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城寺观庵堂旅游攻略,太实用了!(值得收藏)
你想邀上三五好友,骑着共享单车一天阅尽北京千年发展史,尽收京华经典寺观庵堂,饱览北京中西建筑精华吗?看完这篇,马上出发!
第一站:北京最大的道观
白云观前身为唐代天长观,始建于唐开元十年(722年)。金代因火灾重修,更名太极宫。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邱处机谒见成吉思汗,奉旨入居太极宫,改名为长春宫。明正统八年(1443年)正式赐名“白云观”。白云观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元朝初期,长春真人邱处机深得成吉思汗赏识,使全真教盛极一时,声誉登峰造极。邱处机也奉元太祖之诏,驻此地掌管全国道教,当时的白云观(长春宫)成为了中国北方道教的中心圣地。
暮年的元太祖成吉思汗虽年老体衰,却打算向欧洲征战进发,听闻丘处机鹤发童颜,便向其请教长寿、长生之术。邱处机决定阻止成吉思汗的杀戮行为,不远万里远赴漠北向成吉思汗进谏治国之本:长生之道,清心寡欲;一统天下,不乱屠杀;仁政首要,敬天爱民。
来逛白云观,不能错过这四宝:
1、万古长春影壁
2、明代铜‘特’
3、乾隆御赐瘿钵
4、长廊石刻
第二站:三环内最古老的建筑
天宁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公元471—476年),初名光林寺,是北京地区创建年代最早的寺院之一。寺内建八角十三层舍利砖塔,造型取《华严经》经义。塔身下部浮雕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天宁寺塔按历史文献,天宁寺塔为隋文帝所建舍利塔,梁思成、林徽因在实地考察后,认为天宁寺佛塔应为辽塔,1935年时,发表了《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以天宁寺塔为例,主张建筑年代的鉴别方法应该用科学考据态度辩证其确切年代,断定天宁寺塔绝对不是隋宏业寺的原塔,并给出了该塔建于辽代末年的结 论。1991-1992年天宁寺塔大修时,在塔座里发现一个记录辽代建寺建塔的石碑——天王寺佛塔记碑,从而肯定塔的名称和准确建塔年代。
第三站:元明城西第一刹
报国寺始建于辽,明成化二年(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成化年间,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在此出家,并扩建了寺庙。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寺院大部分建筑坍塌,乾隆十九年(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中轴线上曾有七重殿宇,为当时北京南城最大庙宇,也是著名的书市,寺后的毗卢阁还是旧时文人聚会、登高望远之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经寓居在报国寺中,他去世后,由翰林院编修何绍基、张穆等集资,在他生前居住的西小院修建了顾亭林祠,供后人敬仰。
第四站:明代京城第一刹
这里的“第一”不是指的寺院规模,而是指地位高。长椿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乃孝定皇太后为水斋禅师明阳所建,供其居住,神宗朱翊钧赐名长椿寺,寓祝皇太后健康长寿之意。李太后去世后,人们叫她“九莲菩萨”,所以长椿寺里一直保存着一幅九莲菩萨像。明代崇祯皇帝,因想念他的生母孝纯刘太后,让画家画了一张刘太后像,也挂在长椿寺内。
长椿寺坐西朝东,主要建筑集中在一条东西向中轴线上,共四重殿宇,之所以这样布局,或许就是因为沿着街道的布局随形就势而建。清初,文人龚鼎孳出资在长椿寺修建一座楼阁,名曰妙光阁,成为文人墨客登高远眺、吟咏作诗的场所。1927年4月李大钊先生就义后,遗体停放在长椿寺,后移至浙寺南屋内,现在浙寺已经拆除。
第五站: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牛街礼拜寺始建于辽代统和十四年(996年),由入仕辽朝的阿拉伯学者那速鲁定创建。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皇帝赐名为礼拜寺。
清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又对其进行大规模重修,康熙帝亲题“礼拜寺”匾额,坐东朝西,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风格装饰相结合的建筑群。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布局,主要建筑为极具伊斯兰特色的望月楼、礼拜大殿、邦克楼、碑亭和讲堂等。礼拜大殿五楹三进,可供千人礼拜。殿内明柱组成仿阿拉伯式尖形拱门,有贴金蕃莲图案。
第六站:北京城最古老的佛寺
法源寺是北京南城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寺院。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驻守幽州的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先后称帝,定都幽州,并在悯忠寺中立起两座佛塔以 纪念。
北宋靖康元年,金兵攻克北宋首都汴梁城,将宋徽宗、宋钦宗以及3000多名皇室成员全部押至燕京,钦宗被关在悯忠寺。
法源寺的建筑形制上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廊院制遗风。从天王殿一直到后罩楼,两侧都围绕有长廊,这种建筑制度是唐宋时期流行的形式。明清时期便已消失,但是法源寺保留了下来。
第七站:北京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宣武门教堂利玛窦画像汤若望画像南怀仁像南堂又称圣母无染原罪堂,因地近宣武门俗称宣武门天主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此建造礼拜堂,是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也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之一。
清顺治七年(1650年),来自德国时任清政府钦天监监正的汤若望神父在原址将其扩建为城内第一大教堂,顺治皇帝曾24次驾临南堂,并御制天主堂碑铭。后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也居于此处,康熙帝两次亲临南堂看望南怀仁神父,为南堂御笔“万有真源”匾额和“敬天”匾额,命悬挂于南堂内。
教堂堂顶为拱形,正面有精致砖雕,柱顶有木刻浮雕鎏金花纹,彩色玻璃镶嵌门窗。堂内有描绘耶稣受难的巨幅油画和圣母像,富丽堂皇,祭台上高立圣像。
Hash:f8ffa2f99fdb812754a140380a9bf3aa5c8542fb
声明:此文由 首都图书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