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印象(10):团山镇,太平世界里的红色记忆

东方红太阳升,邵东出了个团山镇。

团山,位于湖南邵东县东边,东界双峰县花门镇,南邻本县水东江,西接流光岭,北靠双峰青树坪。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团山镇已被确定为邵东县域发展副中心,并被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团山之意,或为群山团绕。清乾隆举人曾荣鉎著《太平里记》,里面有“层嶂叠出,盘旋绣错,环乎太平城郭之四卫焉”之句。据团山当地禹姓家谱记载,团山又叫螺纹团山,暗含环乎团绕太平山之意。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编撰的宝庆府志载明,清代的团山、流光岭、高崇铺一带属宝庆府东路太平一都。民国建立后,将行政单位“都”改为“乡”,太平一都改称太平一乡,简称太一乡。

在邵东县各乡镇中,团山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清末到民国,境内只有一条古驿道(现为大黄公路)横贯东西,连通邵衡两地,交通显然不如邻近的杨桥、廉桥、火厂坪。然而,当时的团山却是方圆百十公里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太平一都的办公场所太一公馆所在地。这里以革命斗争尖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而声名远播。

网络配图

在今团山镇政府对面200米处,团山中心小学后面一山顶上,有一座团山烈士陵园,是邵阳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长眠着一位叫尹如圭的人,生前担任解放军湘中二支队司令员,陪同他安葬在这里的还有35位从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衡宝战役中在团山牺牲的烈士。

让我们将历史的镜头拉到90年前:1926年至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的汹涌浪潮席卷邵阳各地,太一乡虽偏居一隅,也受到强烈冲击。第一个中共太平乡地下支部成立后,光裕小学、善汉小学以及进步人士利用禹氏宗祠(现团山中学所在地)创建的完全新型学校——宝庆县私立仁寿高等小学校开展革命活动,太一公馆变成区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的大本营,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然而,1927年“马日事变”后,大革命形势急转直下,邵东境内的土豪劣绅卷土重来,掀起了大办“红色暴徒”的腥风血雨。5月29日午夜,震惊三湘大地的“团山惨案”发生,8名农运干部和中共党员惨遭杀害。不久,太一支部的创建者李翰仪、李翕如等5名同志也在此遇难。史称“团山十三烈士”。(引自邵东政府编辑出版的《邵东地名故事——“太一”风云与“太平王”》,作者申晓平、赵亚群)

“团山惨案”后,太一乡的革命运动陷入低谷。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向全中国,团山的志士仁人面对国破家危,纷纷主动参加救亡图存的战斗,以尹如圭为代表的一系列英雄人物闪亮登场。

作为县志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尹如圭的身世、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人们通常不会想到,这位堂堂的解放军湘中二支队司令员出生于封建地主之家,其父是极力维护国民党统治的太一乡乡长兼团防局局长尹伊仲(尹先觉),是“团山惨案”的制造者。

尹如圭(1918-1949)

尹伊仲号称“太平王”,把持太一乡军政大权30余年。很多文章说他欺凌百姓,作恶多端,时至今天,当地有老人却说,尹伊仲虽然极力反共,但并不贪腐,家财田地不多,居所仅为一栋普通民宅。尤其是在关乎民族大义的事上,毫不含糊。“1943年日寇陷邵,他组织地方武装极力抗击,使团山、流光岭、崇山铺未被日军进犯。”(《邵东县志》1993年版第582页)

尹伊仲抗日鲜见报道,只有县志给予短短30余字记载。很多文章都强调尹如圭的抗日功绩。这么做也没有错,因为尹如圭当时担任抗日大队长。但实事求是讲,当时的邵阳是国统区,太一乡的抗日武装掌握在尹伊仲手中,是他把这支队伍交给尹如圭指挥。尹如圭如果没有尹伊仲这个当乡长兼团防局长的父亲的支持,抗日战果一定会打折扣。

据史籍记载,1943年秋,日军多次从邵阳东路往崇山铺(今属团山镇)方向侵犯太一乡,尹如圭组织队伍在黄龙大山、七里长冲、希桥坳德仁堂后山、牛形山峡谷、茅坪屋等地伏击。其中的黄龙大山伏击战、牛形山伏战,分别击毙击伤鬼子30多人、20多人,活捉2人,并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经过多次打击后,骄横的日本鬼子再也不敢贸然进犯,太一乡成了当时邵阳唯一没有遭到日本鬼子蹂躏的净土。

尹氏父子致力于抗日,使家乡免遭日寇蹂躙。抗战胜利后,国共再次内战,1949年5月,尹如圭被任命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二支队司令员,负责率领部队开赴衡、邵、祁边区一带开展游击活动,牵制白崇禧部队的行动,策应林彪的四野部队解放邵阳。在一次分散撤退中,由于叛徒告密,尹如圭遭伏击被捕,坚贞不屈,被杀害于邵东流泽所六合亭,年仅31岁。1949年10月10日,解放军占领邵阳,解放全境,是年12月5日,邵阳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悼念烈士忠魂

按今天的行政区域,尹如圭并不是团山人,而是邻近的流光岭人,但他生前主要在团山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并且牺牲后安葬在团山,所以很多人把他当作团山的英雄。

今天快速发展的团山镇

新中国建立后,双手沾有共产党鲜血的尹伊仲作为烈属暂未遭冲击,但不久被当作反革命镇压。据说临刑前,已经风烛残年的他,胡须被一根根拔尽,形状凄惨。站在新政权的角度,尹伊仲死有余辜,但他的悲剧发人深省。

有句话讲“形势比人强”,在战争和运动的洪炉里,决定个人生死的因素谁能左右?又有几人能置身事外,全身而退?尹氏父子都堪称抗日英雄,但都因内战和运动未能善终。作为今人,我们要祈祷的是,历史不要重演,我们要珍惜和平,中国人不要阋墙,自相残杀,造成人头滚滚落地。

除了尹伊仲、尹如圭父子致力于抗战,团山当地还有不少人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例如当地禹氏名人禹问樵,是与尹如圭齐名的人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两人一起在团山创办救亡图书馆,召开青年时事座谈会,走村串户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禹问樵和尹如圭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禹任团山支部书记,尹任流光岭支部书记。后来两人一起创办《劲报》,尹任社长,禹任主笔。禹问樵比尹如圭幸运,活到新中国建立后,直到1993年才去世。禹问樵工旧体诗词,与郭沫若等名家常有文字交往。郭沫若赠其诗云:“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

此外,双江桥附近(原双江桥黄园里)还有一位叫刘文英的抗日名将,是国民革命军九十四军五师师长,陆军少将。刘将军主要功绩是湘军会战武阳战役大破敌军11个旅团,为湘军会战打赢了第一次胜仗,扭转整个战局。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过美国总统罗斯福颁赠的自由勋章。他与抗日英雄尹如圭是挚友。

今天的团山镇,钟灵毓秀,站在境内高峰梅子岭上,可见“巍巍佘湖峰回转,衡阳雁去一线天”,让人不禁思考这块土地何以英雄辈出。

打开卫星地图可看到,团山境内多丘陵山岗,西南高而东北低,地势呈缓坡状。最低处幸福洼坝海拔仅126.3米,为邵阳市最低处。因此,团山周边地区的溪水暗河大多汇流经过团山。例如邵东三大水系之一的测水,发源于砂石镇烟德冲,西北流经乌龙岩、砂石注流光岭水库(流光湖),再折东北进入团山镇,在其东北边陲距双峰花门2公里处,穿万宝桥进双峰入湘江。再如发源于火厂坪的流光河由南向北流经火厂坪、流光岭,以几十米高的落差一段一段跌落,流到团山双江桥时,与乌龙河交汇,最终变成一条绿绸带在田垄中缓缓北去。

地势低洼,河流密布,使团山境内形成大量良田、池塘,自古成为鱼米之乡。例如团山东南边壤有个鱼米丰饶之地,名“万宝山”,坐落在万宝山,方言谐音叫“万坝山”或“万饱山”。东北边陲的双江村,由于河水润泽两岸,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古代的团山,除了盛产大米,鱼和黄花菜更是远近闻名。团山出产的鲩鱼(邵东人叫草鱼),以头小尾短、背厚肚大、味道鲜美,享誉三湘,早在明清时期就以产地地名命名,号称“太平鱼”。团山的黄花菜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邵阳县志》中就有记载:“(萱)即宜男花,六出稚芽,花跗可食,一种鹿葱亦类。”“中华黄花第一镇”的团山美誉由此而来。目前,团山有金针菜面积13000多亩,年产金针菜50000多担,传统手工蒸晒的金针菜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营养丰富,远销国内外。

此外,团山还出产煤铁。境内富有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东红、利民、双江和崇山铺陵家区段,产煤畅销双峰、衡阳、祁东及本县范围内。双江桥、杨梅山区段,蕴藏着大量的铁矿

物产丰饶,自给自足且能外销,加上地处邵阳东大路旁边,来自省城长沙及周边地区人文的熏陶,使团山人普遍视野开阔,重视教育,具有耕读传家、保家卫国的思想。

今日团山,境内有邵东七中、团山中学、崇山中学等著名学校,它们皆有悠久历史,其中,团山中学始创于1912年初,前身是“邵阳县私立禹氏善汉学校”。说起善汉学校,不能不提团山禹氏。禹姓在团山、乃至老太一乡,是与尹姓并驾齐驱的大姓。善汉学校的前身是禹氏祠堂。封建社会,祠堂除了宗族聚会议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办族学,办私塾以教化子孙。牵头办学者是开明的地主豪绅。

砌在团山中学围墙中的禹氏祠堂石门

当代团山,照样英才辈出,涌现以禹光将军、刘伯和将军为代表的军界精英,以及刘光辉、尹岳中、金希光等一批新闻界精英。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值得研究,团山人似乎有干记者的天赋。例如前面介绍的尹如圭、禹问樵,创办《劲报》,大胆揭露国民党黑暗腐朽,名重一时。当代的刘光辉曾任新华江西、山东、浙江分社社长,1958年针对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撰写通讯,毛泽东读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尹岳中曾任湖南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撰写的新闻通讯稿、评论、杂文都非常有影响力。1982年,尹岳中作为新闻界的代表性人物、优秀党员被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出席全国党代会。

进入21世纪,团山人全力建设家园,使团山像璀璨明珠在湘中大地冉冉升起:昔日那条窄窄的古驿道已拓宽为水泥路,正升级改造为高标准的沥青公路;新城区房屋高大整齐,街道纵横交错。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也有水泥路相连,与周边国道、省道、县道相互连接。目前,团山镇城区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全镇的水、电、路、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全面推进。在太一路竹山地段,一个占地16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现代化工业园区首期工程已启动,入驻企业超过10家。

上图:邵东七中 下图:团山新农村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和人文保护也得到加强。

团山境内有石辉、光冲、张家如等水库,如明镜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粼粼波光,美不胜收。坐落托塘村雷祖山上的“雷祖殿”,据传是明代所建,已经整修,归属邵东佛教协会管理。三圣村的“辖神殿”为清代所建,列入镇古迹开发项目。 此外,石辉的“光山洞”,仁塘的“群仙岩”,保善的“飞龙洞”,凭借鬼斧神工的景致,成为邵东的旅游景点

江山代有才俊出,英雄浩气留人间。今天的团山安宁祥和,人们依然怀念抗击外侮、保家卫国的英雄;永远尊敬创新开拓,为民谋幸福的人。

旭日东升,喷薄而出,团山这块英雄辈出的土地,正盛开太平灿烂的花朵。

作者鸣谢:写作此文得到曾小春、禹忠军、尹仲隆、张飞华、禹海君等多位老乡指导、支持;感谢曾小春、金和平等拍摄照片,部分照片引自网络,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推介家乡,因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然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附: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继续写作。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县人。早年做过报纸、杂志的主编,现在南粤某著名企业工作。业余喜读书,专注历史人文写作。2015年8月创立【狐说天下】公众号,立足乡土,述说冷暖,获父老乡亲厚爱。

Hash:cf2a5a0224cbb995f5eb593006ef75695e2da2d0

声明:此文由 狐说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