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熟的季节,洛阳市偃师徒步旅行,游唐恭陵体验风土人情
作者:巴图
7月20日,星期六,高温天气,我参加了由魅力洛阳徒步群组织的徒步偃师活动。一行40余人在群主雨晴的带领下,冒着酷暑,行走偃师府店,先后游览了唐恭陵、滑国故城、火星宫,亲身体验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领略了偃师农村的风土人情。7个多小时,3万多步,终于坚持下来,真是难得的体验!
拍了500多张图片,选择部分,制作美篇,分成之一、之二、之三,作为记录,分享给大家,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太子陵、滑国故城、火星宫徒步游
贾砾
乘风敏迅近嵩山,
万亩葡珠林果园。
周地诸候八百位,
古滑寻拜访一斑。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V
光圈:f/5.0 快门:1/98 焦距:70mm ISO:100
徒步路线:关林一803公交车一顾县参驾店班车一姚凹一唐恭陵一滑国故城一府店镇班车一火星宫一高龙公交站牌一93路公交车
76岁爷爷带着14岁孙女,一块儿徒步,点赞
从偃师西关坐中巴车往唐恭陵。十几年没坐过了,没空调,热!
姚凹村下车,开始徒步。乡间小男孩儿看到我举起相机,下意识地摆个pose,中!
增荣启后
葡萄丰收
一问,4元一斤
小车不倒只管推
乡间老太太
从后边爬上唐恭陵
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中国洛阳偃师市缑氏镇东北2.5公里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从宸妃进升为皇后,次年李弘被立为太子,曾一度监国,原太子李忠被改封为梁王。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太子弘从幸合壁宫,薨,时年二十四岁,同年八月葬于恭陵。唐高宗将其追谥“孝敬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以皇帝的规格安葬,并亲撰《孝敬皇帝睿德纪》立于陵侧。
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称“太子冢”,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灵台封土呈覆斗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高22米。灵台东北50米处,有一锥形土冢,俗称“娘娘冢”。四周原有神墙护围,其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有神门 。门外土阙尚存。南神门外10米有立狮一对,左右相距54米。其它三面与此同,唯改为坐狮。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宽50米,两侧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翁仲三对、天马一对、望柱一对,东西相排,左右相对。其中东排第一二翁仲之间,即唐高宗李治亲书之(孝敬皇帝睿德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较高的书法价值。
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高6.1,宽1.95,厚约0.4,文33行,每行82~89字。陵园东北角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是哀皇后陵墓,俗称“娘娘冢”,底边长宽各40~50米,残高13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遗址原有神墙围护,四面神墙的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南神门宽30米,门阙外10米有立狮一对、石人三对,飞马、华表各一对,其余三神门外分别为一对座狮。恭陵石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原唐代陵墓石雕之冠。唐高宗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恭陵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它是研究唐代陵寝制度、墓仪规制、丧葬习俗的珍贵资料。
李弘虽死于非命,丧事却极其隆重,“制度尽用天子礼”,唯有厚葬不足以减轻高宗的悲痛、武则天的愧疚。民间传说,由于殉葬的珠宝太多太好,唯恐被盗,所以,派军队将士从洛河取沙堆成一座山岭(当时陵墓要比现 在高许多),表面再用泥封固,若有盗墓者必被流沙活埋。所以,从考古意义上说,恭陵和乾陵一样,至今完好无损。倒是太子妃墓于1998年2月被盗,所幸此案已破,追回的精美文物尤其是一批蓝釉陶器极为珍贵罕见。
这个地方来过多次,没啥变化。2017年“十一”期间来时,见到开北京牌照汽车的游客说:没啥看,里面可以骑马跑一圈儿。
七绝·唐恭陵
了了
神区宽远柏垂立,
陵道寂寥玄语低。
本想皇天大而厚,
谁知一垄几人啼?
处处留心皆学问。问了,这是在给葡萄打药。
集合
留影
继续前行,雨晴说走七、八公里到滑国故城。
公路边,小男孩儿在帮助家人卖葡萄和玉米。
这两个人来晚了,巴族(了了)老师带他们去参观唐恭陵。
沿公路前行。
这位老先生90多岁了。
乡间见闻
这附近几个村几乎家家制鼓,偃师人勤劳致富,各显神通,点赞
不容易
别人家的孩子
这地儿有个庙
缑氏镇王湾
玄堤庙
敬请期待徒步偃师(之二):滑国故城
Hash:57a1b0962d7ea413e8f5f3f59667a23a411de435
声明:此文由 天地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