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 | 也许是目前最详细的摩洛哥攻略了

旅途没有花样,在摩洛哥遇见不一样的非洲(3)

《森度游》特派编辑:吴皮皮

这,不是一篇正儿八经的旅游攻略;

这,也不是一篇收了赞助的宣传软文;

这,只是大森的摩洛哥特派编辑,用他完全主观的视角,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及被大森吐槽过无数次的文笔,混合了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一个崭新世界的看法,自以为是的生活鸡汤和他从零开始的自由行筹备经历的真实记录!

建议阅读时间:想去旅游的朋友看看Dasen’s tips,不用管他在bb些什么…

最近上海天气仿佛让大家回到了梅雨季,大森就想用这一篇推送告诉大家,就算你的生活总是雨季,世界上仍然有明媚的阳光!若以心向阳,便无畏忧伤,让撒哈拉的热浪,给炽热的夏天画个句号吧!

进入撒哈啦,来到了世俗的远方,是心灵的故乡(第五天早上出发,第六天下午进沙漠,第七天早上离开)

我相信很多人知道撒哈拉或者对它产生向往,要归功于一位台湾作家——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里生活的日子,激发了这位旅行家的创作灵感,她在《撒哈拉的沙漠》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我不知道这句话在大家的印象中有着怎样的地位,我只知道,语文老师在课堂的上的经典诵读中有它,非主流年代里大家的个性签名里也有它……

从此,大家的心里都有了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的灵魂,能够容纳下它的,只有大沙漠——撒哈拉。

Dasen’s tip:撒哈拉(Sahara),世界第一大沙漠的名字,源于阿拉伯语,其意义就是“沙漠”。

西起大西洋,冬至红海沿岸,9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凉土地,占据了非洲大陆三分之一的面积,比整个美国还要大。

在这张NASA放出的卫星图上,非洲所能见到的黄色部分,都属于“撒哈拉”。在摩洛哥能体验到的部分属于西撒哈拉地区,也是三毛和荷西生活的地方,虽然不直接经过拉雍小城,但是见到的风景,是大抵相似的。对于三毛作品的忠实读者们,完全可以在这趟摩洛哥的沙漠旅途里,获得和作者写下那些字句时相同的感受。另外,如果说别的城市重在景色的游览,那这一部分的旅途则重在体验!

马拉喀什前往沙漠的旅行团有很多种选择,小伙伴们这次选择的是三天两夜的普通散客团。报名方式也很简单,在德玛吉广场附近的小商业街上,会有很多旅行社的人主动来询问你是不是要前往沙漠,如果有意向的话,他们就会带你到他们的营业厅,向你展示他们的路线,确定好时间和人数,交完定金就可以等着他第二天到你的住所来接你啦~一般性8人以上就可以组一个散客团,三天两夜往返马拉喀什的价格在600到800迪拉姆不等,包括交通、住宿、沙漠骆驼骑乘和两天早饭和晚饭,最终能拿到什么样的价格,就看大家的砍价功力了!

如果有朋友觉得这种“被推销式”的报名方式不那么靠谱,想提前预定好的话,也是有很多方法的,万能的淘宝,达人众多的微博,甚至是在微信上,都可以找到这种摩洛哥沙漠团。当然一般比较多的都是4人租一辆车的豪华私人团,价格一般在人均200欧元以上。据小伙伴反馈:豪华团和普通团在浏览路线上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距的,主要就是交通工具从迷你巴士变成了越野车,沙漠里的住宿环境显著提高,会砍掉导购项目,减少交通时间,在沙漠里玩耍的时间更多,也会提供诸如滑沙、在沙漠里开越野车等诸多增值服务。

Dasen’s tip:对于到底是选择散客团还是私人团的问题,大森总结了两点:第一,散客团,能多便宜就多便宜。因为从小伙伴们的经历来看,无论是景点还是住宿,散客团的选择都是相同的,甚至让人有一种所谓的多家旅行社根本只是个幌子,最后所有的散客接待都是让同一家来完成的。外语能力达标,希望结交外国朋友的话,散客团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私人团,有多少预算就选多贵。相比较散客团而言,私人团的上下限就差距很大了,条件好的私人团,沙漠住宿的帐篷里甚至有空调这样极其奢侈的享受!条件差就和散客团几乎无异了。另外如果你身边有已经去过摩洛哥的朋友,那散客团能够拍出的照片,在朋友圈基本已经是烂大街的水平了,有创意的美图基本都是高端私人团的定制买家秀,如果真的有社交需求的话,请做好放血选择豪华团的准备。

豪华帐篷的营地和内部

早晨六点钟刚过,我们就接到了旅行社的电话,来接我们的车已经到了airbnb住所的楼下。初升起的太阳没有什么温度,非洲内陆的早上还是十分凉爽的,昨天向我们“推销”的小哥驾车带我们来到了集结的地点,不一会,其余来自5个国家的十几位团员陆续到齐后,我们就换乘了迷你巴士出发啦!

整个上午的时间基本在车上度过,沿途原本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有了些起伏,渐渐有了些丘陵甚至山区的模样。

空气中散步着沙尘,绿色只在河谷地带存在,仿佛一条绿色的小河,生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前行。

路旁的羊群对于生存的环境似乎就没有那么敏感了,自顾自地吃着所剩不多的青草。而我想到的却是,昨晚上羊肉美味还萦绕在嘴里,真是有些对不起这些和自然搏斗的顽强生灵们!享受美食并没有错,但是一定要尊重生命!如果它的命运注定是被人类食用,那也请食客知道,每一个生命在变成餐桌上的佳肴之前,它们都为生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以,请不要浪费粮食

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旅途的第一个重要景点——阿伊特本哈杜村(Ait-Ben-Haddou)。

Dasen’s tip:这座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古老村庄,是摩洛哥早期的柏柏尔人村落的典范,由6座被称为"卡斯巴斯"的建筑群组成。"卡斯巴斯"是该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集马厩、住宅与粮仓同为一体,并被建成堡垒的样式,这些建筑本身没有窗,采光仅依靠长廊透进的阳光。由于整座村落建于山坡上,在遇到外敌入侵时,村民们便退守到此进行防御,并依靠粮仓中的存货渡日。在阿拉伯语中,Ait-Ben-Haddou也意为“设防的城市”。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伊特本哈杜村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村里居民大多已迁离,但保存完好的特色建筑却使其成为好莱坞导演的新宠,在这里取景过的影视剧包括《盗墓迷城》、《角斗士》、《埃及艳后》、《天国王朝》、《巴别塔》等等。还有大家最熟悉的《权利的游戏》,由于政治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欧美大片中关于埃及的场景,都是在此拍摄的。

《权力的游戏》中渊凯城取景地

导游告诉我们,古城前面的平原其实是古河道,这也是柏柏尔人当初从沙漠中出走,在这里建立新的村落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几百年以前,河水的盐度上升,而且经常季节性干涸。村民们也渐渐迁出了村落,现在仍旧生活在村子里的只剩下了几户手艺人,用传统技艺向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村落里贩卖传统服饰的居民

柏柏尔人的文字



当地少年的“宠物”

站在村落最顶端的“宫殿”前,远眺四方,一片苍茫的大地上,沙石的黄色主导着这个世界,仅存的一点绿色抱团取暖式地聚在一起,还全被蒙上了一层薄纱似的土色。不远处就是阿伊特本哈杜村民新的定居点,虽然守着祖辈们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靠发展旅游业有了一定的收入,但据说人们的饮用水仍然是个问题,需要从几公里外运输过来。世界上有太多的传奇,是你见到之后会感慨,会惊叹,会钦佩,但是让你成为传奇的一部分,你是不会愿意的。旅行和体验的目的往往不是让你去寻找一种新的生活,而是让你更加珍惜已有的一切!

Dasen’s tip:阿伊特本哈杜村的导览会有当地的导游陪同,语言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供选择,时间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从公路边步行到村落就需要大概十几分钟,所以时间上会略显紧张。据小伙伴说,和国内的旅游团一样,在游览末期会有一个“导购点”售卖当地的传统服饰以及饮用水、零食等,不会被强制购买,这点大家大可放心!之后会就近到附近的餐馆吃午饭,团体餐价格大概是每人80-120迪拉姆,主要内容就是当地传统美食,塔吉锅,比起马拉喀什40迪拉姆一份的羊肉汤,性价比可以说是相当一般了……

告别了古村落,我们继续向更深的内陆进发,所见也越来越荒芜,风景寥寥,加之旅途的疲惫,烈日的炙烤,会让人有一种生机逝去的窒息感。这种压迫感也是沙漠地带旅行所能带来的独特体验,算不上好,但绝对难忘。

废土风格的维修站让人有一种置身美国西部公路片的错觉之中。

砂石风化后裸露的岩石在岁月的打磨下变成了顶端圆润的形状,被同行的伙伴们称为“fingers mountain”(手指山)倒也是蛮贴切,只是对密恐患者就不太友好了。

晚上安排在一家峡谷中的家庭旅馆,除了WiFi是个摆设,热水、毛毯、独立卫浴一应俱全。所在的峡谷是一个家庭旅馆和百货商店的聚集区,周遭的高山像是巨人一样拥抱这一小片居民区,让人们免受烈日的炙烤,为他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住宿费用和晚饭都是包含在团费里,晚饭以当地的特色沙拉和塔吉锅为主,再加上无限量供应的橙汁,是这趟旅行中最丰盛的一顿餐食。结束之后,旅馆主人一家还为我们演奏了当地的音乐,邀请我们所有的旅人一起跳舞。

我问过旅店老板的儿子,这是不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表演?他说,他们平时都会这样子,当然有客人到来时会更热烈一点。说完他还热情地递给我刚用过的非洲鼓,要教我演奏。我接过鼓发现鼓身竟然是石制的,他看出了我的惊讶,他说,这个鼓完全是他自己手工制作的,鼓面用的也是自家的山羊皮。从他真诚的双眸和刚刚演奏时热烈的神情,我觉得他不是在套路我,而是真实地把他们平常的生活展现给我们看。物质可以贫瘠,但是精神不会,或许这片土地不适合谷物的生长,但是音乐的种子可以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心里发芽!

烙饼和面包搭配上果酱或者是蜂蜜,再加上一杯牛奶或者是永远不限量的橙汁,当地特色的早餐开启了第二天的旅程。上午会参观现代柏柏尔的一个村庄,和昨天的古村落算是一个对比,大有看时代变迁感慨生活变化的意味,放在国内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果展”的感觉。

然后农民总逃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命运,时代如何变化,辛苦劳作的村民也改变不了土地贫瘠的事实,产出还是十分有限。

种植业的困境让当地的居民更加珍惜自然的给予,充分发掘了他们的价值。一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各种植物,有许多就是药用、制作颜料或者在荒年时充饥的,当然主要的粮食作物还是小麦

之后是参观当地居民自家的毛毯手工作坊,有导购的成分,但是更多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展示吧。

主人家会奉上当地特色薄荷茶,然后一一讲解手工毛毯的用途、原料、制作等等。

Dasen’s tip:这些手工毛毯大多由羊毛和骆驼毛制成,各色颜料则是来源于当地的植物,上面图案都是取材自柏柏尔人中流传的古老的传说,有的巨型毛毯要花费一个妇女长达十年的时间去完成。正因其制作的难度巨大,这些毛毯也被称为“柏柏尔人移动的银行”,在传统观念中,拥有毛毯的数量和精致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在现代化生产的年代里,这些毛毯的做功或者会略显粗糙,但是背后的付出,对传统的坚守,都是难能可贵的。最后我们一行人没有购买毛毯,临走时我和主人开玩笑,问他会不会生气,黝黑肤色的大叔咧嘴一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当然不会,这些都是我的珍宝,我只是在向你们展示我们的艺术!”在和摩洛哥当地人的一次次接触中,他们这种源于本真的质朴,对自己生活本心的坚守,让我印象深刻。

旅行继续,下午我们来到的是一处峡谷,虽然公路也已经修通,但在这里旅行团安排的是徒步穿越,所以完全可以到山谷中的小溪里去,到巨大峭壁的阴影里去,感受这份沙漠地带难得的清凉和阴翳。



小溪的流水清澈见底

背靠着险峻峡谷,很容易让人生出一种“此路是我开的”豪迈气势!

炙热阳光下这片难得的遮蔽吸引着一些居民在这里定居,哪怕是冒着被巨石砸中的风险。据导游说,图中左下角突出的巨石就是两年前从峡谷上方坠落的,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经历了近两天的公路冒险,从中心都市来到东部边陲的无人区,在这么多的铺垫之后,我们终于在第二天的傍晚来到真正的沙漠的边缘!

沙漠地区的水井系统

时至今日,在沙漠地区最好用的交通工具仍然是骆驼,在千百年与自然搏斗的历程中,沙漠地区的居民们早已和骆驼成为了最坚实的战友。在古老的年代里,拥有骆驼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部落实力的最重要标杆。在沙漠中生存无疑是一条漫漫长路,骆驼永远是最忠实的旅伴。

当然,骑乘骆驼是对身体的一个极大考验。有过骑马经历的朋友知道,如果不得要领,马背上的颠簸和优雅、高贵这些形容词可一点都不沾边,其中的痛苦,大概只有被缰绳勒红的手掌和被硌着的臀部知道。

骆驼相较于马,体型更为庞大;沙漠相较于草原,地形更为复杂,所以骑骆驼的难度会指数级地增长,相对的,舒适程度当然也会大打折扣。但骑乘骆驼进入沙漠,无疑是对先民们和自然抗争、同命运搏斗精神的致敬!尤其是,由于沙漠单调外表下实在潜伏着太多的危险,永远不知道胯下的坐骑哪一脚会陷进松软的沙坑里,时刻需要紧紧握住鞍前的扶手,此时就能感受到那些冒险者的先驱们是怀着多大的勇气向人类征服自然的极限迈进!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旱至焉。”历经艰难而又倍受考验之后,得到的是造物主的恩赐,无垠的沙漠里,处处是未曾见过的风景。



这里是沙的世界



只有沉默的脚印代表着人类的存在



领路的小哥继承了柏柏尔人先民的传统,成为了沙漠中孤独的守望者

“我在这孤独的山峰矗立”在沙漠里活出山高人为峰的精彩

我们踩着前人的脚印,向沙漠深处前进

夕阳把沙漠染成了红色的画布



驼队在上面留下了长长的影子



天色渐晚,队伍也停下来准备迎接落日



余晖之下沙丘的山脊变成了天然的明暗分割线



绵延的沙丘在晚霞中仿佛有生命一般流动起来,光影柔和

大漠没有孤烟,落日也没有那么圆,却带着特有的孤独感

沙漠、星空、柏柏尔人的浅吟低唱,构成了那个撒哈拉的夜晚!撒哈拉的沙子洗刷过三毛和河西爱情,撒哈拉的星空就像那个小王子,纯净聪慧的不可思议。坐在高高的沙丘上,向前,向后,向四面八方望去,到处都是闪烁的星星,眼前就像是铺开了一大片洒满了碎钻的黑色绒布。城镇的存在幻化成了沙丘巨大背影后一片茫然的光,四周是寂静的黑烟,陪伴你的有只有这3D的星空,再盯着看上一会,又能遇见一片新的星光。眼神和星光的交汇,仿佛灵魂与造物主的交流,会让人怀疑坐在这里,也许真的能感应到神灵!这里是真正世俗的远方,是心灵的故乡!

如果小王子眼中的地球就是沙漠中的玫瑰园和星空,也应不枉此行。

在梦幻的星空下,伴着沙漠里干燥的风,我们沉沉睡去……

撒哈拉篇就此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千年古城&菲斯和蓝色之城&舍夫沙万,敬请期待!

PS:在沙漠也不能不吸猫!吸吸吸吸!沙漠旅馆的高冷大白给大家问好,瞄~

Hash:6c1a96c1c1dd0b19237693a2e8141b574b2ca2f1

声明:此文由 森度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