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关于鹤壁旅游的一些思考(之五)
作者/谷慧勇
我市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一河一山”(即淇河和太行山)。在南太行鹤壁段中,无论是淇县还是淇滨区、鹤山区,都有大量的旅游资源,有的得到初步开发,有的还处在原生状态,这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淇河是鹤壁的母亲河,也是鹤壁全区域的一条文化带和生态带,因为没有被超前和过度开发,还保持着原滋原味的天然河流风貌,这在各地生态恶化的今天,显得非常珍贵。淇河不仅是鹤壁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鹤壁发展文化旅游的优质载体和潜力所在。
太行山在鹤壁从北向南横亘,淇河水源出太行由西向东流淌,二者大体构成“丁”字形。特别是山水相交的那些区域,水光山色,尽显青山碧溪美景,是鹤壁最美的地方,也是游人最喜爱的地方。
在鹤壁南太行的开发中,由于区划限制,各县区各自为政,既没有按带状串珠式开发,也没有按集聚区进行组团式全景域打造,显得过于零碎和单薄。建议将云梦山、朝阳山、古灵山、鸡冠山、牟山、五岩山等,进行资源整合,打造鹤壁南太行旅游生态文化旅游带。修通五岩山至云梦山快速旅游公路(已有一条省道,但旅游标识不健全,还不能算旅游公路),将几个景区串连起来,作为一个大景区去规划,去管理,去运营。
目前,鹤壁提出要打造“鹤文化”。我原来不知道,鹤壁有“鹤苑”,曾提出过要建一个“鹤苑”的建议。后来得知,淇河湿地公园有一处“仙鹤苑”。但规模还较小,可参与度和可观赏性还不够。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同时,要配套相应的鹤文化元素,如鹤歌、鹤诗、鹤影,把淇河湿地由一个静止的景观变成了一个灵动的旅游景区。
鹤壁旅游线路目前还不尽合理。鹤壁市区的集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如到淇县旅游的,不一定非要在市区停留;到浚县旅游的,也不必路过鹤壁市区。这样旅游的“三产”带动作用就不能很好发挥出来。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线路的问题,二是景区的设置问题。“集散”,你得先“集”起来,然后才能“散”出去。现在我们的问题主要是集不起来。不要说成为周边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就是本市区域内也没有集中起来。将来应该考虑,以鹤壁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白天游览景区,晚上住在新区的“一区多点”轮状格局。
这样市区就必须解决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玩得开的问题。也就是说市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一定要大大强过县区。让游客来了以后就是多跑一段路宁可住到市区,也觉得物有所值。市区的旅游标识一定代表全市的高度。市区的夜游水平一定可以让游客心动。所以,我们就需要在指示标识、宣传版面、宾馆饭店、特色食购、演艺节目等方面下功夫。真正用“城市旅游”的理念去作城市规划,不仅实现新区的宜居,更重要的是实现城市的宜游、宜乐、宜购、宜玩。
今后鹤壁的景区要统一打“鹤壁”招牌。就像云台山,就叫焦作云台山。比如皇城相府,大家都知道是晋城的。这样就把城市与景区捆绑起来,形成一个品牌。如云梦山,就可以叫鹤壁云梦山。外地游客来了以后,先得找鹤壁,来到鹤壁以后,再到云梦山。当然这里面有个前提,就是鹤壁的接待出行条件必须要跟得上。如要有高档次游客服务中心,外地游客来了以后非常方便,要什么服务有什么服务,自然就会先到鹤壁市区。如果市里的服务还不如县里,你硬让人家拐到市里,再发往景区,游客和旅游社显然不会乐意。外地的经验是,市区通往各景区都有快速通道。有时可能从市里到景区比从县里到景区路程远一些,但路顺好走,大家就会选择从市里出发。
Hash:838f712aaf1f637b9c7bd1b0a63e980f787c599e
声明:此文由 鹤壁诗画淇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