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磴口县推出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线路
磴口县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境内红色历史文物众多,其中,内蒙古兵团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利用原有建筑建立的文化展馆,馆内藏有毛主席语录、战士信函、图文影像、生产生活用品640多件,全面反映了兵团战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风貌。
三盛公粮仓博物馆通过雕塑、实物,全面反映了河套地区粮食仓储的历史文化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贡献,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凝聚了全盟3.6万干部群众的汗水和心血,不仅造就了巴彦淖尔农业的辉煌,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线路详情
该线路以内蒙古兵团博物馆、三盛公粮仓博物馆为核心,串联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磴口县老县委大院和磴口县博物馆等景区景点,通过讲述发生在家乡的故事,解读红色文物的深刻内涵,彰显红色文物的时代价值,使红色文物成为红色基因的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
以磴口县承载的红色文化为考察学习主题,通过踏寻革命先辈们的光辉足迹,进一步促进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激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感悟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梳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立志做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有意志和常怀感恩之心的社会栋梁。
第1站:磴口县博物馆
博物馆于2009年7月建成,内设历史文化展厅、旅游文化展厅、票证展厅、兵团回顾展厅、磴口县治理黄河和沙漠纪念主题展厅共5个展厅。其中,第五展厅通过当时治理黄河、治理沙漠时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史资料,诉说了艰难岁月中英雄前辈创业守家的赤诚情怀。前辈们气吞山河、改天换地的红色光辉创业史和他们不畏艰苦改造自然的精神,是磴口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2站:三盛公粮仓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以粮仓为布展主题的博物馆,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彦淖尔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磴口濒临黄河,是上银川下包头的重要水路码头,也是北京经绥远至西北的古道,自古为兵家重地。清朝末年,左宗棠平定新疆在此设置了粮台。该博物馆是在历史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旧,恢复了原始工作场景,全面反映河套地区粮食仓储历史文化,对于粮仓文化的传播、传承、研究和旅游体验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第3站:磴口县老县委大院
老县委大院旧址
磴口县老县委大院建于1956年,人文景观独特,原貌保存比较完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正在建设的老县委博物馆将是国内首座新中国县政权博物馆,对于党史、党建、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都有积极的意义,对促进磴口县旅游文化产业也将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第4站: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
以水利枢纽为核心的三盛公景区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然而历史上也发生过无数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治理黄河,1952年,毛主席就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建国初期国家决定建设28项水利工程,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是根治黄河水害和综合开发黄河水利第一期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1959年,国家投资5000多万元在河套灌区上游的磴口县境内兴建了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于1961年竣工。枢纽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河套灌区的引水龙头工程,是亚洲最大的、黄河上唯一的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原闸坝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枢纽工程运行以来,在农业灌溉、防凌防汛、工业用水、水力发电、交通运输和旅游观光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 ,是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5站:兵团文化红色旅游景区
邢皓 李建新 摄
兵团文化红色旅游景区前身是1969年初成立的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景区由内蒙古兵团博物馆、兵团战士雕像、石浮雕、原一团建筑群组成,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原址上利用原有建筑建立起来的兵团文化旅游胜地。
景区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引导和教育后人传承兵团精神的重要文化阵地,彰显着17.4万兵团战士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艰苦奋斗,屯垦戍边,奉献青春,坚韧不拔”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农垦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是农垦事业再创辉煌的“魂”,是中华民族精神殿堂宝贵的瑰宝。
【来源: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旅游服务中心)李慧】
Hash:d9edb8e796c2e000f00acd233a9308693bd31b6d
声明:此文由 直播旅游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