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山赤松仙的传说,很多茶陵人都不知道!
赤松仙古称赤松坛,是全国唯一的一处以赤松子命名的道观。清末全国会试第一(会元)的进土、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亲笔题署了“赤松仙”匾额。
赤松坛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 始为赤松庙。宋代,宋太祖派人在“茶乡之尾”找到炎帝陵后,赤松子作为炎帝的雨师,被宋太祖敕封为“灵虚真君”,云阳山的赤松谷随之出名。人们便在赤松谷口建赤松坛,明代改为赤松仙,香火兴旺起来。
这是地方文献的记载,民间却有另一种说法,说赤松坛始建于秦代。有一年,茶陵瘟疫流行,无药可医,有一个得瘟病的人跑到赤松山躲“瘟神”,口渴难忍,喝了几口赤松丹井的泉水,病就好了。后来,很多病人喝了赤松丹井的水,都得救了。人们认为这是神农和赤松子显灵,护佑百姓。为了报答神农和赤松子的恩德,在赤松谷北侧的山坡上建了赤松坛,奉祀神农和赤松子。不料,赤松坛建好后,一擂钟鼓,远在咸阳的阿房宫就摇摇晃晃,闹得秦始皇惶惶不安。
后来,派巫师到茶陵明察暗访,得知是赤松坛的钟鼓声震得皇宫摇摇晃晃。巫师命令拆除赤松坛,如不拆除,就要血洗茶陵。神农、赤松子一听,大吃一惊。晚上,两人便把赤松坛搬到山谷口。第二天,巫师抓了老百姓来拆赤松坛。见赤松坛已挪了地方,这才回去向秦始皇交差。此后,皇宫再也不摇晃了。
到了宋代,建有炎帝庙后,赤松坛专祀赤松子。
明代,受民间关于张良跟随赤松子隐居云阳山辟谷、炼丹传说的影响,除供奉赤松子外,还让张良,黄石公配享,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赤松仙“殿颇古,中赤松,左黄石,而右子房即张良也。他认为,是因为人们“乃从赤松,神话中之仙人,为道教所信奉”而供奉黄石公和张良,茶陵的一些读书人对此很不理解,尹惟日就是其之一。他是茶陵火田人,是个很有学识、很有才华的学子,清顺治九年考中进士,时年仅23岁。后因平息广东和平县匪患有功,升任岭北兵备道守备。他多才多艺,早年就读洣江书院时,常登云阳山游览,对云阳山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赤松仙看到张良、黄石公也在配享之列,也不理解,写了一首《赤松坛》诗,引经据典,为赤松坛正本清源。
在这首诗的序中写道:“坛在云阳山之下,祀赤松子、黄石公。考:云阳为神农之封,赤松子时为雨师,坛于云阳久矣。黄石则后人附之也。”诗云:“火德开天地,封建已无籍。因寻茶乡陵,应有赤松迹。葱葱古云阳,屡经圣明辟......士人崇雨师,伏腊走袯襫。功德比祀之,始封况在昔。诞矣后之人,独以仙坛额......”
最后提到“树谷者何氏,煌煌在史册”。大意是 ,虽然炎帝的领地疆域已无图册可考,但炎帝陵在茶乡之尾,那么赤松子在这里当然留有遗迹。云阳屡经圣明之王开辟为领地,赤松子作为神农的雨师,在这里设坛祈丰,理所当然。茶陵民间流传穿蓑衣奔舞求雨祈丰的习俗,就是赤松子祈丰求雨的旧俗,表达了民间对他的崇拜和依赖。然而后人却把黄石、张良也牵扯进来,很不合理。显然他是把史与宗教信仰混为一谈。所以,尽管尹惟日当时名气很大,但是并没有改变人们对黄石公的信仰,在重修赤松仙时,仍然保留了黄石公和张良的神像。
古代,赤松仙很有影响。赤松丹井就被列为茶陵八景之一。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游,留下了很多诗文题署。 如明代江存礼的《赤松山》: “紫微峰畔赤松坛,路人仙源杳蔼间。尘世不堪思往事,白云长在绕孤山。炎陵几度尘飞海,汉代何年客渡关?欲拂苍苔书岁月,高山千仞水潺潺。”又如清代谭绍琬的《赤松仙》(集唐句):“偶然值林叟,邀入赤松家。竹经通幽处,茅檐覆地花。高萝成帷幄,古屋画龙蛇。叹息此人去,秋风落日斜。
Hash:86da9e54330e5a91438ac32484afc6b285044236
声明:此文由 茶陵同城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