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八景之后,所有玉田人都应该感到自豪!
玉田是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拥有著名的“八景”,在这八景中,有的景观很小,有的已经多年失修,但是从残留的遗迹上,仍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自然形貌和先民独具匠心的创造力。现在就让我们穿透岁月的时空,去想象那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远古佳境。
01
麻峰种玉
麻峰也就是麻山,坐落于玉田城北5公里处,海拔仅有105米。据《玉田县志》记载,麻山上原来曾经立有石柱,上面铭刻着“玉田”两个大字,乃是阳伯雍后裔所为。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玉田知县徐德昌见石柱已经残破不堪,便将石柱换成石碑,上刻“古人种玉处”五个大字。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原碑毁坏,乾隆三年(1738年)知县魏德茂重立。
位于南山腰的小巧玲珑的“麻山寺”是“麻峰种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寺占地二亩有余,分东西两个院落,西院供奉的佛像均为泥塑,东院全是铜铸,所以,当地人分别称之为泥佛院、铜佛院。该寺在1956年的合作化运动中被拆,“古人种玉处碑”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到山下,摔成数段。改革开放后,玉田县文化主管部门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协助下,将残碑收集到一起,经能工巧匠精心地进行修复后,在当地驻军帮助下,用坦克将这统古碑运上山顶,重新竖立于原处。
02
龙穴甘泉
“龙穴甘泉”位于玉田县城东北约11公里的小泉山。小泉山是一座独立而又低矮的山头,海拔不过数十米。山脚下有多股泉水从石缝间汩汩流出,统称为小泉,是小泉河(后改名为荣辉河)的发源地。一年四季泉水流淌不息。
小泉的一个奇特之处在于每年旧历二、八月,不分昼夜都有草虾从泉水中涌出,虾呈白色,洁净鲜嫩。村里人用蚊帐布做袋罩在泉口,一夜可得二三斤。也就有了“泉口取虾”的奇事。
不知何年何月,有人在小泉山南山坡建起一座龙王庙,规模不是很大,却典雅秀丽,对这一景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一来,原有名称“龙穴甘泉”就略嫌狭隘,不能反映出这一景观的全貌。于是有人给它起了新名:“古寺疏钟”。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尚宝少卿徐贞明在京东治水时,小泉一带就把旱田改为水田,原本产于江南的水稻从此落户于燕山南麓。小泉一带用泉水浇灌稻田,连车水的工具都不用,真是得天独厚;所产稻米颜色洁白,味道香腻,更令世人眼馋。特别令小泉人感到骄傲的是,这里曾经培育出举世瞩目的胭脂稻,连清朝皇帝的丰泽园都曾播撒过这里生产的稻种呢!
据小泉村的老农讲,小泉之水质量非常好,是上等的矿泉水。当年,清朝宫廷曾经派人到此考察,与北京玉泉山的水质基本相同,只是因为距北京较远而未被采用。改革开放后,经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评审,在玉田县境内,地下确有贯通全境的奥陶水系和雾谜山水系两条优质矿泉水脉,所以小泉之水是真正的矿泉水也就无疑了。遗憾的是如今寺庙已不复存在,泉水已经枯竭,仅存遗址而已。
03
暖浦飞沙
玉田城南2里处曾有两个方塘,周长数十米,塘内为天然喷泉。随泉喷出的细沙上下翻飞,逐浪翻卷。太阳升起后,翻卷的细沙在阳光的映照下皎洁光明。秋冬季节,喷泉之水温度较高,不断升起蒸汽,弥漫上空,几里外都可以见到。因此,当地人称此泉为暖泉。暖泉向外流淌成为小河,名字就叫暖泉河,在城东南五里桥处汇入荣辉河。县城附近的人们不仅常到暖泉欣赏美景,还可以跳到塘里洗澡。人若站在泉里,泉水将人翻上翻下,循环不已,别有一番情趣——这就是玉田八景之一:暖浦飞沙。
暖泉河的沙子细白均匀,用于擦拭铜器,光亮无痕。50年代末的暖泉河,每到夏季,岸上垂柳掩映,河中鱼虾戏游,河东南侧的坑塘内荷花映日,河的南侧是一片桃园,阳春三月桃花绽放,景色宜人。岸上十几棵高大的毛白杨沙沙作响。左近三里五屯的人们或在河中游泳嬉耍,或在岸上乘凉。70年代以后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上水补充不足,河水几近干枯,荷花塘、桃树园被毁后建成了公房,暖泉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04
唐水涌蓝
这一景点在唐自头镇陀头山下。陀头山海拔不到40米,山上曾建有小巧玲珑的寺庙一座——陀龙寺,寺内外古树参天,景色秀丽。山下曾有数道泉水涌出,因为“其水甚清,其泥如靛,映水皆蓝色”,所以人们称之为蓝泉。曾经有人用蓝泉水底之泥染布出卖,赚黑心钱。染出来的布匹与其他青布毫无差别,一经水洗便原形毕露了。
蓝水南流,成为一条小河。经彩亭桥、渠河头汇入兰泉河,故陀龙寺有兰泉河发源地之说。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御驾东征,凯旋而归时路过玉田。他手下一位伤势沉重的将领难以行走,唐太宗便把他安排在河畔,并派两名士兵看护照顾。因为他们都是大唐将士,便给蓝水起了个新名——唐水,“唐水涌蓝”中“唐水”二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后来,陀头山上的古寺被拆除,古树也被砍伐一空。泉水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干涸。现在,陀头山已经土化,“唐水涌蓝”的遗址,只剩下一个不太明显的高岗,一个不太深的洼坑。
05
层崖石鼓
此景在玉田县唐自头镇境内石鼓山上,石鼓山海拔408.6米,是玉田县内的最高峰。此山之所以以石鼓为名,是因为山上悬崖处有一巨石,那形状仿佛一面巨大的鼓。石鼓的东南方有一山头,那姿势好像一位高擎着鼓槌的巨人正要奋力击鼓。
关于石鼓山,当地有一段动人的传说。据说,那高举鼓槌的巨人乃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化身。李世民在东征高丽从这里路过时,因为疲劳过度而酣然入梦。这时候,敌人从天而降,把他包围得水泄不通。唐太宗被惊醒,见情况万分危急,突然跃起身来,挥拳猛击石鼓,那石鼓竟然发出惊人的巨响。将士们听到鼓声奋不顾身地前来救驾,把敌人打得狼狈逃窜。至今,石鼓中心仍有一拳头般大小的凹坑,据说那就是唐太宗当年挥拳击鼓时留下的痕迹。
后来有人根据唐太宗拳击石鼓的传说在山半腰建起了一座寺庙,名为石鼓寺,寺内铁钟上还铸有唐王麾下大将尉迟敬德的名字。这座寺庙使“层崖石鼓”一景魅力倍增。如今,石鼓寺只剩下一些断砖残瓦,大铁钟早已踪影全无。
06
燕山叠翠
这里的燕山,是指玉田境内的燕山,或称小燕山。燕山在古代是座名山。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在记述庚水的流经地时写道:“庚水,世亦谓之为柘水也,南迳燕山下,悬岩之下有石鼓,去地百余丈。”庚水今名黎河,玉田人称其为北大河。此河发源于遵化市东北部,先向南流,再向西折,直到蓟县境内。“南迳燕山下”是说这条河流西折后正好从燕山脚下流过。“悬岩之下有石鼓”等句,描述了玉田县最高峰——石鼓山的位置,说明燕山是指石鼓山及其周围的山头。《水经注》的记载充分说明,在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地理学家就已经承认玉田境内燕山的存在。
燕山由石灰岩构成,山体为褶皱形,平行排列,层叠环绕,阶梯而上。层间阶隙,蓄以碎石沙土,因而适合草木生长。春夏之际,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条碧绿的锦缎横铺在那里。由于这里景色优美,明清时期被列为“玉田八景”之一——“燕山叠翠”。山上有一洞穴,过去,洞顶常年不断地往下滴水。现在虽然看不到水滴,洞内岩石上却总是湿漉漉的,为叠翠的燕山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07
无终丹灶
无终山顶曾经建有一座小巧的阁楼,阁楼内有一座炼丹炉,这就是“无终丹灶”一景的全部。总的来说,此景既不秀丽,又不壮美,但它“仙味”十足,有着浓厚的道教色彩。相传,道教创始人之一帛仲理曾在此山炼丹、炼金。一位名叫王时泰的玉田知县曾以《无终丹灶》为题写过一首诗,“丹灶阁向碧云边,九转何当灶冷然。山色遥看晴欲雨,至今朝暮尚含烟。”遗憾的是,那阁楼与炼丹炉早已被毁,遗址亦难寻。
08
灵洞涪风
灵洞是指红石岭的一个山洞。红石岭在玉田城东北偏西9.5公里处,表层为红色石砂岩,故名。此山西北东南走向,主峰海拔304米,面积2.4平方公里。山南坡有一通向西北后坡的大山洞,山洞里空气流动很快,所以古人称其为风洞山。旧时,县令每年都要派人到风洞口举行祭祀仪氏,祈求老天爷保佑本县风调雨顺。
如果你喜欢历史,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档案知识,请关注唐山档案,我们同你一起打开尘封的档案,探寻历史背后的故事。
Hash:236823f29194af38389b21948a11945c5640f4f5
声明:此文由 玉田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