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高好去处,黄岩这12座山被写进了词里!

秋意渐浓

选择登高也是一种出游方式

黄岩这12座山,被写进了词里

你去过吗?

【苏幕遮】咏九峰山

塔穿云,峰展翼。丫髻多情,紫阜春衫湿。涤砚溪桥松露滴。山寺凝烟,梅雪耽佳客。嵌龙珠,栖竹石。铁井泉深,勾却桃潭忆。书院空留名士迹。九子童颜,亘古仙家笔!

九峰山景区位于台州黄岩区东城街道,即今占地106公顷的九峰公园。其处在方山(古名永宁山,以平地突起、岩壁峻峙,四望皆方正而得名)北麓,主峰黄毛山海拔529米。景区青山环抱,因有华盖(紫云峰)、文笔(阜云峰)、卧龙、宝鼎、灵鹫、双阙、灵台、接引、翠屏9座山峰而得名,并素有一石、二井、三潭、八亭之说,又有三塔、六溪、九峰、十二景。九峰山松岩山并称为“邑中双壁”,被《中国名胜辞典》收录,现为国家4A级景区。

【洞仙歌】咏委羽山

仙源瑶岛,领壶天丹阕。瑞井泉生四时澈。薜萝间、司马训鹿衔花,闲放鹤、炉里朱砂隐诀。奉林曾坠翮,福地栖真,细引笙镛润梅雪。大有入空明、月满山椒,留云处、石方如切。且莫辨苔痕几时留,雁字掠蓬瀛,逝波循轶。

羽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山高87米,依五行为序共5峰,四无依属。作为道教圣地,从南朝诗人谢灵运到唐宋名人顾况、戴复古、朱熹、杜范,直至近代的康有为、喻长霖等,都为其留有诗篇。

【接贤宾】咏翠屏山

松风竹韵醉闲云。漫山翠无垠。江村新宅在望,理窟犹存。宰丞千古怀清献,葱羹麦饭忠魂。拾级摩崖频驻目,泉分少谷氤氲。紫霄吟,明道编,冀北几移樽?

翠屏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与临海市接壤,景区由翠屏、灵岩、六潭、紫霄诸山连绵组成。理学大家朱熹曾应邀在六潭山的樊川书院讲学,彼时感慨:“黄岩秀气在江北,江北秀气在翠屏。”翠屏山至今留有漫山的摩崖石刻

【望远行】咏松岩山

幻异嵩岩赛画屏。晴雨每相迎。古仙街畔矗莲坪。观瀑忘营营。常寂寺,杳钟鸣。玉人痴隔云程。碧龙潭底水皛清。攸识性天伏峥嵘。岱石庙前叟,对月诉离情。

松岩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素有“橘乡小雁荡”之称。景区由松岩山、岱石山、莲峰山组成,其“石大人、莲尖坪、天梯(又名“一线天”,凿石为梯420余级)、云片瀑(又名“三折瀑”)”4个景点被称为“松岩四绝”。“石大人”,与温岭的“石夫人”峰遥遥相望,留有凄美的民间传说。松岩山与九峰曾并称为“邑中双壁”,被《中国名胜辞典》收录。

【黄钟乐】咏黄岩山

清游佳境绝人烟。睎古修真轻举,岑壑奏风弦。遥想翠襟冠石驿,溪声还复彩云间.崖立丹炉封道笺。天授元年皇意,黄永世相传。双瀑回眸瞻竹海,橘乡千古拜仙源!

黄岩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海拔770多米,景区四周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黄岩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仙石山。”北宋《太平寰宇记》:“黄岩山,以其山顶有黄石,故以名之。”南朝《临海记》则记述,黄岩山“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号王公客堂,南有石步廊。”

【胜胜令】咏南正顶

冈高风急,戈壁滩宽。转身疑是立云端。千姿瑞景,夺天工,绝人寰。大圣殿、香火袤延。赐福龙潭,祈雨事,粲丰年。悟空经此泊黄幡。迎霜斗雪,夏如秋,独凌寒。任那厢、泉冷月残。

南正顶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和温州永嘉县交界处,主峰南正尖处于永嘉和黄岩边界,海拔1246米,为黄岩第二高峰、号称“台州小西藏”。传说此处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道场,民间故事称孙悟空曾于此行云布雨、恩泽八方。山顶建有灵圣寺、悟空寺等,其中灵圣寺有新、老寺区,老寺建于清初,主祀孙悟空,辅祀唐僧、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宣扬《齐天大圣真经》、《齐天大圣宝诰》、《齐天大圣劝世经》等经文。沿2700多级石阶而上,山顶石室中的一潭泉水更是闻名遐迩,其神奇之处在于甘冽的泉水来源成谜,被村民誉为“神水”。南正顶景区山奇、石怪、水秀、洞幽,有自然、人文景观20多处。

【导引】咏大寺基

积基布道,梵宇亦奇擎。福善寸心耕。茂林万亩千秋业,葱翠引宾朋。冬来草木负冰凌。鹫岳竞峥嵘。龙缠岩上伊长乐,天国一琼城。

大寺基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部与永嘉县、仙居县交界处,其为括苍山之余脉,主峰大寺尖海拔1252米,是黄岩最高峰。次峰小苍山(俗称小寺基)海拔1070米,因谢灵运当年赴永嘉上任途中写有《登永宁江源头望海》诗,而被称之为“望海角”。大寺基山旧称尘山,发源于其山麓的大溪(因溪宽七十多米而得名),即永宁江的源头。今山上建有东亚山庄和开田林场,冬季漫山冰天雪地,是温台两地登山赏雪的绝佳之地。晴日拂晓登临大寺基山巅,更可饱览东海日出的壮丽景象。另,大寺基上有开天湖,湖区盛产的“龙乾春”茶叶为台州名茶,其制作工艺被列为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入松】咏划岩山

临黄古道括苍蜒,怪洞可通天。飞岩兀立寻芳至,枯藤缠、险径高悬。望月头陀幽处,奇峰紧扣心弦。仙人桥上忆前缘,裂谷画屏连。双龟一柱参弥勒,涌流泉、胜似云烟。藏雪潭边相约,乘龙畅饮千年。

划岩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与临海市接壤,至今留有临黄古道。景区在该镇溪上、山屯等村境内,规划总面积11.45平方公里,共分裂谷、山屯,画屏、蔡龙、溪上五大景区。于2001年3月被命名为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台州市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中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传说王母娘娘为斩除妖魔,怒拔金簪而划山为壑,故名。景区主要特色有四:一是谷奇,漫山裂谷纵横、古藤遍布,不足2平方公里的低山缓坡上分布有34条九曲十八弯的裂谷,称为“迷魂十八谷”,冬季地气蒸腾,蔚为奇观;二是壁险,飞鹰道景点有二层峭壁,均与瀑布相连,栈道高度上百米,长两百米,宽仅半米,形成2道天然的崖腰石廊,峭壁上下匝道靠竹梯连接,游客躬身于崖壁穿行,仰视飞瀑高悬、俯视深渊百丈,惊险无比;三是瀑灵,景区内有鸳鸯瀑卧龙潭天水瀑、双龟瀑、殿前瀑、藏雪潭、飞岩瀑、佛岩瀑等,更有“龙潭祈雨”的传说;四是洞巧,有通天洞、水帘洞蝙蝠洞、仙翁洞、藏娇洞等多个天然洞穴,其中通天洞为天梯之上的天然井洞;“迷魂十八谷”上方的一处天然风洞洞口送风不止、冬暖夏凉,被誉为“自然空调”。另有“王母镇山”、“头陀望月”、“仙人桥”等诸多佳景。

【华清引】咏灵石

精修驻锡仰高僧。法露泠泠。昔缘奇石飞坠,超凡易此名。蜿蜒古道蔓青藤。白莲池畔云亭。鸟鸣书院界,灵塔续香灯。

灵石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据《临海记》记载:“山上有奇石,当孙恩叛,毁木为船,石从空自堕,贼以伤去,故名为灵石。”结合史料记述,东晋隆安三年(399)孙恩起兵海上,连攻上虞、会稽皆胜,进兵东晋都城建业时则被刘裕所败。时孙恩退军章安,并派兵在黄岩甘露寺(今灵石寺)旁伐木造船,适逢天降巨石坠伤多人,孙恩以此为天意,遂撤军。奇石因平贼寇而誉满四方,甘露寺遂改名灵石寺,山名改为灵石山,地名亦改为“灵石”。灵石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二年(398),相传有僧诵《仁王经》时降甘露而名,佛教天台宗创造者智者大师曾在此寺静修,至今有“翻经台” 灵石山等遗迹。南宋初期,上蔡谢克家官至参知政事(副丞相),避乱南迁时兼台州知府,举家迁居灵石寺并乞寺产为香灯院。作为灵石、沙埠谢氏始迁祖的谢克家,逝世后即葬于灵石寺侧;其子曾任太常少卿的谢伋故后亦葬于墓侧。清同治年间,黄岩县令孙憙将灵石寺改为灵石书院。该寺大雄宝殿前曾建有东、西两塔,始建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是佛教法眼宗二祖德韶禅师所建。东塔清初已毁,西塔1987年大修时于内部16个天宫中出土有贝叶经、五彩泥塑、陶器、铜镜、铁塔琉璃器、石狮和舍利珠等物达4203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件。

【朝玉阶】咏三童山

餐露三童著信衣。散花传佛法,事依稀。群峰环峙木朝西。遥思香积寺、演虹霓。谢公莳药敞诗扉。千秋朱子迹,合天机双溪修竹翠葳蕤。夕岚长供养、濯风姿。

三童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高桥街道,属松岩山南伸支脉,据《嘉定赤城志》记载:“三童山,在县西南一十七里。旧志云:‘山在三峰,各高十余丈,远望似童子。’《香积寺记》云:‘昔有三童子出没其侧,迹之皆化为石,故以名山。’”。该山为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的黄岩两座名山之一。当地流传三仙童赐福消灾和讲道松岩山常寂寺等众多传说,附近的溪、岙、寺亦均以三童为名,其中三童寺初建于东晋元兴二年(403),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额香积寺。据《日本比丘圆珍入唐求法目录》所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日僧圆珍入唐求法时携回经典就有一卷来自此寺。宋代《佛祖统纪》记载:“明旷,唐僧,天台人。依章安灌顶秉受教观,住三童寺,广化四众。有《心经疏》。”释明旷在三童寺还整理了其师章安灌顶法师的手稿。《大正藏》中的《天台八教大意》即署名为:“隋天台沙门灌顶撰,天台释明旷于三童寺录焉”。另,明旷在该寺所撰的《心经疏》也已成为佛学经典。三童寺另一名僧为宋朝的斯受,据明代《大藏经》补续高僧传时记述:“斯受,字用堂,台黄岩杨氏子。年十四,入三童山香积寺,依存方上人为师受具。游历诸方,咨叩耆宿,得心学要领。自灵隐病归三童,日行《首楞严》三昧”。山麓三童岙的下坦村为南宋初太常少卿谢伋自灵石迁此隐居地(明《万历黄岩县志》记,谢伋“绍兴初,侍父居灵石,后寓三童,号药寮居士。”)绍兴21年,理学家朱熹曾到三童岙拜访谢伋,并留下《题谢少卿药园》和手书“天然”2字刻石。谢伋殁后,其孙谢希孟晚年后亦辞官归里,于此整理祖父谢伋的《药寮丛稿》20卷。另,下坦村还有战国晚期至汉代的印纹陶窑址和原始青瓷窑址,出土过原始青瓷耳杯、石斧、石犁头、战国螺旋纹青瓷碗、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古砖等文物。

【缑山月】咏太湖

殿祀将才星。峰因墨斗名。杨门登顶久扬旌。悦晨风起处 ,龙角朗,棋盘湿,日蒸蒸。崖头谁设八仙桌?青雾悉消停。优游三界入归程。恰鹃花竞艳,沿虎颈,寻仙迹,辨虫鸣。

太湖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沙埠镇和温岭大溪镇、乐清大荆镇结合部,主峰太湖顶海拨733.9米,方圆60余公里,是黄岩东南第一大山。传说太湖山巅是远古火山喷发口,坞内终年积水,俗称“龙潭”,太湖山之名由此而来。据记载,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曾于湖址建报恩寺,后开山泄水垦殖、仅遗湖址。永宁江的最大支流黄岩西江和作为路桥、温岭主要水系的南官河,均源出此山。古今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如南宋状元王十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等都到过此山,并留有诗篇。今景区含一潭(龙潭)、一瀑(岩门瀑)、二崖(骑仙崖、老鼠崖)、二盘(四十九盘、一百廿四盘)、三洞(棕榈洞、蝴蝶洞、岩版洞)、四石(棋盘石、金椅石、麦磨石、人头石)、七岩(龙鳞岩、龙角岩、元宝岩、介厨岩、八仙岩、木鱼岩、稻杆亭岩)等诸多景点。清道光年间,于山上岩板洞前兴建杨府庙祭祀北宋杨公继业等杨门名将。

【寿山曲】咏布袋

雄狮护谷莘野,飞阁流丹半空。

亭歇九天云影,崖敷三里松风。

心珠似露圆净,布袋如山放空。

宽却肚皮忍辱,何须法眼寻踪。

示人寿相弥勒,供养涵虚白龙。

布袋山景区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毗邻临海市、仙居县,属括苍山支脉,景区由弥勒谷山水画廊、传统古村落和布袋山漂流、碧溪谷和金溪谷等景区组成,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入口有山峰形似弥勒佛像,数里长的布袋坑中,怪石和瀑布群遍布,“山水画廊”景观带分布有雄狮护谷、双龙戏瀑、牯潭秋月、壶中乾坤、苍山云影、九天凝碧、老僧听泉、飞阁流丹、廊桥惠风、鼎湖秀色、弥勒朝圣、桃园人家等12景。所在地布袋坑村坐落在溪谷之上,海拔510米,环境古朴优美,是台州市摄影基地、美术家写生基地,2013年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词作者 | 徐中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

喜欢请分享,转载台州旅游

Hash:7330f8b7dcd38c4521d27c653016a310302efb78

声明:此文由 国旅台州公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