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县风景名胜区简介(一)

云峰塔

在高沙镇云峰村。地处蓼水河东岸的云峰岭,与高沙古镇隔江相望。塔畔潭深水碧,江流到此,触石翻腾,“万道银波寒射塔,宛如金剑吐珠光”。这里是高沙八景区之一。 塔建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系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基青石砌筑,塔身八方五层,通高17米。底径7米,檐角起翘,檐下饰斗拱,檐口以石灰抹面,饰有山水、花鸟等工笔彩绘。顶层檐角系铜铃,风吹铃响,清音远闻。塔身一层南向开门,门额浮雕“双龙抢宝”,刻工精细,形态生动。第二层正面竖嵌石匾“云峰塔”三字,楷书阴刻,苍劲有力。塔内各层为穹窿顶阁室(又称塔心室),阁室与门巷甬道相连,沿甬道螺旋而上至顶层。每层阁室设有佛龛,对开窗门。塔刹置铁质葫芦宝瓶。

双龙桥

在岩山乡双龙村,南距县城约45公里,地处雪峰山腹地。大屋、渣坪两条水系蜿蜒交汇于此,似双龙戏水,奔腾呼啸,故名双龙桥。桥东西走向,是古时通往黔阳、贵州交通要隘,山高水急,地势险峻。该桥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1917年复修。桥长50米,宽5.4米。为石联拱风雨桥,石拱半圆不等跨。桥亭由八排抬梁式木架撑立,高约五米,重檐桥廊,覆小青瓦。中部建单檐歇山顶亭阁,正脊饰鳌鱼翘角,卷棚檐,阁内覆盆藻井,彩绘山水、鸟兽。两端建牌楼式八字桥门,脊上塑“双龙抢宝”,檐口之下饰飞禽走兽与人物、花草彩绘。桥门上方楷书“双龙桥”三个大字,笔力遒劲。亭内两侧置木栏杆,设座凳供行人歇息、避雨。造型古朴大方,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古典建筑风格。

瓦渣山窑址

在竹市镇金寨村瓦渣山,西距县城约14.5公里。窑址处在平溪江北岸一个山丘上,坐北朝南,前临平溪江,背倚窑背坳,湘黔公路呈东西走向从窑址前面经过,这里古代是湘黔驿道。该处遍地都是古代陶瓷窑场的灰渣和残片,所以俗称“瓦渣山”。主要有碗、碟、杯、盏、壶、缸等,以小型器为主,火候高,质地细腻,施灰黄色和深褐色釉。其中碗碟的口沿、腹部呈棱花瓣状,并饰有花草图案,造型美观,工艺精细。

王隆中墓

在石江镇水口村,地处凤形山腰。距县城约23公里,这里山峦起伏,风景幽美,墓葬掩映在翠绿丛中。王隆中,字槐轩(1876年-1937年),洞口县石下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辛亥革命任师长。武昌起义后,湖南以第四十九标为基础,组成湘军第一协、由于隆中率领出师援鄂,战功卓著。袁世凯窃位之后,调他去北京,授予将军团将军职位,赠住宅,派美女软禁起来。袁死后,王隆中才得回长沙,住在兴汉门都梁会馆。蒋介石上台后,亦想罗织王隆中为他装点门面,遭到他的严辞拒绝,他不为名利所染,终生以清贫自娱。墓为长方形封土堆,座西北朝东南,高1米、宽1.5米、长3米,墓前立一块石碑,高75厘米,宽48厘米,上刻“王公槐轩之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钺墓

花园新店港口刘家院子牛形地,北距县城约30公里,墓东西两面是民房,北面是山丘,南面是田垅和机耕道,地势较为平坦。刘钺生卒年月不详,清初授总兵与都督之职,其墓碑上有:“皇帝敕谕开国勋标前奇镇总兵官挂楚将军印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刘 于顺治八年(1651年)告老回籍,捐修万福桥”等字。墓茔封土堆,长6.2米,宽3.4米,高1.5米。

刘世玉墓

在石江镇江洲村白竹山凤形地,西距县城约21公里,墓地四面环山,林壑幽静。刘世玉(1613-1647年),明末武将,字振之,江夹洲人(现江洲村),桂王朱由郎称帝武冈(称奉天府)时授神勇将军,清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清军破武冈,世玉率妻儿十四人殉难。清军感其忠义,准予安葬于城隍庙旁。癸已(公元1653年)八月二十日,其夫妇遗骸,由城隍庙迁归祖茔白竹山建墓立碑。墓座东南朝西北,四周用青条石围砌,正面石碑上刻:“明授神勇将军、夫人周氏之墓”。两旁石碑刻围砌,记述其生平事迹。

观澜书院

在高沙镇云峰村境内。距县城18公里,据《武冈州志》载:“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例贡生袁敏、偕同里诸人捐资倡建,以故中耗,后敏复出囊金,损田产且募于乡费,集建观澜义学,肇工于十五年夏,落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秋。书院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前后四进,两侧厢房纵横交错,有大小房子32间,上下二层,天井6个。占地面积3648平方米。第二、三、四进及两厢已毁,现仅存第一进门楼及十二块石碑记。门楼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上下两层。正中设大门,门额为整块长条形青石凿制,大门两边对联“千重山势撑文笔;一派川流见道心”。观澜义学所存的建筑及碑刻,是研究古代教育史重要的实物资料。

花桥

在醪田乡花桥村老街上,西南距县城30公里,桥东西端民房林立,店铺成行,为繁华的集贸中心,是隆回碧山通往山门的必经之道。该桥始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五月复修,原桥装饰极其华丽,木雕、泥塑、彩绘十分丰富,故名“花桥”。桥东西走向,全长23米,宽5米,高6米,四墩三孔,墩台石砌,上部全为木构,石墩上架井干式挑梁两层,挑梁上再架通梁,梁上覆木板构成桥面。桥亭为重檐长廊,四柱三间式排架10扇,中部建一单檐亭阁,两端建牌楼式桥门,覆小青瓦。廊内两侧满设栏杆,架置坐凳,供行人憩息。

青云塔

洞口镇大胜村。县城8公里,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系楼阁式砖塔, 八方五层,通高19.5米,底径4.3米。塔基以青石砌筑,每层塔檐为砖砌叠涩式,覆小青瓦,檐角鳌鱼尾翘,檐边饰飞禽走兽,奇花异草彩绘。顶层檐角系铜质响铃,风吹铃响,音清悦耳。底层大门朝西,门上饰花卉人物图案。大门阴刻对联一幅:“胜居山河钟洲气;先联奎壁启文明”。门额有浮雕三幅,上为“双龙抢宝”,左右为“双龙戏水”。工艺精巧,独具特色。

兴县城遗址

在石背乡尧王村,建兴县,始置于晋太康元年(280年),隶邵陵郡。唐初因旧制,武德七年(624年)省建兴入武冈城址遂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80米,残址夯筑墙一段,长约200米,宽3米,高1至3米。城址南面倚山,北面是开阔的田垅,与资水河道相距300米;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其遗迹依稀可辨。

南岳

在醪田乡凫塘村。距县城约32公里,庙建于明万历年间,清末改建,但其柱础、木柱架等旧构件仍为明代遗物。殿内至今保留一口铁鼎大水缸,铸有“前万历年造”等铭文。原庙宇有槽门、正殿(又称圣帝殿)、左右斋房及附属建筑,规模较大,昔时香火盛行。左廊道前配有火房一大间,殿前空坪中置焚香炉。殿宇阔五间,深三间,前出廊,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明间为抬梁式构架,次间为穿斗式构架,两端均为封火山墙,山墙窗户及廊道拱门上方清水砖筑科墙门,叠涩式檐口,饰彩绘图案。窗格为精美几何图形。殿内柱础保留明代石雕,饰覆莲瓣,刻工粗犷。明间靠后墙设神龛,供奉南岳圣帝等神像。

Hash:23e2416e891e2a1633a4a1e492d7f0b4e8930e05

声明:此文由 蓝鱼水族器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