘肃乡村旅游在全国树立了“美丽战胜贫困”的生动样板。

文:罗赟鹏 中国旅游报记者 张陇堂

来源:中国旅游报

Hash:36afe555e5a1008cf9627661eeb14cc40d595dd5

声明:此文由 发现甘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