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游 | 跟着美食游建瓯

端午小长假即将来临,本公众号将推出「游攻略」专题,小编将陆续推出全市十县市游玩攻略,敬请关注。欢迎后台留言给小编提供线索。

端午佳节,

趁阳光正好,

趁微风不噪,

约上三五好友,

带着家人孩子,

和小编玩转闽北各县市

第二站,小编带你游

建瓯市

建瓯市(古建州)位于福建北部闽江上游。东汉建安元年时,置建安县,驻地今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五代晋天福八年(公元943年),王延政以建州(今建瓯)建国,国号“大殷”,建立“殷国”,定都建州;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小编照惯例奉上自驾车程,自留不谢!

各县市自驾车程 1、 建阳 出发 30分钟 2 顺昌武夷山 出发 60分钟 3 光泽浦城、出发 90分钟 4 南平、浦城、政和松溪 出发

40分钟

小编一听说要去建瓯,激动地一晚上流口水,第二天早上七点从南平出发。从南平到建瓯先不要走高速哦,驱车40分钟左右到达南雅镇房村村,在国道边有个旺弟光饼,在纯光饼的基础上,加五花肉末、加芝麻,烤得香香的,酥酥的,据说是建瓯肉饼的改良版,

反正小编爱吃的很,所以每次经过必买。买好光饼就可以继续我们的建瓯美食之旅……

1

芝城光饼

芝城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芝城光饼独具特色。色美、味香、咸、脆嚼后又觉得有甜味。南雅镇房村光饼远近闻名并形成产业。

做法:先把面粉发酵,和好面(10斤面粉约加三斤水),每10斤面粉放盐三至四两、小苏打一两,然后做成直径约7.5 公分,厚度约一公分的园形饼坯,在坯中间戳一个小洞,一般每个光饼戳一个洞,似瓜子模形。饼面加葱、肉的光饼每个戳两个洞,再把饼坯贴在火炉上壁四周,在炭火里放一些硫磺,这样烤出的光饼是白色微黄,饼面有光泽,表示金面、银边、瓜子咀,后衍生出肉饼、芝麻饼等。

继续行驶40分钟,到达建瓯市城区,刚好是吃早饭时间,建瓯大街小巷的粉面店,豆浆在木桶里蒸气氲蕴,建瓯人对豆浆粉情有独钟,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豆浆粉是百吃不厌的。外地朋友到了建瓯,开始对豆浆粉不以为然。看见街头粉店人进人出,熙熙攘攘的,禁不住也去尝一碗。这一尝便尝出了滋味,也尝出了缘分。再访建瓯时,他便会说:“早餐吃豆浆粉去。”

2

豆浆粉

不知谁人的杰作,把寻常之物豆浆与粉条这般配成对,成就了一方美食。对建瓯人来说,早晨常常是从一碗豆浆粉开始,一大碗豆浆粉,加足葱姜和老酒,泡上油饼,连粉带汤热呼呼地吃下去,额头微微冒汗,才算满血复活。

做法:豆浆粉风味独特,在于选料、制作方面很是考究。米粉是当天制作的“生粉”,粉条粗细要适中,制作豆浆要选上好的豆子,浸透磨细。开水冲浆,滤去豆渣,下锅煮沸。豆浆的浓淡最紧要,水多味淡,便失去了甘甜和清香。先烫米粉,再冲豆浆,后加调料。粉条要烫透,豆浆要热够。这些都是疏漏不得的。

除了豆浆粉,像兰花似地飘在骨头汤上的扁肉,软嫩爽滑的豆腐丸,配上一碗拌面当早餐,那也是极好的,

3

建瓯扁肉

建瓯扁肉(也称“扁食”)皮薄馅大,味道鲜美,为各地群众所喜爱。在建瓯(特别是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扁肉,在逢年过节一定要做扁肉吃,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传统,扁肉在福建省各地广泛流传,但制作方式略有不同。在闽北的建阳市其扁肉以水吉最为出名,而水吉是在解放前从建瓯分离出去的,同样在靠近建瓯的政和其扁肉制作工艺亦与建瓯扁肉一致。

建瓯鼓楼后开了几十年的一家大肠粿店,摆在门口的饭甑里藏着店家销售的唯一食物:大肠粿,掀开木盖,异香扑鼻,点上一块钱的粿片,剪上五块钱的大肠,淋上点葱和醋,还想重口味的就再来点蒜泥辣椒

4

大肠粿

用干浆粿与大肠同蒸故名大肠粿。  

做法:磨米浆,沥干,取干浆搓压成小圆粿片,入饭甑与大肠一道加调味、桂叶同蒸熟。食用时挟出粿片装碗,取大肠剪成筒状,加调味食用。风味特色:粿片软而韧,味香鲜,油而不腻,大肠鲜脆而无腥臭。

吃过一顿有满足感的早饭,

鼓楼后附近有很多景点

鼓 楼

在建瓯市中心。五代十国,闽王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时建,名五凤楼,后三毁三建。清乾隆九年(1744年)又毁,仅存楼基及三洞门。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建,更名镇安楼,楼前题刻“雄镇南天”四字留存至今。1983年12月,基底三拱门未动,重建门楼,扩建成29.4米长,24.6米高的木盖砖混结构大型建筑物,建筑面积2305平方米,楼宇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市图书馆迁在楼里。

位于建瓯市仓长路163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瓯市博物馆所在地。

建瓯文庙

原为建宁府孔庙,始建于宋宝元年间(1039-1040年),历经多次毁坏重建,现存建宁府孔庙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光绪五年(1879年)落成。孔庙由照壁、棂星门、墨池、戟门、两庑、拜台、大成殿组成的封闭式古建筑群落,占地4688平方米,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孔庙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在孔庙后侧的建瓯博物馆内还保存着大量建瓯出土的古文物。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档次之高,均在全省县级市博物馆之首。在小桥阳泽出土的西周青铜甬钟是解放后全国发观的最大甬钟,宋代青铜音盏为全国仅有,还有富于地方色彩的西汉陶器、唐宋多角罐、蟠龙瓶及历代古钱币、瓷器玉器等文物精品。

温馨提示

文庙有参观时间和休息时间哦,

开放时间:

夏上午8:00—12:00

下午2:30—6:00 

冬上午8:00—12:00

下午2:00—5:30

以小编的游玩经验来说,建议预约讲解员,否则你会错过很多知识点。

光孝禅寺

光孝禅寺始建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比泉州开元寺(686)早一百余年,比福州鼓山涌泉寺(783)早两百余年。作为一个拥有1400余年悠久历史的寺庙,光孝禅寺以其宏伟的规模、清雅的环境、深厚的佛学文化底蕴,闻名中外,是著名的十方大丛林之一。光孝禅寺是福建省佛教发祥地之一,也是省内现存规模等级最高的寺院之一,在历史上鼎盛时期占地约150亩,僧侣多达上千人,是可以与嵩山少林寺西湖灵隐寺相媲美的一方宝刹。

朱熹遗址——艮泉井

在朱子文化系列遗存中,艮泉井仍然保存完好。宋淳熙初(公元1174),44岁的朱熹来建安书院(今磨房前民政局福利院址)设馆讲学,次年(公元1175)在书院门前凿了一口井。相传井底有一块用大石板雕刻的八卦,故又名“八卦井”,朱熹还用八卦中的“卦“”的“艮”字为这口井取名“艮泉井”。

文庙出来驱车2.1公里,约10分钟

到达建瓯另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也是华东六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

东岳庙

又称东岳行宫,在城东白鹤山麓,坐北朝南。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现为清嘉庆19年(1814年)重建的建筑物,大殿主脊梁上还留有“大清嘉庆十九年重建”字样。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东岳庙分为天王殿、前殿、大殿、后宫殿四部份。大殿又称圣帝殿,是东岳庙的主体建筑,供奉岳帝爷,即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几百年来,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会,各方信士云集朝圣,为古建州第一大庙会。

参观完东岳庙,

驱车2.2公里,约10分钟

到达下一个景点

通仙门

又称长桥门,位于城南偏东方向,面临东溪。城墙高6米,拱形门洞高4米、宽5米、深24米。门洞上方石板阴刻楷书“通仙门”,为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重修时所题。城门顶上尚有一座唯一存留的城楼,近年重建加固,其建造结构,象鼻斗拱,保留着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城楼上现供奉太保神像,故又称为“太保楼”。

通仙门位于市中心,附近的餐厅很多

小编就推荐几个建瓯必点美食

5

锅底

鲜笋烹制的锅底是建瓯风味的第一名菜,不但深受民间喜爱,也受到各地客人的青睐。锅底也称抄底,选用鲜冬笋为主料,佐以五花肉、龙口粉丝金针菜、发紫菜、红蛋丝、葱花,色彩明快。味甘醇香鲜,口感清脆,配以粉丝软滑爽口。

做法:冬笋去头剥净剖开入锅燋熟,捞起切成细丝,再入锅文火焖成棕黄色。五花肉切成箸头粗细的小条,粉丝、金针、紫菜等水发待用。五花肉入油锅炒熟,以肉条透明为度,再入笋丝加味煸透,后入粉丝、金针菜翻炒,加少许食糖等调味薄粉勾芡起锅,装缸碗,再撒些发紫菜,染红的蛋丝,葱花。 

6

纳底

纳底是福建建瓯的一种小吃,其口感鲜爽口,实为佳品

做法:每碗(大碗头)用瘦肉半斤,地瓜粉半斤,把肉切成小块(如黄豆一般大小),放入地瓜粉里搅拌均匀(每颗直径约1.5公分)。水烧开把肉拉搓碎放下,煮熟捞起放下冷水里浸泡。起油锅放下葱头熬出香味,加些白菜丝、冬笋、酱油、盐下锅炒一会,肉粒搓碎放下,再加适量水煮开,地瓜粉加适量水调匀拌下,煮成糊状,起锅前用个鸡蛋调匀渗入,另加些胡椒粉、黄酒、味精麻油等调料即可,其味香甜鲜嫩。

7

粿包

以“烂粿‘包笋丝、萝卜丝或春菜等,故名曰粿包。皮烂面滑,馅鲜脆可口。用粳米粿包芝麻末叫作“甜粿包”,用粳米粿包笋丝的叫作“咸粿包”。  

做法:先扳好烂粿,稍冷却取烂粿包熟笋丝、萝卜丝或春菜,再蒸。今市上小食担出售的粿包多是包萝卜丝,煎在鏖上。

8

薄饼

薄饼又名春卷,以其卷皮薄如纸而名之。皮软稍韧,馅香鲜清脆。油炸春卷香酥甜爽,别有风味。  

做法:取嫩白的鲜春笋,去头尾刨丝,先入锅煮熟后烤干。五花肉去皮切丝,豆腐干切丝油炸过,虾肉剁碎(或用虾末),香菇水发、切丝,韭菜切断,调味用白糖、红酒、酱油、味精等。辅料入热锅,先炒肉丝出油,再入虾肉、豆腐干等,翻炒,熟后倒入煮好的笋丝,加调味适量煸干,快起锅时入韭菜筒再炒,起锅备用。选精粉调成面浆,用手掌挑起热鏖上摁下,烙熟,撕起。生炒豆芽一盘。热锅入稀淀粉水,加糖、盐、胡椒粉、味精等调味,和成火鲁糊。食用时摊两张烙好的薄饼,抹甜火鲁,加馅,挟些许豆芽及二条葱花筒卷包好,即食。也有人包卷结实后下油锅炸黄食用。  

9

夹鞑子

夹鞑子,又名芋饺,以形如小夹鞑而得名。据说是蒙元时代,水北(今称水源)一带人民抗元斗争,兵败转入山中。义军缺粮,挖蕨根洗粉,配芋泥,捏成夹鞑煮食。另一说是当时民间称蒙元为鞑子,百姓受其统治压榨,皆欲吞食之而后快,故吃夹鞑子意指吃掉鞑子也。

做法:今制夹鞑子有无馅和有馅两种。选取红芽芋煮烂去皮揉成芋泥,加入蕨粉(今蕨粉极少,以香薯粉代替),水适量再揉成面团待用。取猪腿肉如扁食馅的作法制成肉酱,加盐水、碱调匀入平底盘,竹片刀刮成丸,包入芋粉皮中捏成三角星形,下沸锅煮熟。食用时起好高汤,加味精、红酒等调料,滴麻油,撒上葱花即可。风味特色:无馅者软滑清爽,有馅者皮软滑而馅香脆口。

下面这个美食小编建议带走

回到家切成块,淋上白酒一蒸,

就是一盘下饭菜

10

建瓯板鸭

此鸭历史之悠久远超其他板鸭,有志载:后晋五代十国闽王延政称帝时即为贡品,宋孝宗赵昚时,建瓯盛记饭店的板鸭出名,并因宋孝宗赵昚曾被封建王,领地就在建安(今建瓯),他对建瓯板鸭情有独钟而将其带入宋庭,列为“汉席珍品”。至清朝建瓯板鸭更是早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为福建传统名优土特产品,素有“八闽佳肴”之美称。此菜在福建属颇有名气的风味食品,它形如龟体,色泽白嫩光润,肉质肥厚,味道香美。  

做法:建瓯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收盘。其中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最佳。建瓯板鸭烹饪简便,经清洗切块或油炸,或加入老酒清蒸、红烧,风味独特,香嫩可口,是宴客的佳肴,也是中外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之一。建瓯板鸭的制作极为考究,用来制作板鸭的鸭源必须是在田野溪流中放养的,以吃稻谷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鸭”。这类鸭子需喂养百日方能上市,因其肉质好,有韧性,在腌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制成后肉厚质嫩,肥而不腻。  

相信大家早有耳闻

建瓯还是一座酒城

酒文化源远流长

PS:下午行程小编建议一定要去体验下建瓯的传统酒文化,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一家参观即可。

福矛酒业文化产业博览园

福矛酒业集团依托“千年酒城——建瓯”的酿造历史和地理环境优势,规划和建设了福矛酒业文化产业博览园。目前,园内设酒文化展厅、白酒生产工艺溯源区、生态文化景观建设等系列区域,力争把“酒文化·工业游”打造为大武旅游的一张名片,让游客在千年酒城的淡淡酒香领略闽酒文化。

双龙戏珠酒业观光工厂

福建双龙戏珠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观光工厂项目占地45亩,建成了白酒传统酿造工艺、双龙洞、酒文化创意园、双龙戏珠后山生态公园等旅游景点,设有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距离浦南高速公路建瓯出口仅2公里,距离建瓯火车站10公里,高铁西站15公里,汽车站6公里。距离省道路口500米。

温馨提示

从通仙门驱车2.5公里,约10分钟到达双龙戏珠酒厂

从通仙门驱车1.5公里,约5分钟到达福矛酒厂

建议提前预约讲解员

四点多参观完可驱车32公里,

约15分钟高速车程,高速收费为15元

至南平市建瓯市G3京台高速入口东50米

到达建瓯美食必打卡景点——

吉阳四宝小镇

建瓯市吉阳镇地处海拔1383.7米的建瓯四大天柱之一的郭岩山下,郭岩山既成为其天然屏障,又是崇阳溪在建瓯市境内最大支流吉阳溪的发源地,并形成独立的小流域生态环境。当地特有的气候、水文、土壤等微域小环境,久而久之,物择其境,世代演替,成说了当地闻名遐尔的泽泻、莲籽、水蕹(各地通称水空心菜)、仙人草、等四大特产,素称"吉阳四宝"。

11

吉阳四宝之泽泻

泽泻是驰名中药"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份;花葶可做高档蔬菜。泽泻属建瓯的地产名贵药材,建瓯也是泽泻的主产地,泽泻入菜,取其茎,营养价值最佳的是靠近根部的那段! 

12

吉阳四宝之建吉莲

建瓯种植莲籽始于何时,已无法准确考证。但从有关史志文献的记载,至少在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已颇有名气 。特别是吉阳镇出产的建吉莲,因其品质上乘,用开水在保温瓶里冲泡即烂,素称"建吉白莲",简称"建莲",一直是名满海内外。 

13

吉阳四宝之水空心菜

水蕹,各地通称水空心菜,因种于水中且叶大茎粗而得名,当地百姓多习称其为水蕹菜,是我国南部普遍栽培的蔬菜品种,全草及根可供食用。产于吉阳的水空心菜,以粗壮嫩脆而闻名,有 "建吉水蕹菜"之美誉。当地人热炒爆炒水蕹,用的是九层锅,锅里不仅温度高,且受热均匀,炒出来的水蕹自然不同凡响! 

14

吉阳四宝之仙人草

仙人草是凉粉草的俗称,亦称仙草冻。植株晒干后煮汁,除去枝叶等杂质后,和以米浆煮熟,冷却后,即凝结而成黑色冻胶,质韧而软,拌糖后是良好的消暑解渴佳品。建瓯以吉阳出产的仙人草质量、数量为最,被誉为"建吉仙人草"。仙草,除了冷饮,如今新的吃法,即将仙草冻直接下锅热炒哦!

附近推荐景点

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根雕

中国根雕城位于建瓯市徐墩镇,京台高速从景区西南侧经过,国道205与省道303在此交汇,横南铁路贯穿境内,距建瓯市中心约2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012年1月,中国根艺美术协会授予建瓯市为“中国根雕之都”的名誉称号,这是全国目前为止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城市。建瓯还被国家、省民协列入根雕创作基地名录。建瓯根雕城是集根雕艺术的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归宗岩风景区

归宗岩是建瓯一大名胜,素来有“小武夷”的美誉,传说是武夷山众山峰中飞出的一块山峰。1992年归宗岩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归宗岩、宝石岩、梅岩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其中归宗岩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归宗岩景致,纯出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毫无雕饰之嫌。“九曲十八盘,盘盘有佳境”,其中“十景三洞”尤为奇特,足以引人入胜,令人陶醉。十景为:会仙桥、石门、补天遗品、石厝、一线天、仙人探井、石心泉、落珠崖、五彩许愿石、天书,三洞为:地风洞、栖云洞、蝙蝠洞。景区内植物种类、古树名木繁多,郁郁葱葱,环境优美

万木林景区

万木林,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麓建瓯市房道镇境内,方圆189公顷,是世界唯一由人工林起源的自然保护区和面积最大的人造古森林,是宝贵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遗产,也是闽北茫茫林海中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由于历史悠久,万木林在国内外闻名遐迩。1957年,被国家首批划定为天然森林禁伐区和保护区。万木林有三大看点:树奇、藤异、史迷。树奇说的就是万木林的树——纷繁复杂,一树万状;藤异说的是万木林的藤——千奇百怪,姿态万千;史迷说的是万木林的历史——起源奇特,引人入胜。

建瓯的美食一日游

到这就可以回程了

建瓯美食还有很多

15

建瓯鸡茸

这是一道虽然叫“鸡”确实以“豬”为原料的菜肴。鸡茸也称鸡绒,之所以叫“鸡茸”,是因为最初创制者所用主料是取自鸡肉中的一种较细嫩的瘦肉,建瓯当地称之为“鸡茸”,故而取名“鸡茸”。而现在主料则取自猪肉中的精瘦肉且须剁细如“绒”,因而又称“鸡绒”。这道菜色泽泛白,晶莹透亮,味道鲜美,口感爽滑柔韧,实在老少皆宜。

16

糯米尾肠

把准备好的糯米和其他材料,塞进清洗好的大肠里,用绳子绑住后,上锅蒸熟,最后把蒸好的尾肠切成马蹄片状。冷却后,软糯油香,糯米的软糯,大肠的嚼劲,肥而不腻。扎扎实实的糯米尾肠,总是十分诱人,以至于总有孩子贪嘴吃多了不消化,要轻轻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才能进入睡梦中。

17

建瓯粉丸

在建瓯,主要以稻米为主食,而粉条也是饭菜双兼的食品,是一道别具地方风味的家常菜。每逢佳节,有空的人家都会左粉丸来吃,意寓合家团圆的意思。

小编整理了建瓯其他景点

大家如有时间可以一一打卡!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小松湖头

湖头村位于小松镇南部,距城区13公里,离建瓯高铁站15公里,毗邻818县道(原205国道)是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湖头村依照“百姓富、生态美”的创建目标,现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好打响湖头村乡村旅游这张牌。经过半年多来的建设,如今的湖头村俨然成为一幅集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田园采摘为一体的优美画卷。湖头村的建筑文化以闽北古朴的建筑风格为基础,并巧妙地融合苏、徽、晋三大建筑派系风格,突出表现建筑装饰中的“福临门”文化

迪口镇葡萄风情小镇

迪口葡萄风情小镇位于迪口镇可建曾段自然村,占地面积800亩,投资1500万元。项目地距京台高速迪口互通口仅3千米,经京台高速至省城福州70分钟,至建瓯市区30分钟,交通便利快捷。葡萄小镇与村庄周边层峦叠嶂的自然景观交相呼应,形成美丽壮观的葡萄文化长廊。此外,游客还可以尽情体验各种富有闽北乡村的风情文化。葡萄风情小镇按照功能分区葡萄风情小镇将建设“小镇入口印象区”、“旅游接待服务区”、“葡萄观光采摘区”、“缓坡稻田漫步区”、“农耕集市商贸区”、“滨溪游憩休闲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坑里妈祖公园

坑里妈祖公园建于1993年,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由天后宫、太保殿、关帝殿观音阁、大奶殿、东岳殿以及水上游乐场等7个部分组成。园中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是根雕。据《建瓯县志》记载,建瓯根雕起源于三国时期,历经1800多年的传承,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建瓯备受瞩目的产业,建瓯也因此成为“中国根雕之都”。与别处的根雕不同,坑里公园的根雕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巧妙地与宗教文化结合,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建瓯美丽的宗教传说。

北苑御茶园遗址

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嘉靖《建宁府志》载:“龙启(五代十国延均年号)中,里人张晖以所居地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现存北苑御茶园“凿字岩”在城东东峰镇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岩下刻有楷书80字,为北苑茶园纪事文,为北宋庆历二年之作。北苑御茶园作坊遗址在“林垅”之下,目前已发现北苑六角井遗址一处和作坊遗址多处。1995年元月,日本学者林屋晴三慕名来建瓯,看到北苑摩崖石刻等遗址,认为在“北苑”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制茶工艺的祖地的茶文化的发源地,欣然出资修亭保护。北苑御茶园遗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井栏

唐代以前就已形成的传统街区——铁井栏。铁井栏街道宽约4米,路面原为卵石砌成,房屋均为木构和土木结构。由于历代战争和灾祸等因素的影响,现存两侧的房屋多为明清两代所遗的传统民宅和宗族祠堂。铁井栏和紫芝街作为全城最古老的传统街区,至今仍然保留着不少古迹。

川石千柱厝

千柱厝,俗称千柱落地厝,位于川石乡川石村,由川石村林氏第十四代孙林嘉瑛所建,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前后历时三年,因拥有总数一千根房柱而得名,其中上厝430根,下厝300根,后厝230根,三座亭子40根。千柱厝共占地面积11137平方米,建筑面积7841平方米,拥有地面大小房间254间。包括上厝、下厝、后厝和三座亭子(上厝巷口门亭、南面村口凉亭、狮子岩山凉亭),共四部分群体建筑。上厝、下厝和后厝三幢主体建筑成品字形布局,并且朝向都是座南朝北,以松溪流向定位,上厝在上游,下厝居下游,上厝、下厝俗名由此而来,后厝因处街巷的后侧便称后厝。

经过千年的发展,建瓯人在吃这件事情上,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会吃。遍布全城的小吃,是他们在岁月静好中的一种幸福享受,更是我们开拓味蕾边界的好地方。

文中图片引用至网络,如有版权方请联系

Hash:e31ebfc737e783f98b7f2bb62b8c0d7266d6e438

声明:此文由 武夷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