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桥上村:八百里太行山中最美的古村

拾阶登顶,移步山间,山峦叠翠,奇峰林立,山泉叮咚,仙境迭出。临涧可观峡闻涛,小憩可与鸟共舞,朝夕能观日出日落,雾雨可赏雾海灵光……俯瞰八泉峡全境,东西两侧山峦起伏,中间沟谷断壁对峙,在八百里太行山中,最壮美的风光非八泉峡莫属。

八泉峡景区

八月的一个早晨,太阳已高高升起,湛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连绵而雄伟的高山气势恢宏,笼罩在层层霞光里的桥上村,显得更加清新而美丽。被誉为最美乡村之一的长治壶关县桥上村,位于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腹地,人流量比较大,是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风景秀丽的古村。

置身于太行山深处的桥上村,这里既有北方群山的豪迈,又有南方水景的灵秀。漫步在这座静卧在峡谷中的美丽村庄,站在桥上,凝视着眼前波光粼粼的河水,一时间,仿佛时间已经凝滞。

鼎鼎有名的安然桥,桥头绿意盎然,桥下碧波微漾,一条古朴厚重的百年石板路,绵延向远方。村里农家乐几乎随处可见。一位村民说,现在全村183户中有50多家开起了农家乐,还有的搞土特产加工销售,依托峡谷搞旅游早已成为桥上村村民的经济支柱。

沧桑多变的地质地貌、奇特美丽的自然风光加上源远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增添了景区魅力的同时,也承载着当地人靠山吃山的致富梦。近年来,壶关县积极引导贫困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分类施策、因村施策,大打扶贫“量身定做”牌,为农民栽下了“摇钱树”。仅乡村旅游一项,该县每年投入300万元,在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交通沿线的贫困村,发展农家客栈80家、农家超市100家、“农家乐”餐馆100家,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事实上,早在2006年,该村围绕桥上乡旅游产业这条发展主线,以发展旅游接待服务业为方向,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客栈,截至目前,共发展旅游客栈50余户,床位达到1000张,直接间接从业人员150余人,建设资金达到100多万元,可接待游客1600人次/日,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0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农家乐”接待服务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2010年,该村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农家乐客栈实施规范升级,提高接待服务档次,并聘请省旅游局培训中心老师,对旅游服务业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农家客栈服务人员的素质,提升了服务水平。通过积极规范发展农家乐客栈,该村“农家乐”客栈作为旅游发展的典型参与到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在桥上村,除了成为一景、各具特色的农家客栈之外,闻名遐迩的八泉峡就位于桥上村村北。俯瞰八泉峡全境,她呈南北走向模卧其趾,由南往北渐次抬升,山峡珠联恰如一条腾飞的翼龙。伟大的造山运动造就了八泉峡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独特形貌。经年不息的河流,时阔时狭的滩头,重叠整齐的梯田,陡峭如立的山坡,蜿蜒雄险的悬崖,千奇百怪的峰岩,望天如线的峡缝,群泉汇聚的飞瀑,或明或暗的洞穴,四时分呈的绿色……构成了它非同一般的景致。

作为太行山大峡谷中气势宏大、内涵丰富的一个高品位景点,八泉峡蕴涵了太行山之精髓,更被誉为天赐的瑰宝和浓缩的盆景。这里最高海拔1700余米,最低海拔600余米,泉源300余处,飞瀑30余条。因峡谷中有八股大的泉水同出一地,峡谷中部又有两处泉源均为8个泉眼,三处泉数均合“八”数,故称八泉峡,被誉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太行第一雄峡”。

据说,八泉峡北口悬崖绝壁周围有八个泉眼,常年流水不息,喷泉、瀑布直跌谷底,汇成八道水流出,所以得名八泉峡。这些泉水有的源自悬崖峭壁上的天然石灰岩溶洞,高20余米,瀑布飞流直下,声响如雷;有的源泉是谷底平地上的天然石灰岩溶洞,山泉喷涌而出;还有的源泉是埋藏在草丛中的天然石灰岩溶洞,泉水缓缓渗出,潺潺流淌。这些源泉交叉喷射,最后汇成八道水。

在壶关县桥上村,既能闲庭信步地享受宁静古村的雅致与惬意,又可以欣赏魅力无限的高峡平湖,还可以享受幽谷听泉、悬流滴翠、壶穴洞天的美,目睹滴谷九莲、八泉洪纷、生肖拜天、玉皇云顶、百丈天梯、时空隧道的惊奇险峻。这里不仅是自然观光、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更是

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

缤纷四季乡约三晋 山西省旅游局山西经济日报社合办

本报记者 郝薇

责编:小白

Hash:122ac92de4093a575ddacd65ce022f7b92b31185

声明:此文由 佚名_39511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