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寿阳秘境
端阳第二日,在众老师的陪同带领下,北京人文旅行专家刘勇老师和太原古建专家三人,对寿阳境内的国保、省保等古代建筑进行了一次探访,这次行程一天,按计划早八点从朝阳阁出发,探访了文昌阁、县衙、寿川书院、蓝公祠、广度寺、文庙大成殿,平舒祁氏祠堂及故居,平头黑水村福田院,董家村松罗院,五峰山“龙泉寺”、西洛白道村普光寺。一天行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一行八人最后还是将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瞻仰完毕。
端午之日,天气突然变幻,强对流天气骤然而至,我们有些担心,怕既定的行程会受到影响,但感恩天公作美,端阳翌日,天空大雾弥漫,仙气氤氲,海龙不乏有些担心今日天气不给力,可我心中生喜,早上大雾,今日天空一定放晴。果不其然,应验了老辈传下的话“霁起雾,晒破肚”。到了八点,天空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在海龙的陪同下,刘老师等人探访了清代重修保存至今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文昌阁位于寿阳县博大东街朝阳阁旁,古称文昌宫,是崇祀文昌帝君之所,县城原有两座,一座在东河村村南半山坳(后毁无存)一在朝阳阁旁(此座)。原文昌宫有个院落,东西各有一偏殿建筑,设立遗爱堂等(偏殿均毁)。在明朝时为三间单层建筑,至清代道光二十二年改造为三间二层四明楼重檐二层歇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砖石砌台基底座,面阔三间,进深三椽。一层前檐明间施四扇六抹格栅门,斗拱四铺作单下昂,二层四周过廊为四铺作单下昂,四面设四扇六抹格栅门,两次间为四扇四抹格栅窗,一层墙体为砖石而砌,外挑檐立有廊柱、山墙与两侧外均嵌有重修文昌宫记等石碑及历朝寿阳有功名者碑刻,阁内木楼梯上下相同,上祀魁星,下祀文昌,是我县内清代建筑精品之作。
随后,我们在白长生老师的带领下,探访了清代县衙,县衙由南向北,从中轴线上看有化成楼,德政琴堂,二堂、三堂,德政琴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建筑,虽经历后来的修缮,但是还没有古人留下来修缮的三堂耐年代,瓦作落有一地,椽头瓦还有下落的危险,可见当时的修缮完全是豆腐渣工程,并且修缮时铺了黄色琉璃瓦,这要是换做在古代是僭越的大罪,按律当斩。因为古代瓦作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化成楼外听白老师讲,原本还有一座木制牌坊,牌坊之上写着“古马首邑”四个大字,彰显着寿阳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县衙为县保单位。
在化成楼左右两侧,各残存有两座古建,西边是砌砖二层楼建筑——蓝公祠;东边是寿川书院,现留残建是硬山顶抱厦,这两处遗址建筑在当时规格也不低,都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文化气息浓厚,现在寿川书院遗存已毁大半,蓝公祠大体保留了下来,亟待保护。
将县衙署及蓝公祠、寿川书院探访之后,我们来到了县城唯一基本保存完整的寺庙——广度寺。保护它费了不少功夫,因为此寺地处县城中心地段,当时开发商开发楼盘,要将此寺拆除,文化、文物部门费尽功夫,经各方协调争取,才幸免于难,历经波折,颇费功夫才将它保存下来。前年对此进行了维修保护,寺院因在社区环绕之中,故由百姓文保志愿者保护。广度寺坐北朝南,建于元中统三年(1262年),明洪武年间重修,进入院落,从中轴线上看,为山门穿堂一体殿,东西偏殿,正殿。正殿为元代遗构,其它均为清代建筑。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直棂窗,单檐卷棚歇山顶,此种顶极为少见,不知何故,四椽栿对前劄牵用三柱,四铺作单下昂,斗拱硕大,龙头雕饰,文革时均将龙头锯毁,现在还能清晰看出龙口大张,口含龙珠,气势不减,但地平面显然经过淤泥堆积缘故抬高不少,须弥座石台基已没在地平土中,对建筑墙体实有危害,亟待保护维修,当我们离开时,文保志愿者大娘还让我们看了今年发现的墙体开裂情况,应该引起重视了,广度寺是县级保护单位。
探访了广度寺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坐落于城内小学的文庙大成殿,拆文庙建学校,在文革当时非常的普遍,现在想来的确可笑,现在只存大成殿,清代硬山顶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县城的探访就此告一段落,因时间原因,未能让刘老师一行人等继续感受县城深层次的文化,我们便开始了平舒、平头等乡镇国保级古建的造访。首先来到了文化之乡平舒,平舒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清代帝师祁隽藻。祁隽藻,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辅政为官达四十年之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不仅能诗善文,精于书法,而且是位高权重,但虽官居高位,却没有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在他任内任外自己没有置办过一处家宅,现在他兄弟遗留的故居均是他祖父辈修建的,他们父子两代人没有置办过一间房屋。官至宰辅,但不曾建屋,在历史上也实属罕见,退隐后回乡不为后世,只为百姓,编纂了《马首农言》的伟作,观其一生,祁隽藻勤政、亲民、公正,他一直在为作中华传统士大夫形象而不断努力中。
经孙老师、白老师与平舒文化站站长王银海老师的沟通下,由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祁氏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印象冲击,先是探观了祁隽藻堂兄弟的祖居,祖宅尚有人住,故而保存基本完好。为清代建筑,有的阁楼结构,有的四合院结构;唯独祁隽藻的祖宅只有根基,主体建筑未能流传于世,只有祁氏祠堂保留基本完整。王银海老师打开祠堂大门后,我们一行人等才有幸踏入了祁氏文化正真的殿堂,祠堂建筑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从中轴线上看有山门、东西偏殿,正殿。正殿祠奉祁隽藻画相,廊前立有一石碑讲述了祁家的姓氏渊源和支脉走向。书丹人笔法隽秀,镌刻人刀工了得。西殿内陈列着王老师收集的关于祁隽藻的石碑石刻等,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许多祁公廉洁事迹,我们进行了拍照留念后离开。祁氏的发掘及传承保护,离不开王老师的坚守,他坚守、传承、发掘祁氏文化四十余年,小小的岗位上有着四十多年不平凡的坚守,最终将祁氏文化推向了全国。希望王老师能拓展思维,转型可持续的推崇祁氏文化,让祁氏文化发扬传承下来,能让为官者都能向祁隽藻那样有着一种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执政理念。
参观完祁氏祠堂后,我们行车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头黑水村的福田院,福田院始建于唐,金贞祐元年,毁于兵火。元至顺四年重修,清代也屡修,寺院于2015年重新修复完毕。寺院坐北朝南,又分为两院——寺院和僧侣院,建筑占地有千余平米。寺院建筑从中轴线上看,有山门穿堂一体殿,东西偏殿,正殿。现存正殿为明代重修建筑,梁架斗拱遗有元代构建,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六椽栿对前劄牵用三柱,五铺双下昂,重拱计心造,前檐柱为四根石质瓜棱型柱,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双下昂,斗拱硕大丰实,古朴大气,屋脊之上覆有琉璃瓦作,前廊下立有一元代残碑,记载着福田院的渊源,石砌须弥座下为东西偏殿,均为清代建筑;山门穿堂殿为明代遗构,单檐悬山顶建筑,近年来也一并重修。观察到元明木质柱子,保存完好,屹立如初,大形不变,而近年修缮用的柱子都已开裂,可见如今和古代的取材用料及工艺上,真可谓大相径庭,穿堂殿的左右两侧为按原遗址重建的钟鼓两阁楼,重新安装了钟鼓,虽为重建,但是按照修旧如旧而建,甚为欣慰。
因时间关系,僧侣院未曾探访,据说都为清代遗构。
暂别了福田院后,已是晌午时分,一行人等,到平头古镇上简单吃了口午饭后,又重新踏上了探古行程,这一站则是平头镇董家村的松罗院。初听此院名时颇为好奇,寺名听着很有意境,会把人带到幻境中一般吗?联系了文管员后我们来到了院门口,这座寺址高眺,是村中高塬地,幻境优美,前傍水,背依山,视野开阔,古刹立于山顶,对面为郁郁葱葱的松林坡,很是惬意。遐想清晨雾水未散之时,仙气氤氲如临仙境。建筑坐北朝南,从中轴线上看,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的戏台,戏台西侧为山门,东西偏殿,正殿,东垛殿,西后门。偏殿,垛殿、戏台均为清代建筑,正殿为宋元遗构,经2016年秋修缮完毕,正殿原供奉轩辕帝及十二药王,为单檐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四檐栿前劄牵用三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四檐柱之上的柱头铺作斗拱硕大,补间铺作也是此建筑奇特之处,是由一大一小两架铺作组成,更为奇葩的是,梁架结构中,平梁之上其中由一椽间又多出了一槫,难道是元风建筑对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怎么填补怎么来,还是另有他因,不得而解。在进入山门后西侧原有一石幢,为松罗院女僧而建造。高约2米,青石造就,底层为宋式复瓣莲花,宝座式上为须弥式束腰(底座尚存),再往上为六只龟兽托仰莲座,莲座之上为六棱平面石幢,其中三面雕饰有三躯神像,另三面刻有松罗院创建年代背景,女僧事迹和布施功德人姓名等,最早年份为北宋皇祐五年(1503年),幢柱之上为仿木殿宇顶,最上层为圆形宝塔顶,此幢在1997年被盗。戏台内部梁架、垂莲柱、牛腿、雀替等构建繁复,繁花似锦,十分精美,清代建筑。站立山门之前,眺望松坡,清风徐徐,刹铃响动,古韵十足,仙气氤氲,宛若仙境。松罗院因地理原因,与北神山均为阪泉山系,传说轩辕帝在此交战休整过,山西也只有阳曲县和寿阳县交界地段有祭祀轩辕帝的习俗,寿阳非遗傩舞,二鬼摔跤,马子戏等也都和祭祀轩辕帝有关。董家村就是马子戏的传统表演地。村中至今还有不少马子戏的传承者,往昔庙会时,会有马子戏演员在戏台上表演马子戏,想到这些仿佛穿越回了当时热闹非凡的古庙会盛宴中了。
离别了松罗院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前往太安驿五峰山“龙泉寺”到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古建维修队正在对古建进行抢救性维修。我们先谈谈龙泉寺的渊源,这里是由郭雨师还阳道士及傅山青主的修心道场而闻名于世,在明清时期,全国闻名,说到名字,还得对它拨乱反正,此地从唐时始建,到民国之后,在任何文献资料和石刻碑文中,未曾有过龙泉寺之名称也,原称龙池庙,一直为道教传经布道,治病救人的道场,郭还阳和傅山弃世后,又重建景贤祠,而非龙泉寺之称也,更不可将佛道二教混肴,对此寿阳人文历史学者弓有芳老先生有专篇,不再赘述。此庙在明万历年间成现有规模,现存大体为清代建筑,庙宇为檐窑式建筑。整个建筑中轴对称,庙前空地有古戏台一座,是清代遗构,庙自下而上有山门,正殿,碑亭,祈雨亭,崇贤祠,玄真洞,养衷洞,蓝芾洞,云霞洞,晶月亭。庙外左畔空阔地有一座民国二十三年建砖塔——凌径塔,塔高十三层,八面八角,现已出现裂缝,亟待修缮,汇集傅山青主凌径塔三字镌刻其上,庙外松柏林立,浓荫覆盖,山门檐柱之上楹联为傅山题字“地占万空皆是水,亭无一面不挡峰”,跨进山门,两侧为哼哈二将魁伟的泥塑像,镇守着道观,正殿门前二侧,各植苍松翠柏一株,年代久远,笔直高耸,深入云端;二层为八卦式砖亭,祈雨亭,三层为景贤祠,道光年间改为崇贤祠。四层为玄真洞,原祀奉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大帝,再往上一层是供奉道家始祖老子的窑洞。最上一层是九十年代复修的晶月亭,供奉玉皇大帝。全庙有木厦五十一间,石窑洞三十孔,上下七层,左右三进,厦窑互补,明暗相通,实属称妙。在浓郁的山林环抱之中,有这样一座庙宇建筑院落,真如梦幻仙境一般。
探访完龙池庙后,因为有特殊情况需要回县城,未能和刘老师一起去西洛访探普光寺,就此分别。晚上联系刘老师,他们如愿的参探了宋代建筑普光寺,给我们讲述了普光寺宋建的精美,等有机会了再去游览它的魅力。
一天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给我们视觉上和心灵上的震撼是难以忘却的,就兴随笔涂鸦:
端阳翌日粽遗香
一行八人秘境访
叔颖祠堂万人仰
福田古刹韵悠长
轩辕药王松罗绕
普光佛法耀寿阳
二零一七年六月九日赵杰记海龙校
Hash:fc6ee77c06f9d871471e1c63502a866e15ab0337
声明:此文由 太原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