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寻味古城:走进永宁,拾掇时光

高速,过城区,至孤山,巴士转停

—— 永宁,我们到了。

永宁卫城:永保一方安宁的东南卫城

永宁古镇是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古称“水沃”,唐时称“高亭”,宋时称“凉恩亭”,状若鳌鱼,别称“鳌城”。唐时称高亭,宋初称凉恩亭,在海口一带,则称“水湾”,又称“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海防要地。

明初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受朝廷派遣视察永宁,并在此建造卫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南方长城”。两宋泉州港的兴起伴随着海寇入侵,朝廷始设永宁水寨,元朝设巡检司,明初改永宁卫。

摄影/天涯

沿着青石街道迤逦前行,左右两边各式店铺间杂,店门口皆高挂大红灯笼,为老街添上一抹艳红,凭增许多青春。

摄影/阿水

摄影/阿水

摄影/阿水

漫步古城,穿行在清冷的小巷,一路探寻历史,一路拾掇时光。青石路、红砖墙、番仔楼……那些残垣断壁之间,那些新老建筑之中,深藏着的光阴和岁月。

中西合璧建筑大观园(摄影/天涯客)

在永宁古镇,随处可见到闽南人的记忆,华侨的影子,看得见的番仔楼,看不见的华侨往事,感受得到的闽南乡情,感受不到的华侨辛酸血泪史。每一栋建筑身上都赋有特殊的使命,都带有漂洋过海、白手起家、荣归故里的见证。

▲番仔楼、红砖古厝、石头厝(摄影/天涯客)

▲永宁基督教堂(摄影/天涯客)

我们走进一家家小食店,去品尝这座城市的味道;我们穿过菜市场,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市井;我们和当地的居民攀谈,去解读这座城市的风俗人情。

▲永宁小吃

(摄影/志远天下行、阿水、天涯客)

摄影/阿水

岁月在这里沉淀,历史镌刻在每一块墙砖路石上。从万通布庄到天妃宫,从城隍庙到小东门,从番仔楼到古厝,从宗祠到教堂,我们走街串巷,在这座古城中寻找光阴的故事。

▲在小东门旧址新建的城墙和城楼

(摄影/天涯客)

▲城隍庙(摄影/志远天下行)

摄影/天涯客

摄影/阿水

摄影/阿水

我们用相机去捕捉生活,用色彩去美化真实,用心灵去感受美好。我们用不同的文字和相片去诠释我们眼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去记录这座城市关于我们的回忆,去记录这座城市的流金岁月

摄影/阿水

摄影/阿水

—— 华丽的分割线 ——

姑嫂塔:古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

姑嫂塔位于石狮宝盖山,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石构古石塔,至今已走过了800多年历史,是航标灯塔。它目睹了泉州港的繁荣与衰落,见证了一代代泉州人出洋谋生的艰辛历程。

摄影/阿水

姑嫂塔,又名万寿、关锁,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甚是宏丽。《八闽志》有记,“古有商舶自海迁者,指为抵岸之期”。

摄影/天涯客

摄影/天涯客

摄影/志远天下行

姑嫂其名由来已久,坊间多有传说,出处未可考校。《闽书》有记,“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

摄影/阿水

—— 华丽的分割线 ——

六也亭

摄影/志远天下行

六也亭,位处后杆柄村,建于上世纪初,当地人又称之为“九十九间”。六也,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亦即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摄影/志远天下行

—— 华丽的分割线 ——

旅行,爱摄影,爱生活。

这就是我们,依然年轻,依然在路上。

部分队员的分享

往期活动精彩花絮(点击下列文字链接查看详情)

Hash:76e0a5aef760aa0923be23c2caa729550b19bcf8

声明:此文由 志远天下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