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山 | 一起重温滇西抗战文化之旅

滇西抗战文化之旅

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在中国云南爆发了举世闻名的滇西抗战。

1942年春,日军进犯缅甸。中国政府为保滇缅公路的畅通,应英国政府之请,派遣十万远征军,急驰援缅,重创日军。四月,战局逆转,中国远征军一部西撤印度,一部辗转回国。

1942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国门畹町,迅速占领芒市,4日占龙陵,5日到达惠通桥西岸,10日占领腾冲,今德宏全境等怒江西岸3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数十万各族人民在日军的奴役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4年5月11日起,霍揆彰将军率右翼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继而于9月14日光复边城腾冲。

1944年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十一集团军发起了松山战役,并于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接着,该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 11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

1944年10月下旬,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

1945年1月27日,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远征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全面告捷,总计歼敌2.1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滇缅印抗战暨滇西抗战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一场国际性的抗战,是中美英印缅联合对日作战,是真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次它顽强抵抗住了日军对中国的后路包抄并粉碎了日军妄图占领昆明攻陷重庆一举灭亡中国的梦想。第三是它开创了中国抗日战场上全歼日军的范例,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经典组成部分。

这场战争真正铸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永不屈服、团结一心、一往无前的铁血意志。而这,正是我们的国魂所在,也是滇西抗战文化的精髓所在。为了传承这种文化,保山建成了国殇墓园、滇西抗线纪念馆、松山大战遗址公园等十数个纪念地。拍摄了《滇西一九四四》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出版了上百部图书,演出了十余个大型舞台剧。

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

滇西抗战纪念馆 坐落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占地面积22.02亩,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项目从2010年12月启动,于2013年8月15日建成开馆并对外开放。纪念馆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是一个主题鲜明,具有强大震撼力,大气磅礴、内容精实的集展览、收藏、研究、瞻仰、教育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2014年8月,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设施、遗址”,滇西抗战纪念馆被国台办公布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国殇墓园是在云南监察使李根源先生倡导下,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远征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2017年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荣登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名录,国殇墓园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滇缅公路

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此时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中国物资供应问题显得异常严峻起来。其实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必将退守西部,基于这种考虑,国民政府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

当时,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各民族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来筑路。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青壮年大都应征入伍了。而日本人则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他们更不相信,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中国劳工能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这条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但中国人用行动开创了这个奇迹,1938年8月底,经过艰苦努力,举世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美国驻华大使在途经滇缅公路赴重庆后曾说:“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令人钦佩,且修筑滇缅公路,物资条件异常缺乏......全靠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竣工不久的滇缅公路就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以及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使得日本侵略者原打算在正面战场打败中国军队、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的计划落空,不得不改为从越南、缅甸等地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这样,疲惫的中国军民有了喘息的机会,从而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松山抗战遗址

松山 位于龙陵县腊勐镇,从杭瑞高速镇安出口、龙陵县城、或原滇缅公路均可到达。松山是滇西抗日的主战场之一,松山战役遗址是保留最完整的二战遗址之一,松山雄踞怒江西岸,山顶海拔2200米,山势险峻,山峰棋布,沟渠交错,地形十分复杂,它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地,素有“直布罗陀”之称。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

惠通桥

惠通桥,始建于明朝末年,初为铁链索桥。它位于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是连接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民国二十五年,新加坡华侨金山先生慷慨捐资,将旧桥改建为新式柔型钢索大吊桥。吊桥全长二百零五米,跨径一百九十米,由十七根巨型德国钢缆飞架而成,最大负重七吨。至一九七七年新建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吊桥开始废弃不用。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

善洲林场 位于施甸县姚关镇、酒房乡、旧城乡交界处,距县城45公里。其前身为大亮山林场,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22年植树造林,临终前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和当地百姓,保山人感恩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更名为善洲林场。

如今的善洲林场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还是杨善洲干部学院、国家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林区主要植物华山松、栎类、桤木、木荷、大树杜鹃、木莲、西南桦、核桃、云南樱花杨梅五角枫香樟、鸡嗉子、滇润楠、南烛、十大功劳、桫椤、铁线蕨、贯众、 肾蕨、虎头兰、春兰、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麂子、野猪、刺猬、穿山甲、白鹇等。

有美丽的华山松林海及漏斗状岩溶地貌、秧草塘水库、白石头水库、大麻湿地、余家原始森林、瞭望台、大树杜鹃、云南樱花、红花木莲、桫椤,还有茶园及烤青茶制作工艺、体验式造林、体验式抚育间伐、体验式护林防火巡查、木炭窑烧工艺等。

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故居 位于和顺乡水碓村,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周围绿树环抱,宁静而自然,山路的两侧竹林摇曳,农田葱翠,自然的风景与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从山下的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仰面望去,只见木雕的大门上悬挂着“艾思奇纪念馆”的匾额,黑底金字映入眼帘,让人感到此地气势不凡。故居大门的左侧是云南省政府1967年12月设立的文物保护碑,右侧是<艾思奇纪念馆>的简要说明。

故居是楸木结构,灰墙乌瓦。红漆圆柱,中西合壁的四合院。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楼上楼下环行的通道,处处皆是读书做学问的安静之地。想象着主人手持书本,仰望天空,思索着社会和国家命运的情景。

在此感受大哲学家遗留的思想和气息,不被感染也有所触动。故居庭院内绿草如茵,整洁干净,路两边的花园中各放着一个千层石,哲学家艾思奇的故居为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故居

在群雄逐鹿战火硝烟的民国时期,一位出身贫寒的蒲缥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还有远见卓识和当机立断的气魄——成为了商界巨富,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和奖赏,他就是梁金山。

财富也许只是锦上添花。因为,梁金山更傲人的身份是:著名的爱国侨领。怒江上的滇缅公路抗战运输关键通道——惠通桥,就是梁金山出资修建。抗战期间,梁金山又捐献了大量物资,支援抗战。

在梁金山故居,我们看到了他的复原雕像,年轻时的梁金山,很是帅气。身后是他居住过的老屋,三个横向排列的封闭式四合院。一楼仿佛还是住家模样,摆放着木床木桌椅等古雅家具,辨识着:这是书房、这是女儿闺房、这是厨房……二楼则改成了几个主题展厅,旧照、文字、古物,分别展示着梁金山不凡的一生。

该文由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信账号发送,请关注保山旅游微信账号。欢迎朋友们广泛转发或分享,如其他新媒体平台或网站需要转载,请于本平台发出48小时后注明出处转载。

1、要求投稿信息和图片都为原创首发(转帖或者抄袭不予奖励),内容涉及的一切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概与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无关;

滇西抗战自由行旅游攻略

  • 文化保山 | 一起重温滇西抗战文化之旅

    滇西抗战文化之旅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在中国云南爆发了举世闻名的滇西抗战。1942年春,日军进犯缅甸。中国政府为保滇缅公路的畅通,应英国政府之请,派遣十万远征军,急驰援缅,重创日军。四月,战局逆转,中国远征军一部西撤印度,一部辗转回国。1942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国门畹町,迅速占领芒市,4日占龙陵,5日到达惠通桥西岸,10日占领腾冲,今德宏全境等怒江西岸3万平方公

    2022-02-18
    1489 54
  • 滇西抗战纪念馆:讲好抗战故事 赓续民族精神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是一个以腾冲抗战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战专题纪念馆,全面再现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历史。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多年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通过展陈解说、纪念日活动、爱国主义宣讲、馆藏研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致力于讲好滇西抗战故事

    2022-02-18
    1405 64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