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川日报》头版报道旺苍中国红军城

今日《四川日报》

头版

报道 旺苍中国红军城

来看看报道的内容吧!

记者探访旺苍 中国红军城遗址群 感受红军城的烟火气

中国红军城位于旺苍县东河镇,由文昌街、王庙街、龙潭街三条主要街道和木市巷、何家巷两条小巷构成,三条街道总长1300余米,宽约4.5米。清一色的青瓦木板房、一楼一底,延续了川北清代、民国时期典型的木架穿斗建筑风格。街头东大门墙上“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巨幅标语,为古街打上深深的红色印记。

近日,记者来到旺苍县城,探访 红军城遗址群,找寻当年红军留下的故事,触摸如今 红军城的变化。

中国红军城内的3个主要纪念馆免费开放,游客和市民随时能进去感受当年红军在这里生活和战斗的情形。

龙潭街是中国红军城的主街,当年,红四方面军的几个首脑机关驻扎于此。

龙潭街73号,昔日的财神庙还保留着雕梁画栋的门脸。这里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部旧址,如今改建为纪念馆。一进门,红色的将军榜跃入眼帘,将军榜展示了144名将军名录,他们曾经在旺苍战斗生活过。

排首的是大将王树声。1933年6月,主力部队红73师一路高歌猛进进驻旺苍老城。师长王树声决定选择财神庙作为师部驻地。随后,红四方面军在旺苍以南的木门寺召开了一次扩军会议

驻防旺苍的红73师扩为红31军,原来的师部挂上了军部的牌子,师长王树声也变成军长王树声。

位于文昌街的工农剧团旧址纪念馆里,立着当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织毛衣的雕像。讲解员何晓菊告诉记者,生活中的徐向前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是唯一会织毛衣的元帅,人称“布衣元帅”。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能感受到浓郁的烟火气。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被服厂里,74岁的旺苍居民王文直开着“老城缝纫铺”,40多年来一直辛勤劳作;曾经的工农剧团附近,60岁的何建堂做了30年的饼,做饼的手艺是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当年红军在旺苍的时候,何建堂的父辈就做饼支援红军,现在的店名也叫“红军饼”;川陕省工农银行旧址成为展示旺苍县脱贫攻坚农产品的一个窗口,这里每天要卖几千个“枣林皮蛋”。

记者手记

可能因为位于县城,中国红军城有一种区别于其他红色遗址的热闹。这是记者采访中最直观的感受。

在中国红军城寻找当年红军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店铺“红军饼”的主人何建堂从父辈手里继承了做饼的手艺,一做就是30年,当年父辈就是做饼支援红军;93岁的文开善依旧在药材铺工作,当年红军来旺苍时,他只有几岁。

讲解员何晓菊告诉我们,来这里工作前没想到红军在旺苍留下了这么多故事,现在要把当年红军在旺苍的故事讲给全国各地的人听,一是自豪,二是很感激红军在旺苍做的一切。

历经风雨,中国红军城几经修葺。目前馆藏红军文物有红军银元,红军用过的枪、炮、大刀、长矛;红军兵工厂生产的手榴弹、子弹;红四方面军的战斗捷报,中共川陕省英安县委墨写的“参加红军十大好处布告”等。现红军城遗址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中国红军城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旺苍中国红军城这里创建了人民军队三个“最”

看看报道的内容吧!

旺苍中国红军城

历史评价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川陕苏区后期首府和中心,红四方面军 长征出发集结地。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旺苍作战,当年6月解放旺苍全境。1934年11月开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40多个机关先后从通江巴中搬迁到这里。

“当时的旺苍城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一下涌进40多个机关,2万多人,比当时旺苍城里的居民还要多。”1月21日,中国红军城讲解员何晓菊介绍说,红军在旺苍战斗生活了2年多时间,旺苍也由此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城。

如今旺苍中国红军城,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遗址点最多的红色遗址群之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进入旺苍境内作战。旺苍地处川陕苏区的西大门,是红军西线歼敌的主战场,反击四川军阀“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的众多战役战斗,都率先在旺苍境内打响,最后在旺苍胜利结束。

旺苍全境解放后,随着党在旺苍地方基层组织的建立,以及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旺苍实现全域苏区、全境赤化,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区域。

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川陕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以及后勤所属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总医院等,全部迁驻到了旺苍。

1935年4月中旬,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本营撤离旺苍,踏上了长征的漫漫征途。

三个人民军队之“最”

红军在旺苍战斗生活的2年多时间里,建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早的正规水兵部队,最大的红色童子团,以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最早成建制的红军妇女武装部队——妇女独立师。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以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为基础,把从各地搬迁到旺苍的机关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成立了妇女独立师。该师直属于方面军总指挥部,共2500余人,张琴秋任师长。张琴秋也是红军时期唯一的女将领。

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一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最早成建制的团以上女性作战部队。在张琴秋的带领下,独立师承担起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转送伤员等任务。强渡嘉陵江战役前夕,妇女独立师将庙二湾总医院的红军伤员全部转送到嘉陵江东岸的昭化一带,并把旺苍、黄洋、庙二湾等地的大量武器弹药及粮食、盐、布匹等军需物资转运到永宁铺一带。此后,她们中的不少战士还随红军主力到达了 陕北延安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建制最大的红色童子团——少年国际先锋师组建,这支少年武装下辖3个团,直接由共青团川陕省委领导和指挥。

来源:四川日报 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县融媒体中心 陈加普

编辑:侯来芹 | 责编:唐霓

编审:易新林 | 监审:杨金敏

特别声明:媒体引用时,请标注“信息来自旺苍发布”。

Hash:43da5cb32a894594247b38ab80805c7bd881733a

声明:此文由 旺苍生活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