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四好农村路”延伸向幸福的远方……

公路建设助发展。

牧民乘坐农村公交出行。

村民骑车行驶在村道。

道路畅达通民心。

八月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绿意盎然,一簇簇或黄或紫或蓝的小花儿四散分布,装点着美丽的草原。风中摇曳的牧草正旺盛生长,昭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牧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暖意,而将牧民和幸福日子串联起来的正是那一条条如锦带般绵延向远方的“四好农村路”……

甘德县,一个吉祥宁乐的牧业县,在交通运输部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的对口援助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过去几年交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为幸福小康路、平安放心路、特色致富路、优美舒心路。

建设推动路网“丰”

多年前,甘德县青珍乡青珍村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村级公路,村民们去一趟乡政府驻地要花2个多小时,一到雨雪天气,泥泞的道路成了村民最头疼的事情。一位村民得了急性阑尾炎,当天雨雪交加,村党支部书记普华当即带上几个人将他送往乡卫生院,十几公里的路愣是走了整整两个小时,病人疼得不住嚎叫,一路上普华的心情异常沉重。

时间来到2020年,蓝天白云之下,绿水青山之间,从上贡麻乡开往柯曲镇的农村客运班车平稳地行驶在甘德公路上,这趟班车在今年刚刚开通,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班车采用的是新能源客车,对于绿色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这条路的风景很美!我每天开车走在这条路上心情都非常好!”车辆驾驶员依白告诉记者。

“以前这趟线没开通的时候,我们出趟门非常不方便,后来路修好了,班车也通了!”去县城办事的牧民周毛对记者说道。

甘德县农村客运的发展是该县农村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来,甘德县不断创新思路,充分利用西久线贯穿全境,东西柯曲河流经6乡镇32个村的实际,大规模新修农村公路,提升改造旧路,布局“通村、通社”毛细血管小交通网络建设,交通面貌大为改观。“三纵四横”路网架构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脉络,层次清晰、功能完善、覆盖广泛、服务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路网体系,农村公路安保防护和配套桥涵设施基 完善,县域内部乡、镇间形成多路连通,减少行车迂回,同时增加了对旅游资源开发等重要经济节点的覆盖。

截至目前,甘德县域内总通车里程达2089.625公里,全县7个乡镇36个行政村实现全部通达,已开通三条农村客运班线覆盖六乡一镇……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和路网状况的显著改善,有力提升了广大牧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生态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服务保障。

8月20日,青珍乡典哲村,日色近黄昏,清澈的东柯曲河静静流淌,天光云影倒映在水面上。河上一座长85米多、净宽6.5米的5孔桥梁正在施工中。

河对岸是青珍乡赛马场,还有饲草种植基地。没有这座桥之前,人们想要去赛马场,需要从另一处绕过大山才行。了解到牧民的需求后,甘德县交通局开始实施这座桥梁的建设,“桥面已经铺完,整座桥梁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在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之前挖掘裸露出来的地表已经开始实施黑土层覆盖,明年开春时把草种撒下去,雨水一浇,草一长出来就好了。”甘德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钱斌说。

在公路建设中,甘德县交通运输局积极践行绿色交通理念,坚持生态筑路,把公路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放到同等地位,牢固树立公路建设离不开环保、环保就是建设的思想,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到公路建设全过程,公路建设逐步向“畅、洁、绿、美”方向发展。

管养保障路网“畅”

清晨的草原是静谧的,也是充满生机的。8月21日一大早,驱车从甘德县城往岗龙乡前行,晨光洒在带有露珠的青草上,不时可以看到飞鸟和小动物,整片草原呈现出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感。

“和这条路并行的是黄河,沿黄公路的改造和等级提升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它不仅关系到黄河沿线群众的出行,也关系到旅游产业的发展。”甘德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旦保说。

班玛仁生态体验教育基地,岗龙乡党委书记洛周尼玛告诉记者:“我们乡在打造黄河漂流投资建设了14栋小木屋,开展动植物观察等自然教育旅游新模式,等沿黄公路改造完成后,到我们这里来的路就好走了,相信到时候来玩儿的游客肯定多!”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管理好、养护好是关键。甘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陆域管理,建立健全以“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体系,实行“一路一档”精准管理,全面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基本建立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督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将公路养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型养护模式。各乡镇成立养护站及养护队,带动约150人就业发展,人员均为各乡镇精准扶贫户及非建档立卡户人员,养护站的建立增加了他们的人均收入,同时也为精准扶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夯实农村公路管理各级责任,形成 了“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养护格局。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上升,县乡道安全隐患治理率基本达到100%,纳入上级计划的危桥改造工程项目完成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危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岗龙乡龙木且村公路段,德毛正和丈夫进行日常养护,通过这个养护工作,夫妻俩一天的收入加起来近400元,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像德毛这样的贫困户养护人员,在岗龙乡恰卜将村有二三十人,“除了贫困户做养护工作,我们村还利用一部分扶贫资金,加上自筹款,购买了翻斗车、挖掘机、装载机等养护机械,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脱贫增收。”恰卜将村党支部书记格衣说。

“我们县的养护‘第一人’要属迈迪托,不管任何时候,有需要抢修、养护的路面,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曾经一个人在山里待了七天,是吃得下苦的人!”旦保说。

迈迪托,皮肤黝黑,看着有些憨厚,曾经到山东蓝翔技校专门学习挖掘机驾驶等技术,学成归来后就干起了公路养护的活儿,一干就是几年。和多病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每个月能收入5000元以上,要是遇到暴雨路面抢修这种急活儿,还有加班工资,这份收入让他原本贫困的生活步入了正轨。

长年累月地从事养护工作,迈迪托对于这些公路有着别样的情感,对那些大山大河、草原、动物都充满了感情,“看着那么好的生态环境,想着我们的工作对于大家顺利出行作用重大,我就充满了干劲儿,在将来也会继续把这些路都‘养’好!”

畅达助力民生“惠”

沿花久高速从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往甘德县江千乡行驶,40分钟就到达了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这一路过来快得很吧?这条路没修之前,都是砂石路,不好走。”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雪山说道。

作为甘德县农牧业龙头企业,雪山牧业每年出产牛羊5000头(只)。种草季节,每天从厂区往外拉有机肥都有一二十车,到了牧草收割季节,从各个种植基地往厂区拉牧草每天也有一二十车,“这个路修好之后,对于我们货车拉货方便太多了!”

对于这份“方便”,江千乡副乡长周措有同样的感受:“以前的砂石路,颠簸不说,车辆还容易爆胎,我曾经有一次一下子就爆了两个胎……现在这个路,跑着太舒服了!”

路好了,雪山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并带动了村庄发展和牧民脱贫增收。他们还在江千乡免费修了56套商铺,曾经的贫困户索南吉利用免费商铺开起了饭馆,每年的收入能达到20万元左右,生活真是来了个大变样,“这个路通了后,经过我们这边的车多了起来,停留休息吃饭的人也多了,我们的生意才能维持得不错!” 索南吉说。

得益于农村公路的发展,江千乡协隆村还组织了运输队,平时拉送货物,牧草收割时专门拉送牧草,“每捆草能挣1块钱到2块钱左右,一天能拉七八百块钱呢,有时候甚至拉上1000块钱!”运输队成员旦正说。

这条农村公路真是发展成为了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

“不管是开通农村客运班线,还是修路修桥、改造提升旧路,都是为了让交通更畅达,让群众出行更方便,让 产业发展更顺利。”甘德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旦保说。

在农村公路运营方面,甘德县交通局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各类客运车辆性能,强化司乘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回首望向草原,牧民群众的一张张笑脸浮现眼前,让人相信,路延伸的“远方”也是他们为之而努力奋斗的幸福未来……

作者:潘玲 文/图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Hash:84a3e47d6c8a13d03db61245850cc8802dbf0fb2

声明:此文由 青海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