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导读: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你可以就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说,然后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就可以了。
你可以就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说,然后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就可以了。
————————————————————————————————————
继承传统文化就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有中国特色,但也不能盲目西化。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儒家的思想世代相传,现在改革开放,很多外来思想入侵,但是我们还应该发扬自身优势,然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来发展自己。 今天是端午节,昨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商场发现,礼品包装的粽子出乎意料地成了热销商品,6个粽子售价198元。(6-11《重庆时报》) 端午节该怎么过?多数人恐怕只剩下吃粽子的一种习俗,端午的一些习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前不久看见新闻说中国将拿端午节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我实在无法将吃粽子和文化遗 产联系在一起。 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许多东西,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认同。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 南京某中学叶海露老师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上周,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叶老师问同学: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6月10日《现代快报》) 这种回答是令人遗憾的,中国的中学生不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而且可以断定这种无知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更令人担忧了,不管这种结果是洋文化入侵的结果,还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必然,但却少有人想过,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又对保护传统文化习俗做过什么? 比如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真正的端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也是关于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端午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楚国民众闻后十分哀伤,驾舟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二说是为了“除瘟去病”。端午节源于古人对“恶日”的禁忌,这是比纪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说法。因为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蚊虫开始出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恶月”之称。所以《礼记.月令》上有“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嗜欲”的记载。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静养为养生原则。有的地方还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毒,其中即有蓄兰沐浴和悬挂菖蒲避邪之意。“除瘟去病”是中国普通百姓过端午的一大主题。 三说是为了“祈雨”。端午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此时雨水常稀少,因此人们要借此机会求雨。粽叶又称“菰叶”,把它握好后内为中空,而中空的东西在中国都是“阴”的象征;装入米后捏起尖尖的角,则是“阳”的象征。粽子包好后,自然就是阴阳交合了。而中国古文化中,下雨被理解为阴阳之气在交合,说穿了其实就是冷暖空气相遇,“云雨之情”一说也就是这么来的。所以,
们包粽子,正是为了引诱天公下雨。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就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引出来。 由此看来,一个端午节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不但不会过时,而且它的科学智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如我们的祖先讲究“天人合一”,要根据自然万物的变化以及节气的不同,去相应的适应自然。这充分体现了古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做法,而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也不但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由此看来,把包含着那么多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端午节变成粽子节是对文化的割裂。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和强有力挑战。在这种文化的交锋和挑战中,任何盲目崇洋的心态和割裂文化传统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面对祖先遗留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我们至少应该怀者一种敬畏之心,就像我们过端午不会不知纪念屈原一样。如果对无知的孩子我们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对于那些见利忘义的商家我们除了鄙视,还应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只知金钱,不知文化的悲剧再现。 任何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其生命力都是顽强的,其精神影响也是巨大的。不能单从经济观点来继承传统文化,或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的迷信加以简单否定。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如果我们能够在端午节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我们的文化传统将会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 悠悠文化长河源远流长忽忽亿年银河转眼一瞬逛逛浩如烟海的古文化孔孟思想一路慷慨走来多少空前绝后哲学思想被多少子乎者拦腰斩断本来是宝被割裂成凄草妄将梦中呓语误导为宝 我们对古代经他人翻译成现代文的传统文化,不能一味的迷恋,要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尤其对孔孟等优秀思想的作品,我们应找来原著,多研究,多思考,不能仅凭一两部后来人翻译成什么,我们就吸收什么,这样达不到发扬国萃的目的。如果,一味的只想走捷径,我们有时势必要走入歧途,误将译者思想当为先哲;这就好比武师练功,急于求成,将前人的真传或内功心法通过第二、第三等人误传,没有鉴别地将传者曲意当大师精髓而勤加练习,定成走火入魔之势,这样不仅害已害人。 我们所生活这个时代,是新旧交替的夹缝,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变革是巨大的,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势必我们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盲;学习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然,有些读者古文学得不好,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我们只能从有关译者著作中理解,这并不等于,我们就要象海绵一样完全的吸收。这时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文化(古文)的学习,在学习中,注重边学习边提问,多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将这些问题及时的消化掉,做到精华接受,糟粕剔除;如果译者不能把先哲的真金传承,我们也要坚绝抵制这些伪思想、伪文化,让他们没有真正的市场。 说到抵制,并不是抵制真正的传统文化,连我们先哲的心血也要焚烧掉,这肯定是不行了,历史的车轮,就会倒步,没有了思想的理想信仰,人心不稳,社会就会动荡。我们好多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脊梁,是国家的福源,是走向世界舞台的资本;一个民族,
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优秀传承,只能滋长愤怒的暴政,或被其他略性民族或国家所吞并,秦始皇的焚书残政,绝迹了多少优秀传统文化呀!也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这是导致农民揭竿起义根本之所在;这样的例子,中外的历史上上演得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聱述。
Hash:5cc3587654507cbe9ae33cfa0a31c45b915b330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