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坚持理想最终成功的事例?

导读:古代名人坚持理想最终成功的事例? 朱元璋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励志的人吗? 历史人物中哪个人物是比较励志悲情的而你又欣赏的?

1、鲁迅 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把获得的一枚金质奖章卖掉换了书。 每当夜读难耐时,他便吃辣椒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3、玄奖为了求取佛经原文,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4、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成为了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

朱元璋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励志的人吗?

朱元璋在民间的名声很坏,差不多和另一个姓朱的皇帝~朱温,可以看作是一路货色。

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虽然看起来是实现了逆袭,但是看他几乎是随心所欲的杀人的做派,他内心一直都是那个不惜一切代价护食的乞丐。

化家为国,以举天下奉一家,为了显示所谓的‘’亲亲之尊‘’,朱元璋制定了对军民官商各个阶层都极其苛刻,却对自己的儿孙极其慷慨的制度,明朝的藩王的能量之大,让它看起来更像是蒙古帝国,明末时朱家的宗室竟然繁衍到几十万人,像吸血鬼一样霸占了全国最好的土地,拿走了大部分财政收入,却不能像蒙古帝国的黄金家族贵族子弟那样上战场,在民间完全没有号召力,导致明末农民战争的主要内容,就是饥民围攻各地藩王,农民军所到之处都杀光了朱家人,甚至有野史说把福王掺鹿肉煮成了汤。

朱元璋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子孙后代被杀死的人数最多的人,这一点,可能和历史上某一头良种公猪有一比。

一个文明社会里正常人的成功的标志,应该不会是像朱元璋这样,看谁杀的人多,霸占的女人土地多,结下的仇人多,后代激起民愤被杀死的数量多。

朱是整个明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单独说北征北元,就是整个历史不曾有过的,整个历史大部分时间,南方都是被北方吊打,收复了丢了500年的幽云十六州,这个儿皇帝石敬瑭丢了以后连强大的北宋也只是短暂收复,实际上即使盛唐,唐朝虽然强大,唐有个特点,边军几乎都是胡人和归化的契丹西夏人,宋时出现辽和西夏不是偶然,契丹和西夏人原都是非常原始的民族,直到唐时归化才变的很强大,也就是说相当长时间里,幽云不在中央王朝控制下,即使是往前推,汉朝,幽云实际就是燕国,长期相对中央是独立的,所以朱能拿下北京,确实开创了汉族领土扩张的很重要一步,当然朱有个事实,屠杀元河南府八县所有人,最后引发是中华史最后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没有 人是完美的,明朝皇帝里面真正称的上大帝的还这真就他一个,过程确实很励志,父母早年死于山洪,先要饭后当和尚,最后开创伟大王朝,重点是,他不是世家出身,你如果纵观历史,除了汉高祖刘邦,其他皇帝,甚至号称位面之子的光武帝刘秀,或多或少,都是世家出身,甚至夏启,他爹还是大禹呢要么是民族集团,唯独朱是真的靠自己结交朋友打天下,其过程简直传奇,确实非常励志

历史人物中哪个人物是比较励志悲情的而你又欣赏的?

从历史角度来看,历史人物数无胜数,最欣赏我家乡的“大禹治水,禹之精神”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启山治水的故事深入人心。禹被神化以后成了控制水的神明,大禹治水定都于古代安邑(今山西夏县禹王乡),民间到处都有禹王庙供奉禹王。

禹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精神!也是人们心中改天换地的神性英雄!有关禹的史前传说,同史实可能有些距离,从史学的角度,对禹从历史走上神坛的路径,我进行简略的哲学探讨。

豹眼比较喜欢悲情英雄,虽不至于看古书流泪,但却时时有一些共鸣。

就借题主这个问题,说一下黄巢的故事吧。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很欣赏黄巢是因为他的诗,《全唐诗》仅仅收录了他三首诗,但每一首都很经典,特别是那个境界、霸气,读起来酣畅淋漓,爽得很。一个造反的贼首,其诗作能够收录《全唐诗》,本身就是一朵奇葩。但其诗的确写得太好了,不收录又实在说不过去。

以前,喜欢归喜欢,也就是一知半解,也不去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仅仅就是一种感觉而已。

但是,了解了这几首诗的历史背景,再来读这几首诗,就不一样了。

黄巢出身于盐商家庭,这就跟家里有矿一样,应该是富裕得很。他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黄巢五岁时,他的父亲与老翁正在为菊花连句,老翁搜肠刮肚找不到合适的句子,黄巢在一旁,却随口回答说:“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

父亲就责备他,老翁却说:“他能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让他再写一首。”

黄巢就回答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就是收录到《全唐诗》,黄巢五岁时所作的《题菊花》,简直是霸气侧漏,关也关不住。一个五岁的孩子,开口就是为百花总首,天赐赫黄衣,闭口就是“我如果为青帝,就让菊花跟桃花一起盛开。”这气魄,真真的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青帝,居东方,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凭啥就让菊花自己单单在秋天开放,小小的黄巢就不服这个事,要做青帝,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现象。

可是,如此才气的黄巢,长大后却一直不走运,屡屡参加科举考试,就是不第,这很浪费情感,心情自然不爽。于是乎,黄巢又做了一首诗:

《不 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哪里是冲天香阵,简直是杀气腾腾,要一举扫灭京城长安。片片菊花瓣就是攻城陷阵将士的铠甲,这气势就是活脱脱的“冲天大将军”。

有这等气魄和理想,又善于骑马射箭,咋能把《四书》、《五经》读好,去参加八股文的科举考试呢?去考一个武状元倒是蛮不错的。

屡试不第的黄巢,满怀愤恨,一怒之下写下《不第后赋菊》,就离开了长安,继承祖业,成为了盐帮的首领。

一晃到了乾符元年(874年),全国连年发生水旱灾害。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就在长垣县聚集数千人,揭竿而起,开始造反,声势浩大。

此时的黄巢,已经五十五岁,天生喜欢动乱的他,实在憋不住,也就在次年,875年,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起义军声势日益浩大。

随着形势的发展,唐朝廷采取招抚分化的策略,王仙芝欲接受朝廷招安,与黄巢之间出现分歧,起义军的势力受到了削弱。

在王仙芝死后,黄巢被推举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

黄巢率领义军转战南北,四次渡过长江、两次渡过黄河,最终攻入都称长安。

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进入太清宫,次日,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但此时的唐朝,尽管开始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唐朝势力的联合围剿下,黄巢还是最终失败了。

中和四年(884年),黄巢的外甥林言看到大势已去,就斩杀了黄巢等人欲投降唐朝廷,但最终也被杀掉。

黄巢率领的起义军轰轰烈烈,严重打击了唐朝官僚体系,动摇了唐朝封建制度的基础。但由于黄巢生性残暴,观念狭隘,嗜杀无辜,攻克长安以后,不思进取,没有及时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最终导致了失败。

黄巢的英勇善战,类似于项羽,但嗜杀成性也与之相同;虽然粗通文墨、年龄较长,却不像刘邦那样,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关键的是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团队,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一直处在游击战的状态。在进入长安之后,没有做出适当的战略调整和规划,最终遗憾地以失败结束了其悲壮的一生。

最后还是以黄巢的《自画像》诗,作为一个结尾,其中的味道,友友们仔细品味吧。

自画像

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Hash:9368fab941f49e974d08a1c079fe5b028f2e1b5f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