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阳曲八景,抽时间去看看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各地的文化人喜欢把自己家乡的美景归纳为“八景”,这里要说的阳曲八景,实际上就是古太原的八景。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水灌晋阳城,潘美(就是《杨家将演义》里的潘仁美)在晋阳故城东北20公里的唐明镇,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市羊市街大关帝庙一带重建了新城,成为今日太原城的雏形,设置了阳曲县。所以今天的太原才是最早的阳曲。

可见,阳曲八景的美称也是历史悠久了。

1汾河晚渡

汾河晚渡起源于明代诗人张颐的诗:

《汾河晚渡》

山衔落日千林紫,

渡口归来簇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轻,

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

当时意气谁能俦。

楼红萧鼓今何在?

红蓼年年下白鸥。

如今的汾河,没有了渡口、渡船,没有了大雁、白鸥,沿河两岸成了另外一番景色。

2烈石寒泉

“烈石寒泉”位于汾河出山口东二龙山下,中北大学西南角,上兰村西,窦大夫祠景区内,泉水清澈异常,冬天温,夏天凉,到了三伏天泉水竟然能冰凉彻骨,所以得名“寒泉”。

3双塔凌霄

数百年来,人们以为永祚寺的双塔是同时建成的,其实不然。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文峰塔”, 创建于先。另一个是“舍利塔”,继建于后。不仅不是同时所建,而且属性也不一样。 “文峰塔”是风水塔,地方仕绅建设的标志性、欣赏性建筑,造形虽然取之于佛教的浮图,但与佛的教义和佛门没有丝毫的关系。而“舍利塔”则是佛门的圣物,是奉供佛舍利子,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宗教建筑。

4巽水烟波

太原城中历史最悠久的湖泊当属儿童公园的文瀛湖。文瀛湖是明代展扩太原城池后由东南半壁雨水汇集而逐渐形成的两片积水,当时的名字叫海子堰,太原人现在叫海子边。海子堰的两片积水在清代被贯通,因为靠近贡院而被命名为文瀛湖,成为太原八景之一的“巽水烟波”。巽是东南方的意思。宋代潘美重建太原城,这里正是东城墙朝曦门所在,湖水是当时的护城河。东岸一丘土岗,每天它最先接受朝阳的沐浴,又最后和夕阳告别,终日阳光照耀,金光灿灿,犹如金鸡独立。

5崛围红叶

崛围山风景区位于市区西北24公里处,每当深秋来临,灿烂的阳光下,这满山遍野地红叶,如火流,如红浪,如彤云,如紫霞,把崛围山装点得分外妖娆。

傅山先生对红叶情有独钟,当年常常漫步山中,为这斑斓的色彩而陶醉,沉迷,有诗为证:“年少休言欲倚霞,一寒一曝惹人嗟。春秋多历情能老,霜叶真红二月花。”

6土堂神柏

当年傅山先生曾隐居于崛围山土堂村的净因寺。这座古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据明嘉靖二十年《重修土堂阁楼记》中的记载,汉代此处土山崩塌,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达30多米,其形似佛像,当地人传为山崩现佛,有佛教净土因缘,便在此建寺,所以当地人也把净因寺叫做大佛寺。寺内大佛高达9.46米,坐姿端庄,神态安详,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土质大佛。寺旁古柏长势奇异,成为太原一景。

7天门积雪

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关口村北一华里许。清道光《阳曲县志》载,“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

天门关有一条冰河造山时期留下的大峡谷。正是这条大峡谷,在天门关造成了一个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独特的冰晶奇观。雪后的天门关,白雪皑皑,一望无际,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涂满了白色颜料;树叶上、枝条上堆满了厚厚的雪花,仿佛开满了白色的花朵。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置身天门关,能让你充分体验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8蒙山晓月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200尺的摩崖大佛,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后来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山上风景如画,广阔壮丽,即使你不是信佛之人,迷人的风景也不容错过。

Hash:26e4118638fa5b6e9b62223f600e22aaa47de009

声明:此文由 山西旅游驴友交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