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双节”假期衡水好去处!美食+美景,你还坐得住吗?

衡水处处秋韵浓 出游赏玩正当时

为您盘点“双节”假期好去处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已经过去3天了,市民有足够的时间游玩。不想去外地热门景点感受“人山人海”,在本市逛逛也是不错的选择。园博园里,亭阁水榭、如梦如画;采摘园内,瓜果成熟、香气四溢;展览馆中,墨香氤氲、书画怡情…

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秋天,都是一幅别致的画卷,五光十色的景致中透出浓浓秋韵,让人不禁生发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激情!

园博园——遍赏园林风韵

衡水湖景区东侧就是今年闻名全省的热门景点——园博园。自7月15日省首届园林博览会开幕,“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花美”的园博园,如一幅五彩画卷徐徐展现。本届园博会以“湿地园林,休闲湖城”为主题,突出衡水湖的“绿”元素、“水”元素。“四园合一”的园博园,总面积达254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园林,在国内乃至世界也是少有的。

园博园主园区集中展示了燕赵园林景观艺术。主展馆以我市市花——桃花创意原型,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充满现代艺术美感。滏阳楼是园内最高建筑,登临可俯瞰全园美景。景观天桥,像一对有力的翅膀嵌在主展馆两侧,寓意着我市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时代中腾飞而起。

衡水湖——醉美湖光水色

如果想在假期开启一场亲水观鸟之旅,最好的去处肯定是衡水湖了。

带上家人朋友到衡水湖景区,可乘船畅游芦苇荡,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欣赏秋日的旖旎风光;可到三生岛观看鸟类放飞,感受灵动、和谐的自然之美;可以漫步于湖畔的健步路,远离城市喧嚣,畅享城市“绿肺”。

秋季鱼虾肥美,玩到中午,湖边找一家小馆,吃一顿野生湖鱼,鲜美的滋味顿时溢满唇齿。累了、乏了,还可以到附近泡泡温泉,将身心一并濯洗…

邓庄——享受采摘乐趣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怎能错过采摘的乐趣?桃城区邓庄镇邓庄园区和小树林家庭农场的各种蔬菜,绮苑农庄葡萄丰水梨山楂,泰华大地农场黑花生等生态蔬果已经成熟,静待客来!

10月2日、3日,邓庄镇东军卫村将举办“醉美邓庄系列之山楂树下”活动。现场设置山楂观景采摘园、民俗活动表演区、美食及特产展销区、游客就餐区等多个功能分区。游客可在万亩山楂林内欣赏如画美景,观看富于乡土气息的民俗表演,参加林下健步、百里骑行等绿色健身活动。还可以在绮苑农庄参加户外拓展训练,在小树林家庭农场品尝农家大炖菜,体验淳朴的田园风情。

孙敬学堂——领略传统之美

喜欢传统文化,那就到滨湖新区的孙敬学堂转一转,着汉服、学汉礼,体验传统民间风俗。

拜师礼、敬茶礼、餐桌礼、拜月礼,让你学到最具特色的中华传统礼仪;传统弓箭、醉翁投壶、踩高跷、铁环滚滚,让你感受古人的休闲生活;雅乐、舞乐、鼓乐、舞龙舞狮,欣赏历史底蕴深厚的特色艺术表演;在百工坊,还能体验传统的造纸术、印刷术陶艺、拉洋片、皮影戏…

长假期间,童蒙艺术团的小学童们将带来“衡水湖之礼”演出,表演《击鼓读经千字文》《踏鼓读经》《汉服容礼秀》等节目,让游客零距离领略传统礼孝文化之美。

周窝音乐小镇——聆听音乐

爱好音乐的朋友,可以到武强周窝音乐小镇走一走。

这里,有着独特的艺术情调。住进灰砖青瓦的农家小院,游客可以与驻村音乐人互动演出;在麦穗咖啡屋,品着香醇的咖啡,能欣赏原汁原味的乡村音乐;在萨克斯公社农民乐队队员的带领下,尝试演奏乐器;在小提琴体验馆,见证一把小提琴的“诞生”;可以学习演奏几十种打击乐器、吉他,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还可以亲手印年画、捏面人,并带回家馈赠亲朋好友。

田园棉文化园——免费畅游

想了解传统的手工纺织文化,那就到田园棉文化园吧!

文化园坐落于冀州区漳淮乡景家庄村,建筑均为仿古风格,青砖灰瓦、飞檐翘壁,别有韵味。这里分民俗文化展览馆和田园棉手织粗布观光车间两部分。民俗文化展览馆包括纺织历史博物馆农耕文化展览馆、民俗器具展览馆、家园文化馆、民俗摄影展览馆、手织粗布精品展览馆等9个版块。走上观光车间的高空通道,可参观手织粗布的整个生产过程。游客还可穿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体验各个时代的民俗风情。

整个10月期间,文化园免门票,市民可尽情参观。

景泓苑——体验户外乐趣

位于景县青兰乡的景泓苑生态园,共有百花观赏区、兽禽养殖区、儿童娱乐区、国学文化区、垂钓生活区等近20个休闲区域,移步换景,趣味横生。

在这里,既可以感受景县这座千年古县的历史韵味,了解唐代边塞诗人高适、西汉名将周亚夫、儒学大家董仲舒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领略欧式田园自然小品景观。这里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项目,可以策马奔腾、荡舟漂流,可以爬软梯、走钢丝、攀登墙,可带孩子玩自控飞机、海盗船、转盘车、走迷宫,还可以到动物园观赏梅花鹿、鸵鸟、孔雀、雪獒、绒毛猴等近20种动物

这些衡水美食你绝不可错过!

吃吃吃!

衡水湖全鱼宴

衡水湖全鱼宴以一条鱼或多种鱼为原料,主要特点有三个:其一,部分鱼菜是吃鱼不见鱼的。主要是采用了多种刀工和烹调方法,从造型到口味、色调都不相同;其二,因材施艺,物尽其用。以炒鱼片儿为例,主要是用鱼背,这里肉肥而嫩,鱼头则做鱼汤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一鱼两做;其三,讲究当地原料入馔,以烹制鲜活见长,原料丰富,口味清淡。

一般大众餐饮有四凉四热、六凉六热、八凉八热。凉菜包括凉拌鱼丝、芝麻鱼条、香辣鱼肝、蛋皮鱼卷、酥炸鱼块、烧拌鱼丝等;热莱包括酥鱼片、炒鱼片、熘鱼片清蒸甲鱼、爆炒圆鱼、清蒸圆鱼、鲇鱼豆腐、爆炒鲇鱼、金毛狮子鱼红烧鱼段、红烧鲤鱼等。根据顾客要求,也兼做一些如熏泥鳅、小鱼咸菜之类的佐酒小菜。高品位的全鱼宴包括八凉八热、二个饭菜、一个汤菜,共十九品菜。

八品凉菜为一个花式大拼盘,七个围盘(蛋皮鱼卷、酥炸鱼条、香辣鱼肝、凉鱼丝、酸抖鱼块、玻璃鱼、芝麻鱼饼);八品热菜分别是蟹粉鱼蜃、松鼠鱼、须发鱼排、金毛狮子鱼、鸳鸯鱼丝、番茄鱼片、凤尾鱼托、芙蓉鲫鱼;两个饭菜是小龙过江和什锦脱骨鱼;一个汤菜是三色鱼脯汤。

衡水湖烤鸭蛋

衡水湖烤鸭蛋凭借独有的烤制工艺,神秘的配方,独特的口味吸引着众多食客的胃口,现已成为当地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衡水湖烤鸭蛋不但具有茶蛋、卤蛋等浓郁的五香味和烧烤的焦糊味,更重要是它独有的弹性口感,嚼食中有像食肉的感觉和味道,此口感是其它做法所无法比拟和达到的。

衡水湖烤鸭蛋的另一主要特点是切瓣不散,这就使它既可以配菜、凉拌、热炒、滚烫、糊炸,还可煎、炸、炒、烙、涮等,因此它是一种新奇的大众化方便食品。

饶阳豆腐脑

饶阳豆腐脑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的特色小吃饶阳豆腐脑用料达14种之多,作工精细,营养丰富,且吃起来味道鲜美,久吃不腻。

河北饶阳县,豆腐脑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饶阳豆腐脑用料达14种之多,有黄豆、饶阳黑酱、面粉、猪油、猪肉、茴香籽、大料、醋、鸡、韭菜、桂皮等。作工精细,分浸豆磨浆、配制佐料、配制吊汤和卤汤等。宜在春秋两季食用。先将水豆腐盛入碗内,再放入面筋片、韭菜香油,浇上配制好的卤汤。该小吃营养丰富,含有40%的植物蛋白质,且吃起来味道鲜美,久吃不腻。

冀州焖饼

冀州焖饼,有着它悠久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为人知的故事,至今流传于世。

《冀县志》载:每年二月二,冀州人有吃焖饼的习俗,象征着“烙干大田不生虫”。短短十几个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冀州人在农耕社会时期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企盼。

据考证焖饼在明朝时源于冀州。到清末,在京津等地经商的冀州人形成了“银行帮”、“五金帮”、“杂货帮”等几大商业群体。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由冀州人在京津等地开办的“冀州馆”都有“冀州焖饼”这种地方特色主食,以招揽家乡客人。这样,“冀州焖饼”渐渐地有了名气。

制做传统的冀州焖饼需有一个特制的铁锅,厚5到8cm,头盔状,重20余斤。这种铁锅传热稳定而均匀,汤易吃进去而不粘锅,而一般的炒勺则达不到这种功效。所用饼条也需特殊烙制,俗称“包袱饼”,不超过3层,要擀薄烙熟,手工切条,精细均匀。制作工艺讲究“老汤香油,先炒后焖,盖锅回味,翻勺出锅”。老汤是指在后锅灶上用排骨和鸡骨混合熬制的高汤。汤和饼条的比例也有严格要求。一般是一斤饼,3两汤。火候也挺关键,要大火炒,文火焖。时间过长,则饼条发干;过短,则显得粘软,均影响口味。

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冀州焖饼色泽黄亮,筋道松软,不粘不连,滋味香醇。焖饼的种类很多,有素焖、肉焖(肥肉为大炒焖、瘦肉为小炒焖)、黄菜焖饼(即鸡蛋焖饼)、鸳鸯焖饼(一盘中有两个花样)等几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冀州的发展,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以色列等21个国家的客商都吃过冀州焖饼,对这一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食品均赞不绝口。一百多年来,冀州焖饼融入祖国饮食文化大家庭并不断演变,逐渐由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饮食演变为一种流行范围广泛的大众化食品。

故城龙凤贡面

龙凤贡面故城县特产,主要产地在故城镇.龙凤贡面也称龙须凤尾贡面,因面条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传说一:故城龙凤贡面分圆条和扁条形两种,圆条细而长,中间有孔,称“龙须面”;扁条平而直,薄如纸,称“凤尾面”。

此面起源于明朝,为衡水故城镇齐氏始创,迄今已有500年的生产历史。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被清乾隆帝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

故城贡面选料严格、工艺细致,该面选用故城半沙地特产的硬质小麦面粉,和以香油、蛋清和其他佐料,手工抻制,阴干而成。它白如雪,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入口细腻柔软,清香可口,有筋骨,不发粘,易消化。且一煮即熟,长煮不烂,冷后加热仍保持原样、原味。因条细心空,吸水力强,食时,汤面各半,但将面挑起,却不见碗中有汤;放回碗中,汤水又复析出,是该面最为独特之处。

故城“龙凤贡面”,分为龙须面和凤尾面两种,龙须面因条圆空心、细如龙须而得名;凤尾面因条扁平直、薄如绵纸而称之。据甘陵县志记载,甘陵手工挂面在明宣德年间即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御膳房。清乾隆皇帝南巡驻跸甘陵驿站时,品尝过甘陵挂面后,龙颜大悦。县令闻之,随之进贡皇宫。乾隆皇帝见后喜爱有加,亲笔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由此,龙凤贡面便名扬天下,被视为珍品。

鞋底儿烧饼

鞋底儿烧饼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特产。枣强鞋底儿烧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枣强县城一个叫宋善庄(1895——1969)的人。民国初年,他在县城老十字街南头路东的宋家胡同口支炉烤烧饼。

当时,他做的烧饼有三种:一种是死面圆形烧饼,外面扣着芝麻,受热鼓起来形似油炸糕;一种是发面圆形烧饼,不带芝麻;最后一种是鞋底儿烧饼。

当时鞋底儿烧饼还没有名气,卖得不算快。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时(绰号四麻子),鞋底儿烧饼开始小有名气。江存波是枣强城西江庄人,早年从其远房叔叔宋善庄学做烧饼。四十年代中期他也在县城老十字街开了个烧饼作坊,3年后去冀县城做烧饼生意。

改革开放后,他从枣强县大食堂出来单干,在老十字街重操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适合夹肉的鞋底儿烧饼开始受到欢迎,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武邑扣碗

武邑民风淳朴,人们生活节俭,平素待客多用饺子、捞面,过大年招待亲友也不过是炒菜饮酒,但对婚庆大事格外重视,娶亲时主家一定会设席摆宴,俗称订碗子,也就是我们要介绍的武邑扣碗

这里所说的扣碗不是一道菜而是一桌蒸碗。据说从宋代开始,武邑农村就有了用扣碗设宴的习俗,方言称之为“席儿”。武邑扣碗用料考究,制作精良,每村都有专做扣碗的师傅。通常办婚事的主家事先跟师傅打好招呼,婚礼前两天便请师傅到家里来准备。传统扣碗由8个“净碗”组成,有东坡肉、瘦肉、肥肉、肘子肉、米粉肉、杂烩肉、丸子、排骨。走亲戚赴喜筵回来,人们便会问:“吃了几个净碗呵?”净碗的意思是一碗全是肉,不放一点蔬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宴从8个扣碗增加到10或12个,样式也随之而变化。现在讲究四大件即:鸡、鱼、肘子、四喜丸子,还讲究荤素搭配,因此衍生了许多新品种,如:海味、豆腐、蘑菇、白菜、粉皮焖子等,但每碗仍是单独一样食品。

不论在武邑县城,还是在衡水市区,以武邑扣碗命名的饭店有很多家,人们不仅可以随时品尝到武邑扣碗,还可以充分领略到武邑的民俗文化风情。

饶阳金丝杂面

金丝杂面是饶阳县的传统特产。相传在清道光年间,饶阳县东关有一位叫仇发生的农民,以卖杂面为生。他为了使自己的杂面具有独特的风味,苦心钻研,历经数年,经过八百多次试验,终于制成了脍炙人口的金丝杂面。

清朝末年,有个老家是肃宁县(与饶阳县毗邻)的太监,每次回家省亲,必到饶阳东关仇家杂面店买一些金丝杂面,作为礼品带回皇宫。自此,金丝杂面便成为“宫面”的一种。民国时期,仇家金丝杂面曾荣获孙中山先生颁发的奖状。1929年,金丝杂面参加了天津国货展览会,荣获二等奖 。

金丝杂面丝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原料制成。制做时把各种原料按比例合成面,轧成纸一般薄片,再用快刀切成2尺长的细条,盘成把,然后包装起来。因为条细如丝,呈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金丝杂面不仅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而且食用方便。先在锅里配好汤,汤开下面,即可捞出食用,故又称“速食面”“方便面”。

王集灌汤包

王集灌汤包源于“王集刘家包子”,其创始人为阜城县王集村的刘文通。刘文通为人实在,做事一丝不苟。他说:“既然做这一行,就好好地做,做最好的。”一次调馅时仅香油他就倒了半桶,包子蒸出来香气四溢,被赶集的人一抢而空,从此“王集刘家包子”名声鹊起,刘文通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在阜城县崔庙镇出了名。

“王集刘家包子”小有名气后,刘文通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而是不断探索如何使包子质量更好,更受人们欢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打听到曾在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做师傅的红庙村人邱立仁回到家乡,便想尽办法和他交上了朋友,并聘请他到自己的包子作坊做了师傅。这样,“王集刘家包子”很自然地就汲取了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先进制作工艺,并结合自身优点,形成了既不同天津狗不理包子又不同于开封灌汤包,而是自成体系的风格特点。

当时,“王集刘家包子”的面皮采用发杠面;馅料也讲究,并把用配方特殊熬制的肉汤揉进馅里;捏包子时讲究最少捏30个褶以上,以使包子外形美观,形似花朵;每笼放50个包子,急火快蒸。包子蒸熟后馅汤分离,汤鲜肉嫩,皮薄流油,食后唇齿留香。加之刘文通处事大方,重义轻利,有钱没钱都可以吃包子,使他人缘颇佳,生意更好,“王集刘家包子”的名气很快传遍方圆百里。东光、衡水、泊头南皮沧州廊坊保定石家庄等大中城市或县城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王集灌汤包。

Hash:486fdf764e1cd0b4fcca1c4c124114c7adcdbafe

声明:此文由 衡水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