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聚焦咸阳时代之变

8月13日上午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举办“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第三场发布会,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亮、咸阳市发改委主任李忠平出席发布会,并介绍《七十载富强人文健康奋进之路—“大秦故都•德善咸阳”时代之变》,通过“五变”向大家介绍咸阳70年改革发展历程。70年来,咸阳和祖国同奋进、与时代共成长,干部群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咸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裂变

发展才是硬道理。建国之初,咸阳生产总值只有1.07亿元,工业仅有纺纱、轧花、榨油、酒精几家小作坊,当时用的还是满清时期从外国买来的机器。为建设咸阳工业, 习仲勋同志亲自为国棉一厂选址定厂,成阳先后涌现出了赵梦桃、吴桂贤、吴运铎等一.批创业典型和时代楷模。

通过70年的改革发展,咸阳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各个建设阶段的历史任务,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2018年生产总值2376.45亿元、是建国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达到54368元、增长了820多倍,公共财政收入89.0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

今日之咸阳,迎来了向产业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的华丽转身,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加快追赶超越。

现代工业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以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高端能化、电子显示、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CEC8.6 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产线、冠捷电视、新能源汽车、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泽净水、天基互联星座、孙思邈药业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9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特色农业壮大欣欣向荣。

北部优质苹果中部时令水果南部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蓬勃发展,奶山羊存栏量占全省1/3、 全国1/5,世界奶山羊大会在咸阳召开,“咸阳 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位居2018中国果品区域共用品牌价值榜第4位。第三产业呈现勃勃生机。电子商务以“买西北”撬起“卖全国”大市场,以袁家村、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每年到访游客5000多万人次,打响了乡村旅游看咸阳、遗产旅游品咸阳、红色旅游读咸阳、休闲旅游赞咸阳品牌,2018 年旅游总收入385.96亿元、增长32.1%。

此外,建成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大西安文体功能区、新兴纺织工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平台,聚焦“三个经济”高点布局临空经济带,咸阳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三年跃升32位,全市产业结构从建国初的86.9:7.5:5.6,调整到2018年的12.0:56.9:31.1。

封闭保守向开放通达的锐变

开放与包容是赳赳秦人的基因特质。咸阳曾见证了万里驼铃丝茶路的辉煌,也经历过咸阳古道积尘埃的落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向西开放、双向开放和全面开放,致力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日之咸阳,已经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朋友圈”越交越广。

先后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关系,与日本成田、美国罗切斯特法国勒芒韩国义城郡等16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辐射面”越来越大。

咸阳马栏红苹果咸阳茯茶、中医药等走出国门,冠捷电视机乘“长安号”班列远销中亚和欧美,欢恩宝乳业成为国内首家海外建厂的羊奶粉企业。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25亿元、增长69.4%。“基本功” 越练越好。坚持以全方位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兴平儿童福利制度、家事审判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被中央推广,时间银行、大田托管、首席数据官等“微创新”产生较大影响,贫困群众用药保障、市政设施限时维修等“微改革” 得到群众普遍叫好。开展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涉企收费、诚信体系建设、优化便民服务、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五大专项行动”,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201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1271.65亿元,占GDP比例为53.7%。

旧镇乡集向现代都市的蝶变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变迁的缩影。上世纪中叶,咸阳城区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25条街道总长10.4公里,渭河上没有任何桥梁,群众过河只能摆渡,一直到90年代市区也只有人民路一条主街。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24万,主城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达92.4万,城镇化率提升到51.3%。

今日之咸阳,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现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滨崛起。框架不断延伸。实施主城区改造提升“6+3” 工程,“两城一 区两带”(咸阳主城、 渭河南城,大西安文体功能区,五陵塬历史文化带、渭河生态带)的空间格局更加明晰。

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公路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530公里,13 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3条铁路境内设站点34个,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今年通车;咸阳国际机场连续2年旅客吞吐量增速全国第一, 1小时可通达国内40多个城市。生态更加优美,以“虽为人作、宛似天成”理念建成逾万亩的咸阳湖碧波荡漾,全长2.36公里的亲水步道、16.82公里的渭河生态长廊和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功能日臻完善,突出秦元素秦文化, 强化城市特色内涵,不断创新城市治理,积极推进建筑品质提升、绿化提升和美化提升,奥体中心、古渡廊桥、市民文化中心对外开放,工人文化官搬迁新建,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功跻身全国十大智慧城市。

绝对贫困向全面小康的巨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国初期,咸阳群众生活积贫积弱,普遍挣扎在贫困线上。到了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供给不足的状态。近年来,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努力,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今日之咸阳,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六四四” 工作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推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作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一个被评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案例” 。

联手中国银行创建“公益中行”消费扶贫新模式,引进投资110亿元的正大集团全产业链生猪养殖项目。43.39万人已经脱贫,永寿长武旬邑淳化4个国定贫困县成功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9.67%下降到2018年底的1.55%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3.6%。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住进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闭路电视,柏油路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民生福祉持续上扬。全市拥有医院154个、卫生院178个,其中三甲以上医院3家,千人均床位数达5.72张;

扎实推进“双高双普”达标、职业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扩容,截至2018年全市拥有中小学939所、幼儿园803所,专任教师5万人。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6%,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多样化飞跃,宽带互联网、智能新家电“飞入寻常百姓家”,自驾游、出境游、康养游成为时尚。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4.19亿元,是1949年的近1300倍。

文物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质变

“秦中自古帝王州。”咸阳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存相得益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立足这一优势,我们高举文化自信大旗,大力弘扬马栏精神,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凝炼提出“崇德包容、尚法创新”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今日之咸阳,已然成为传承文明的高地、培育文明的沃土、践行文明的标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大秦帝国》 《那年花开月正圆》闪亮万家荧屏,《黄土高天》 《岁岁年年柿柿红》登陆央视黄金频道,电影《信•守》在巴黎文化节上映。注重抓好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园区优化和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自信更加彰显。

以“激情省运逐梦咸阳”为主题,向全省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绿色、惠民、智慧、节俭”的体育盛会和文化盛宴。音乐类节目《礼仪东方》入选“五个”工程,戏剧《大汉苏武》、眉户剧《樱桃红了》等被列为省“八艺节”展演剧目。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坚持每天都是创文日,创出了“一元关爱”“雷锋车队”等项目品牌,梁增基、呼秀珍等咸阳好人的“蒲公英”效应不断释放,才女陈更勇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深植人心。

70载筚路蓝缕,70载春华秋实。70年来,咸阳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弘历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Hash:3ddaebaa26baff962385ac1bbe7d4b6612556de8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西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