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人问你山西交口县怎么样!你就这样说!

秀美交口 (马立新摄)

交口县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吕梁市最南端。东与孝义灵石交界,南与汾西隰县接壤,西与石楼毗邻,北与中阳相连。 1971年5月设县,面积1257.61平方公里,人口12.6万人。2017年,交口县辖4镇3乡,95个行政村,381个自然村。县政府驻水头镇。

县域地势起伏,群山环抱。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3℃,是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全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天然植被赋存较好,森林覆盖率42.41%,林木绿化率61.45%,居全省前列。交口县是全国沙棘汾州核桃和晋西小杂粮的主产区之一。全县核桃林面积达15.4万亩,有天然沙棘林14万亩。

绿色交口 (田宝记摄)

天然沙棘 (马立新摄)

全县地下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铝、铁、硫、石膏白云岩、耐火黏土等,含矿面积85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7%,已探明储量48亿吨。铝、镁产业成为交口县的支柱产业。

建制独特 历史悠久

1971年5月,因三线建设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将隰县的交口、石口、川口和康城4个人民公社,灵石县的双池、回龙2个人民公社,孝义县大麦郊、温泉、坛索3个人民公社划分出来,改属新成立的交口县。县城选定在交口人民公社境内的水头村南,县名遂称为交口县。

交口建县时间虽短,但境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零星出土的文物证实,远在殷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聚居繁衍,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发祥地的组成部分。窑洼村出土的东周墓葬品,包括陶器、铜器、骨器和石器等多种器物,证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生产力已达到相当水平。

交口县境域在历史上多为分治区域。春秋时期为晋属蒲地,晋文公重耳曾封于蒲(今交口县蒲依村一带)。康熙版《隰州志》载:“蒲子村,州北八十里,相传晋文公所居之地。”战国时期,境内为魏属地。赵成侯十一年(前364),“秦攻魏,赵救之石阿”(今交口县石口村一带)。汉元朔四年(前125),诏令依蒲地始设蒲子县,属河东郡。晋永嘉三年(309),依蒲子城设大昌郡,不久废;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设岭东县,属吐京郡,太平真君二十一年更名为新城县。隋代废新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先后设温泉县高唐县,属北温州。贞观元年(627),两县并入隰州。乾元元年(758),温泉县改属石州。元至元三年(1337),存史时间长达717年之久的温泉县被废,其境域分别改属于灵石、孝义和隰州所辖。清至民国年间袭之,境域归属基本保持不变,直至1971年建交口县。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双池镇西庄村设立灵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后改为灵西民主政府。

交口城区(张永华摄)

革命老区 红色摇篮

交口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摇篮。民国20年(1931),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山西省境内的第一支工农武装——晋西游击队在温泉乡辛庄村成立,坚持革命斗争半年之久,后西渡黄河加入陕北红军。

辛庄晋西游击队成立旧址 (马立新摄)

民国25年(1936),红军抗日先锋队渡河东征,交口县是红军东征期间驻扎时间最长的县,长达62天。其间,毛泽东亲自率领东征红军在交口转战42天,足迹遍布境内的山山水水,并在大麦郊村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金斗山指挥了著名的兑九峪战斗,在康城村召见被俘的晋军团长郭登瀛。其间,交口人民积极支援前线,为东征红军筹粮筹款,先后有500余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在交口大地上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民国28年(1939)12月“晋西事变”后,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二纵队在八路军的支援下,在交口境内与阎锡山军队展开殊死拼杀,最终突出重围,北上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神岭山烈士陵园 (张二平摄)

据《交口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交口县先后有400余名英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英勇牺牲。其中,土地革命时期有35人牺牲,抗日战争时期有187人牺牲,解放战争时期有128人牺牲,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2人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革命事业有12人牺牲。

人杰地灵 先贤辈出

相传鬼谷子隐居云梦山,子夏弘扬儒家思想;赵尔祚言而有信;韩极“天不生无所事事之人,大丈夫当志在四方”;西宋庄村武氏家族经商“惟不失时宜”;窑上村梁氏家族对好娼好赌者宣示“远之当如鸩毒可也”;姚希崇、李时光面对邪恶,挺身率众抗争;梁树棠、蔡福勤等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奉献出宝贵的生命。

赵尔祚

赵尔祚(1671—1728),双池镇西逻村人。9岁入学,26岁中秀才,终身未入仕途。为人尚义,乐施善事,热心公正,乡人称道。他常常为民排解纠纷,名声远播,遍及隰州、孝义、汾阳、石楼等地。再大的纠纷,经他周旋均可事息讼罢。他人相托之事,均当作自已的事诚心办理,言而讲信。乡人受其恩,惠者甚众。其逝后,乡人义捐勒石立碑于双池后街,碑额镌刻“尚义碑”,正面书有“公表尚义生员赵尔祚”。

梁希孟

梁希孟(1691—1767),交口县回龙乡窑上村人。清雍正十年(1732)中举,是隰州同科唯一考中者。梁公一生未入仕途,守土耕读,设馆授徒,门人甚多。其博学多才,著文及杂记颇多,但尽散佚无存。唯乾隆十九年(1754)撰修的《梁氏家谱》传于后世。他在家训中,谆谆告诫后人要勤于读书、重视教育,继承耕读传家之风,振兴家业。晚年右眼失明,闭门谢客,以育训子孙为业,过着清贫悠闲的生活。

韩极

韩极(1779—1854),字天枢,号玉衡,交口县回龙乡韩家沟村人。自幼聪颖,胆略过人。因家贫,不得已而弃学经商,以“义盛魁”商号起家,显赫乡里。悬书“耕读传家”于门额,以励后人。次子韩述升任四川通判,诰封奉政大夫。韩极因此被貤封奉政大夫(五品衔)。其孙韩尚忍亦官至四川通判。韩极病逝于咸丰四年(1854),次年,御赐建石牌坊。韩门三代受封,荣宗耀祖,在当地传为佳话。清《隰州志》载其事迹。

韩极石牌坊

梁树棠

梁树棠(1913—1948),交口县双池镇人。民国25年(1936)参加革命,历任中共灵西县委书记、晋西区党委宣教科长、中共兴县县委书记,晋绥八地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八分区后勤部政委等职,为中共七大代表。任中共灵西县委书记时,大刀阔斧开展工作,成为洪赵区的模范县,专程赴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工作,受到表扬。曾与华国锋、李立功等同志并肩战斗过。民国37年7月15日,因腿部中弹在清源县去世,时年35岁。

蔡福勤

蔡福勤(1911—1946),原名蔡连声,交口县双池镇人。民国25年(1936),红军东征队伍来到双池,分田地、斗土豪,给他以极大的鼓舞,年冬加入牺盟会。民国28年3月,先后担任中共四区区委书记和中共灵西县委敌工部长。民国29年7月,调任中共晋西南工委交通科科长,坚持敌后地下斗争。民国24年日军投降后,调升中共灵西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灵西3个区的党、政、军系统均建立并迅速发展,十几个行政村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政权组织和村一级的武装组织。民国35年6月,阎锡山军队向晋绥解放区进犯,他领导干部群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一天外出执行任务时与敌人遭遇,英勇牺牲,时年35岁。

避暑胜地 天然氧吧

交口县作为吕梁市的南大门,群山环抱、地势起伏、环境宜人,PM2.5浓度全市最低,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气318天,气候凉爽,是休闲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云梦

云梦山 (张二平摄)

云梦山位于交口县石口乡境内,距交口县城7.5公里,海拔1800米。这里峰峦叠嶂,云蒸霞蔚;飞瀑溅玉,山野珍奇;丹崖峭壁,险峻幽美,素有“云梦仙境”之称。云梦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鬼谷子曾修道于此,山有孙膑洞、庞涓洞。云梦山所建庙宇依山就势,规模大小不等,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建筑有三清殿、财神庙、水母娘娘庙等。远远望去,庙观巍峨、疏密有致,点缀于悬崖峭壁中,美轮美奂。

牡丹

牡丹洞 (马立新摄)

牡丹洞景区位于交口县城以西5公里处,包括牡丹洞、神南峪、大道峪、小道峪、大南沟等景点,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景区内原始次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景区及其周边地区是汉魏时期吐京胡古民族生活聚居的区域,留下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神话传说

云山

黄云山雪景 (张永华摄)

黄云山位于交口、石楼、中阳三县交界处,海拔2954米,是交口县海拔最高点,北距县城14公里。黄云山巍然缥缈,气象万千,四周山峦,郁郁葱葱,山光一色,尽极妍丽。站在山巅,极目远眺,交口县城鳞次栉比,尽收眼底。

文物古迹 星罗棋布

两千年的文明积淀,形成了交口县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据统计,交口县有各类文物古迹和革命遗迹共150多处,是全省唯一的“无文物盲点县”。有元代千佛寺金代大铁钟、清代韩极石牌坊、子夏庙、石佛寺卧佛等文物古迹;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毛泽东路居地、幸福泉等革命遗迹;吴家大院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千佛寺

千佛寺 (张二平摄)

千佛寺位于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东、云梦山南麓,距县城15公里,原名“千佛善院”,始建于元代早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的二进四合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千佛洞、九间楼、过殿、山门、东西配殿等。大雄宝殿在红色砂岩上凿深5.5米、宽3.1米、高3米的元代石窟,石窟四周刻有高16厘米、宽8厘米、排列整齐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分别刻有14厘米高的小石佛共1055尊,故名千佛洞。1958年,千佛洞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佛龛 (田宝记摄)

西明寺

西明寺位于交口县康城镇康城村,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东晋十六国至北魏时期高僧慧达大师重建,以后唐、宋、明、清历朝均曾修葺。西明寺现存有唐代经幢、隋唐石刻造像碑、唐槐、明代墓塔等。其中,唐代经幢立于唐武则天时期,为纪念唐永昌元年(689)八月翻译唐玄奘梵本佛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筑。该经幢高4.51米,分台座、幢身、仰莲、莲珠、佛龛、宝善和宝顶13层,幢身呈六角形,各面分别刻有卷云、莲瓣、狮、菩萨等。在第一层2.21平方米的柱体上刻着“梵本翻译”的纪文。

西明寺唐代经幢 (梁达摄)

宝峰

宝峰寺位于交口县桃红坡镇高堡村,该寺以两颗苍天大松树为标志。松树高大挺拔、形象独特,号称天下第一松。宝峰寺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整个寺院规模宏伟、布局严谨,寺内设有大佛殿、天地堂、韦驮殿、观音菩萨殿、关公老爷殿,有地藏王、伽蓝和四大天王诸神塑像。寺院地处高峰,前映石而后接林,悠然有秋水之静,左山环而右山绕,故名“宝峰寺”。

金代大铁钟

金代大铁钟亦称崇圣寺大钟,位于交口县温泉镇,于金兴定二年(1218)建造,高2.7米,口径5.2米,钟耳高0.9米,吊钮高0.6米,平均厚度7厘米,重4000公斤。钟肩有花纹,线条清晰,高低宽窄匀称,纹格内铸有钟记文字,书法秀雅有力,排列整齐。钟耳有八卦图案,整个大钟蟠龙合抱,气势磅礴,工艺精湛。195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大麦郊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 (马立新摄)

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位于交口县桃红坡镇大麦郊村。整个旧址为上中下三进四合院砖窑布局,占地面积2087平方米。这里既是革命旧址、红色景点,又是一处风格独特、建筑精美的清代民居。民国25年(1936)3月3—8日,毛泽东率领东征红军总部机关在此驻扎,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和各军团首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了东进抗日的战略部署,制定了兑九峪战斗方案。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幸福泉

幸福泉本是一口水井,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民国25年(1936),毛泽东率领东征红军路居该村时,组织红军战士挖掘出一口水井,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口水井为“幸福泉”。为保护“幸福泉”,县政府筹集专款修建了集保护和纪念于一体的四柱明楼歇山顶结构的石井亭,正前方石柱上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东征播星火燎原千里;西庄掘清泉泽润万民。

吴氏民居古建筑

吴氏民居古建筑群(俗称“吴家大院”),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交口县双池镇西庄村。村中有麟厚堂等20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吴氏家族民居院落,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设计新颖、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雕镂精美,是晋西古民居之经典代表,极具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

民间文化 各具特色

交口县由孝义、灵石、隰县的9个边远乡镇组建而成,故其兼容并蓄了三地不同的人文精神,同时又在其基础上融合贯通,形成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有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面塑艺术;匠心独具、剪裁精巧的剪纸艺术;光彩夺目、丝丝入扣的刺绣艺术;诡异肃穆、曲径通幽的“九曲黄河”;梵音佛乐、独领风骚的八音会;口口相传、自弹自唱的说书艺术;气势恢宏、乐舞交融的“箩伞风鼓”广场艺术;生动活泼、欢乐祥和的地秧歌及其舞狮、龙灯、踩高跷、跑旱船、舞龙、骑驴等表演艺术。这些传统文化在交口大地世代相传,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交口县民间艺术展厅 (郑贇摄)

山核桃工艺

山核桃工艺品以野生山核桃为原料,利用其花纹、形状、色泽的自然形态,经过精选、裁、定型、磨、抛光、粘接、细雕等几十道手工工艺程序加工制作而成,是自然美与创意美的完美结晶。作品有宝鼎、赏瓶、梅瓶、转运球、如意、茶桌(凳)、办公桌、靠椅、烟灰缸、笔筒等。部分精品曾多次参加各类大展,为交口乃至吕梁赢得荣誉。

刺绣

刺绣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在交口有着悠久的历史。以雅汇丝带绣专业合作社为例,其刺绣突破传统技法,推出丝绣、丝带绣等类型作品,其中尤以丝绣艺术品为人们所喜爱。丝绣艺术品用料讲究、色彩鲜艳、构思精巧、制作精细,集苏绣之雅丽、卞绣之古朴于一身,彰显其凝重、清丽、素雅、光艳之风格,既有古朴端庄的传统刺绣之特点,又有清雅秀丽的现代文化元素。

雅汇丝带绣专业合作社 (郑贇摄)

地秧歌

地秧歌又称土秧歌,因其表演时多在场地转大圈,也称转圈秧歌。表演者为17~20人,仿戏剧人物化妆并表演。地秧歌的主要表扬形式,一是掏场子,即按一定形式变换队形,有二龙出水、四门兜底、八仙过海等;二是演唱,多为四六短句的韵文,内容多以吉庆祥和为主,随意活泼,朗朗上口。三是对赛,凡几个秧歌队相遇,各队必展开激烈的对赛,胜者往往以打乱对手锣鼓节奏为快事。

转型升级 全面发展

近年来,交口县大力发展以煤、焦、铁、铝和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形成了煤、电、铝材和种养加的一体化战略产业链。通过不断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先后有北京华瑞世纪集团、山西能源产业集团、华润集团、山东信发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入驻交口,投资兴业,大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交口大地拔地而起,为交口的经济建设起到支柱作用。

同时,交口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响应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化和功能性食品发展战略,统筹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培育了交口夏菇、吕粮山猪、维仕杰沙棘饮品、晋骄香小米等名特优生态功能产品,奋力打造“中国夏菇之乡”和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交口夏菇

交口县委县政府积极发展以食用菌为重点的产业项目,瞄准7月至10月份香菇产量少的市场空档,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以夏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2500万棒,产值2.5亿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交口也因此成为夏菇之乡。交口夏菇品种优、肉质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吕粮山猪

“吕粮山猪”通过农业部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是全省首家直供港澳生猪品牌。百世食安公司引进中国农大技术团队,采用国际先进智能化数控生态养殖技术,建立起了包括饲料种植加工、猪仔繁育、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以及排泄物沼气发电、有机肥加工销售等在内的绿色生态循环生猪养殖体系,是山西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养猪企业。吕粮山猪吃山粮,喝泉水,其蛋白质含量是普通猪肉的1.6倍,脂肪含量仅为普通猪肉的43%,可满足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维仕杰沙棘饮品

山西省维仕杰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交口县丰富的天然沙棘林资源,历经30多年科技研发和市场推广,形成沙棘汁、沙棘果酱、沙棘油、沙棘保健品等4大类20多个品种。“维士杰”品牌被认定为山西名牌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

大美交口 (马立新摄)

交口秋色 (张永华摄)

为改善城乡面貌,交口县委县政府超常规推进旧城改造,铺开总投资48亿元的30余项市政项目,中心商贸区、东征文化广场、体育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9个棚户区改造、南山河两岸环境整治、南山生态综合治理等一批具有带动性、标杆性市政项目开工。保障性住房开工956套,竣工698套,分配1376套。城市供热、雨污管网新建22.3公里,改造7.2公里,城市建设步入新里程。水电路等骨干项目持续跟进,汾石高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部引黄县域涵洞工程基本完工,220KV输变电线路架设具备开工条件,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4亿元,实现159%的高位增长。

吕梁学院交口实习实训基地 (胡彦芳摄)

交口县第一中学 (马立新摄)

东征广场 (张永华摄)

交口夜景 (胡彦芳摄)

南山公园 (张永华摄)

南山公园雪景 (马立新摄)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12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4亿元,增长7%。县级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5亿元,增长3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2亿元,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9481元和7389元,增长6.5%和8.2%。

魅力交口,

精彩无限!

来源:方志山西 武允明

Hash:95df4771935f98c37c094ba440d207a67d4666c3

声明:此文由 交口老乡俱乐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