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宝石之城——斯里兰卡拉特普勒矿区探秘

斯里兰卡宝石

斯里兰卡蓝宝石极负盛名,在世界著名的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行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在好莱坞明星和欧洲、阿拉伯皇室贵族的首饰盒中,也常能见到它的真容。斯里兰卡蓝宝石以其带紫色调的鲜艳颜色、高透明度、好火彩受到人们的青睐,更以粉红、黄、紫、橙、橙红等多种颜色以及星光蓝宝石享誉世界。近年橙红-红橙色的帕帕拉恰在珠宝市场上风靡一时,而优质的帕帕拉恰蓝宝石就产自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这里的蓝宝石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根据《世界主要彩色宝石产地研究》记载,公元前800年,斯里兰卡就有使用蓝宝石的记录,其中,拉特纳普勒矿区是斯里兰卡最著名的蓝宝石矿区,也是我们游学团一行17人这次考察的目的地。

拉特纳普勒小镇风貌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南部,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屿,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拉特纳普勒(Ratnapura)则位于斯里兰卡岛的中南部,是群山环抱的中央平原地带,距离首都科伦坡约150km。从科伦坡到拉特纳普勒,只能乘坐汽车,这里的公路是最普通的二车道柏油路,比国内的二级公路级别还略低些。公路沿着山峦高低起伏宛延向前延伸,我们一行人从首都科伦坡出发,用了近5个小时才抵达拉特纳普勒。

拉特纳普勒是斯里兰卡排名前几的城市,建筑规模与国内的县城相若,全城只有三四条主要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基本都在4至5层楼高,偶尔能看见几座十层左右的高楼宇。这里的建筑没有什么特色,也不精致,街上的电线横七竖八与道路一同延伸,接入每幢房子。马路上,摩托车与汽车间杂行驶,汽车多为日产的旧车,好处是街道上车辆不算多,没有堵车的情况。整个城市显得有些杂乱,居民多数还用着诺基亚按键手机,相当于2G时代。

拉特纳普勒小镇

拉特纳普勒矿区

随着车辆的深入,又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拉特纳普勒坐落于平原低洼地带,城市四周可见隐隐约约的群山,Kalu Ganga河从城市边上流过,其支流伸入城中,城市周边的平地上星星散散分布着人工采矿的竖井,这就是正在开采的拉特纳普勒蓝宝石矿区。

拉特纳普勒宝石矿区

我们此行在西南方距城几公里远的矿山考察,这里靠近河流,密密麻麻分布着许多正在开采的竖井。竖井之间距离不等,有的相隔十几米到几十米,也有的相距上百米远,都是以原始的人工方式进行开采。矿井成方形或者矩形,边长多数为2.0×3.0m,矿工用碗口粗的松木、杂木以水平排列的方式围在井壁周围,起到护壁的作用。垂直放置在这些横木条上的是细些的木条,大小约一手掌可包揽,或者是一些木板,这样一直连接到井底,既是加固井的护壁,也是矿工们徒手上下矿井的抓手塔架——梯子。

宝石开采矿井

每个矿井的深浅不一,最浅的有20多米,最深的可达到60多米。开采时一般开到矿层为止,再向四周平挖,矿砂由人工辘轳提升至地面,因为矿井较深,有鼓风机通过胶管把空气送至井底。这里开采的是次生砂矿,红蓝宝石晶体呈滚圆的桶状、柱状或粒状,与其他如石英砂、砾石等混杂在一起被运至地面。在矿井的侧边筑有人工淘洗的水池,红蓝宝石晶体因矿物比重较大,可通过淘洗进行选矿。

工人在矿井淘洗宝石

通过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拉特纳普勒次生宝石矿的覆盖层很厚,这说明砂矿的形成时期久远,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在砂矿的上部又形成了新的地质沉积层。查阅相关资料,斯里兰卡整个岛屿几乎为麻粒岩,红蓝宝石原生矿便赋存在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中,它们形成于5.5~6.08亿年前,地质学上属于前寒武纪的元古宙时期。麻粒岩中的红蓝宝石原矿经风化剥蚀后,被水流冲洗搬运到下游的洪积扇、冲积扇中堆积富集,形成砂矿矿床,之后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

参观拉特纳普勒博物馆

根据当地博物馆陈列的矿区剖面模型可以看出,从地表往下,有不同的地质沉积层(见图6):①粘土、沙和腐植土现代沉积层;②人类活动文化层和粘土;③固结的硬土与粘土;④高岭土层;⑤沙与黏土;⑥宝石与粗砾石;⑦黑色砾岩(麻粒岩)。宝石砂矿的埋藏深度在不同地方有所差异,介于20~60米之间。

保有最传统的开矿选矿方式

拉特纳普勒矿区的开矿、选矿都是最原始的人工作业。工作环境如此恶劣危险,效率低下,为何不采用现代化的机械剥离露天开采?我们带着疑问询问了当地的珠宝商、矿主,他们的回答是:几百年来都是这样开采的,当然还有环保方面的考量。通过与他们的进一步交流得知,拉特纳普勒矿区的宝石富集带有随机性,没有一定的层位走向和品位分布规律,因而使矿山开采困难重重,而覆盖层太厚也使使用机械化露天开采的成本大大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竭泽而渔的开采方式虽然能大大增加宝石的产量,但产量增加势必会带来宝石的跌价。珠宝行的人都知道,宝石的价格一部分取决于供给量,稀少性是支撑宝石价格的决定性因素,用原始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开采,可以保证宝石的产量受控,以维护宝石的价格体系。

特纳普勒蓝宝石原石

宝石矿的开采带着极大的冒险性,采矿异常艰辛,生产安全也是问题。矿工每天要徒手攀爬相当于十几、二十层楼高的陡梯,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而采到宝石又像是一场赌博,宝石价值的高低全凭运气。

拉特纳普勒蓝宝石原矿的地质成因

只有了解了宝石的地质成因,才能理解宝石的特点。这几天我们深入到拉特纳普勒矿井以及当地博物馆,以求了解这里宝石原矿的地质成因。根据博物馆介绍,拉特纳普勒宝石原生矿属于麻粒岩型矿床,麻粒岩是一种古老的区域变质岩,几乎整个斯里兰卡岛都由麻粒岩组成。其在700~800℃,低压4~5kpa(摘自:《世界主要彩色宝石产地研究》)的地质条件下可形成,组成矿物有长石、石英、辉石、含石榴石、矽线石、蓝晶石、尖晶石、堇青石等。

古老变质岩的成矿过程,是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岩石中的各种物质发生交流、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组分,最终以矿物的形式出现。同样在麻粒岩中,类似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刚玉。化学反应式如下:2MgAl₂O₄+5Al2SiO5←→Mg2Al4Si5O18+5Al2O3MgAl₂O₄:尖晶石;Al2SiO5:矽线石;Mg2Al4Si5O18:堇青石;Al2O3:刚玉

变质岩成分的复杂,形成时代的漫长,使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矿物组合。而产生于麻粒岩中的刚玉同样有着复杂多变的成分,这一方面赋予了刚玉丰富多样的颜色,产自拉特纳普勒的蓝宝石有红、蓝、蓝紫、紫、橙、粉红、橙-粉红、黄、绿色等多种颜色,包括这些颜色的混合色、过渡色等;另一方面促进了刚玉中的矿物包裹体发育,使其内部出现固态的变质矿物,例如金红石、锆石、尖晶石、黄铁矿、石榴石、电气石、水铝石、方解石等。

不同颜色的蓝宝石

值得一提的是,当蓝宝石内部结晶形成完好的针状包裹体,并且三组定向排列时,便可出现星光效应。在拉特纳普勒矿区常见星光蓝宝石,这是其他地质成因的蓝宝石矿区所没有的。例如,玄武岩成因的山东昌乐蓝宝石矿和泰国尖竹汶矿就没有发现星光蓝宝石。

蓝宝石的另一种地质成因是玄武岩型,这是出产蓝宝石的主要地质成因类型。玄武岩以火山岩侵入体出现,形成温度在1200℃以上。如此高的温度,使一些已固结的、熔点低于此的矿物发生熔融,所以玄武岩的矿物组成比麻粒岩要简单得多。但同时也使刚玉晶体中的包裹体熔化,裂隙弥合,从而形成类似玄武岩成因蓝宝石的特征:晶体较干净,没有金红石包裹体,晶体颗粒大等。相较于麻粒岩型蓝宝石成分较纯,玄武岩成因的蓝宝石通常呈现较为单一的蓝色、黑蓝色。

星光蓝宝石

名副其实的宝石城

漫步拉特纳普勒城区,随处可以见到与宝石有关的生意,珠宝店、各式开矿设备材料、宝石交易铺应有尽有。十字路口一处被称为“菩提树”的地方是宝石晶体、矿物晶体的交易场所,每次经过都能看到围拢着一大群人看货交易。走在街上,经常会遇到穿着笼基、趿着拖鞋的商人,把一小包宝石摆到面前任你挑选。街道、大路后边的房子里,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宝石加工厂。

在拉特纳普勒,经常能遇到手拿蓝宝石进行售卖的商人

在宝石交易活跃的主街道,铺面中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卖家则是当地的货主或是帮货主跑腿的中介,他们负责把货品送到买家手中。这里的交易方式与泰国尖竹汶相同,以传统的议价形式进行。交易的宝石主要是斯里兰卡的蓝宝石,买主不少为印度、巴基斯坦及泰国的珠宝商,中国的珠宝商也会到此购买,但人数并不多。

拉特纳普勒商铺中交易的蓝宝石成品

拉特纳普勒人口约6.5万,仅珠宝加工作坊就有600多家,从事珠宝产业的有2万人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珠宝小镇。这里的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宝石,小镇的开矿历史已有500年,从开采、加工到贸易,流程完善。在当地的梵语中,拉特(Rat)有“宝石”的意思,拉特纳普勒(Ratnapura)即译作“宝石之城”。

拉特纳普珠宝市场上售卖的尖晶石

这次斯里兰卡之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特纳普勒蓝宝石的开采过程及其成矿原因,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这座宝石小镇的独特魅力,拉特纳普勒,不负“宝石之城”的美誉。

国内首位宝石学研究方向硕士,1995年获高级工程师资格,1998年参与制定《广东省珠宝玉石标识标准》,1999年获国家珠宝玉石质检师资格,在《珠宝科技》和《中国宝石》学术期刊相继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相玉》《老侯说玉》,多次获得珠宝行业专项科研经费支持,主持多项省部级的珠宝科研项目,为广东珠宝市场的繁荣、珠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Hash:269db3f78a9ddfd707d6a0ab725f2f4158fd488f

声明:此文由 中国翡翠杂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