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区沫河口镇:涵养文明新风 提振乡村“精气神”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近年来,沫河口镇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同时,通过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加强乡村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文明新风正吹拂在乡间村里,滋润着百姓生活,提升农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建好阵地 搭建服务新平

自从沫河口三角公园建成后,沫河口镇加大资金投入,将其打造成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不论春夏秋冬,只要不是雨雪天气,每天晚上,广场就成了老百姓欢歌载舞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有跳广场舞、有儿童爵士舞的、有唱歌的,在寒暑假期间,还会有蹦床、套圈、气垫城堡等各种儿童娱乐摊位,丰富村民群众及外来员工文体生活,营造节俭文明新风。此外,沫河口镇依托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开展文明活动活动,将以党的政策、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优良道德、法制教育、卫生习惯进村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融入移风易俗宣传普及,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建成了3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立了18支沫河口镇村民自己的舞蹈队,积极参加区、镇每年举办的文艺汇演活动。

农村文化建设要寻觅乡土的根脉。沫河口镇大柏村围绕“乡村记忆文化”建设村史馆,保存了大柏村的文化记忆,留住了村民的乡愁。“通过大柏村村史馆,游客、村民可以清楚地了解大柏村的发展历程。”大柏村工作人员说到“馆里还收集了各式各样的老式生活用品、农用工具,方便新一代年轻人了解过去生活。”近年来,沫河口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集乡土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明传承、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治理于一体的特色乡村记忆文化阵地建设,形成传统乡村文化兴盛新模式。

沫河口村移风易俗大讲堂

移风易俗 传播和谐新风尚

党的十九大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为确保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成为常态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出台《沫河口镇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从简,祝寿、升学、满月等喜事简办或不办,严禁大操大办,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2020年,沫河口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以“杜绝餐饮浪费 践行节约新风尚”为主题的特色亮点活动,探索群众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跟进三方合力,推动杜绝食品浪费移风易俗系列举措,弘扬时代新风尚。利用“水韵沫河口”微信公众号、街区电子显示屏、村广播宣传推广节俭养德、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宣传内容外,紧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发动志愿者,在各大超市提醒村民“按需购买”、“按人购买”,重提老一辈“吃了不疼脏了疼”的口头禅,录制方言版《勤俭节约顺口溜》各村大喇叭循环广播,从源头上消减群众浪费行为。同时,依靠各村新 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光盘行动”主题宣讲会,让村民们上台“说说自己的节约事”。在全镇饭店中推行“菜品瘦身”—推行半份菜,向餐饮浪费说“不”。点餐时,消费者根据就餐人数,酌情点菜,菜量减半,菜价减半。这样以来,人数少的可以点半份菜避免浪费,人数多的通过点半份菜,能多尝到几种菜品,既经济又实惠。

农旅融合 乡村旅游掀热潮

悠长的前史传说,赋予了这块土地更多的灵性。以文化体验为基础,挖掘农村传统文化,打造清代盐卡、进京古驿道、华严禅寺、三角公园等文化旅游景点。申报文化遗产和遗址,开展文化名人、民俗文艺、历史古迹等宣传活动,增强群众记忆和印象,提升全镇文化软实力。

俊美的田园风光,更蕴育着旅行开发的无限商机。成功推出“乡土风情一日游”旅游路线,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带正在迅速隆起。2020年,镇党委政府在石王村万亩莲藕基地开展首届“淮河之莲 沫河之夏”农产品展,以赏万亩荷塘美景为主线,配套设置游船、休息长廊、采摘、钓龙虾、餐饮等一系列亲水活动,让游客在炎炎夏日体验丰收喜悦和田园风情,吸引越来越多的观光者慕名而至。

【来源:蚌埠文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Hash:fde7ade1a571eb8ae348588a7a7e09b24488223b

声明:此文由 潇湘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