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生态好起来 牧民富起来

进入深秋的乌拉特草原气候凉爽,幽静宜人,开始泛黄的牧草又是一番风景,蓝天白云草原风光相映成趣,一眼望去如诗如画,呈现出草原秋色的辽阔。近年来,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奖补政策等多项生态保护措施,中旗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人们向往的草原又重现眼前。

草原生态恢复步伐加快,“牧家游”成增收新渠道

这两天,川井苏木萨茹塔拉嘎查牧民巴德玛格日乐特别忙,虽说已是秋季,但她家经营的“牧家游”依然生意火爆,每天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巴德玛格日乐家有8000多亩草场、200多只羊。这几年,她家通过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等方式,合理利用草场,草畜得到平衡。现在,她家的牛羊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是草场的长势变好了,收入反而增加了。

依托草原自然风光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今年,她在自家草场办起了“牧家游”,生意越做越红火。“我们家距离公路比较近,比较适合办‘牧家游’,来自本地和外地的很多游客都来我们这里游玩。虽然到了秋季,但是来草原游玩的人还是很多。”巴德玛格日乐说。

现在城市里的人越来越热衷于草原游,古老神奇的草原文化,淳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宽广静怡的自然环境,还有特色美食,吸引着游客们纷纷前来体验,家住中旗海流图镇的李睿桓专程带着朋友到这里领略草原秋色的别样风情,她说:“平时也没有机会出来玩儿,今天有机会到草原玩儿,我非常高兴。草原的秋景非常美,希望有机会多和朋友来草原上看一看,玩一玩儿,放松一下心情。”

生态奖补政策效果明显,草群盖度由11%提高到15%

前几年,中旗共分12个批次深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使全旗三分之一的草场得到围封。从2011年起,中旗严格实施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以草畜平衡为基础,不断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5年累计发放任务资金63082.57万元,地方配套8444.61万元。

历经十几年的草原生态建设,中旗92%的天然草场得以保护,整个地区草原生态明显好转,草场退化的情况逐渐改变。草群的平均盖度由过去的11%提高到了现在的15%,草群的平均高度由过去的8厘米提高到了现在的15厘米,每亩的牧草平均产量由过去的8公斤增加到了现在的12.6公斤。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中旗生态逐渐恢复,特别是在边境一线,蒙古野驴、黄羊等经常出现。

据了解,近年来,中旗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在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草原“牧家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旗“牧家游”已发展到50多家,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广袤的乌拉特草原,欣赏草原风光,领略蒙古族风情,草原“牧家游”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日益受到游客青

Hash:a3bf3e490baaa79486674a48d903189190cf38bf

声明:此文由 正北方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