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景点介绍湘子桥赞诵诗句 潮州湘子桥的诗
导读:潮州景点介绍湘子桥赞诵诗句 潮州湘子桥的诗 1. 潮州湘子桥的诗 2. 潮州湘子桥是什么桥 3. 潮州湘子桥来一首诗 4. 写潮州湘子桥的诗句 5. 潮州湘子桥来历 6. 介绍潮州湘子桥的景色(100字内) 7. 潮州湘桥古诗
1. 潮州湘子桥的诗
一、文举正奏状元黄定
黄定(1130—1198年),字泰之,号龙屿,晚号巩溪居士。为永福县(今永泰县)一都龙屿村(现一都村,1958年划归福清县)人。系南宋初年四劾秦桧而名震当世的殿中侍御史黄龟年的堂侄孙。
黄定幼年好学,擅诗词,有文才。少年时十分勤学,苦学经史。28岁获得补太学生资格,升入国子监求学。乾道七年(1171年),他从太学考取“预荐”资格,会试时,他在皇帝面试策问中,针对金兵压境、南宋偏安江南的危局,大胆建议皇上振作精神,改正过失,纠正“自喜”、“自是”等弊端,虚心倾听重臣意见。因其言辞甚为恳切直爽,深受孝宗皇帝赞赏。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中壬辰科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黄定曾任潮州知府。任上,关心民间疾苦,尽力铲除弊政、复苏民田,拨官田为学田,以赡养寒士贫儒,深受潮州人民爱戴。转任温州知府后,为政清廉,兴利除弊,被当地士民所赞颂。黄定官至国子监祭酒,卒后归葬一都下倪山。垍頭條萊
自隋至清,在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黄定是现有福清地域上第一个文举正奏状元。现在一都镇区仍存有黄巩溪居士状元府遗址,当年黄定曾为该建筑手书布帛联一对,上书“青山御史第,乔木状元家”。條萊垍頭
二、武举正奏状元林㟽
林㟽,字珙中,生卒年不详。福清东塘(今福清东门外瑞亭)人。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甲辰科武举第一名。
林㟽中武状元后不肯从军担任武官,而是向主考官王蔺辞行。王蔺问其缘由,他回答说,“不能忍受笞棰之辱”。当时,宋军等级森严,实行所谓“阶级法”,上级体罚下级是家常便饭,时常对新从军的武进士动粗。林㟽虽修习弓马刀枪,但毕竟也习文多年,可以算在读书人的行列。严酷的现实,使原本想投笔从戎,为朝廷效命疆场、收复失地的林㟽等武进士们却步。主考官王蔺对此表示同情,先后两次向皇帝进言,请求朝廷下诏,命令军帅对武进士待之以礼,得到采纳。此后,武进士在军队中的地位大为提高。條萊垍頭
林㟽出身武举,但主要才干表现在地方担任文官。历任广西柳州、梧州和广东潮州三州刺史,任职期间体察民情,官声显着。
广东潮州的济川桥(现称广济桥,俗又称湘子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该桥“十八梭船二十四洲”,风格独特,规模宏大,从北宋至元,建造共历300余年。林㟽任潮州刺史期间,曾组织增筑该桥。
且工林㟽虽是武状元,却很有文才,且工诗词,善书法,着有《永阳志》三十五卷,《永乐大典》《广东通志》《潮州府志》《宋诗纪事补遗》均录有他的诗作。
林㟽中状元后,曾在东塘建有“武状元坊”(后改为“状元坊”)。
三、文举特奏状元林石
特奏,也称恩科,为宋代科举名目。宋制规定,凡举人屡经省试或殿试未录者,遇皇帝亲自殿试时,允许由礼部贡院另立名册上奏参加殿试,及第者特赐本科出身,称特奏名,以别于礼部贡院合格奏名举人的正奏名。特奏名第一名即为特奏状元,也称特魁、恩科状元。特奏名后来也分文举、武举二门。南宋福清所出的二名特奏状元,均属文举(文科)。垍頭條萊
林石,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丙戌科恩科(即特奏)状元。据《三山志》记载,“文举特奏,林石,状元,字良显,居福清……”《八闽通志》卷14“福清县坊市”记载,“状元坊,宋时为林良显特魁立”。林石中 元后官职不详,由于目前史料不全,其事迹尚难以考证。
四、文举特奏状元王宗合
《八闽通志》卷14“福清县坊市”记载:“状元坊,在灵德里径江,宋时为王宗(合)特魁立。”这说明宋代在灵德里径江(今上迳)也有过一座纪念特魁的状元坊。頭條萊垍
据宋《三山志》卷32载:“嘉熙二年文举特奏,王宗合,状元,字遇父,贯绍兴,居福清。”《八闽通志》卷47亦载:“嘉熙二年戊戌科,特奏名第一人,王宗合,贯绍兴,居福清。”可为互证。
明如一《福清县志续略》卷6同样载:“嘉熙二年戊戌科特奏名,王宗合,字遇父,径江人,第一人,太学博士。”垍頭條萊
2. 潮州湘子桥是什么桥
真正的“断”桥在广东潮州就有一座,名字叫广济桥,当地百姓更喜欢称它为湘桥或湘子桥,因为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广济桥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降世修建的。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外,直面广济门城楼,东边斜对韩文公祠,这座桥梁最特别之处在于白天连成一条线,游客可以直接穿行而过,但一到晚上就“断成两半”,游客都会围在滨江长廊望江赞叹。
为什么呢?原来广济桥的两侧是由桥墩+亭台楼阁组成的实体桥,中间是原始江面,白天由十八艘小船并排连接,游客可以通行两岸,晚上梭船要拆开方便大船通过除了桥亭,广济桥上还有一些牌坊,其中一座牌坊有“民不能忘”字样。
广济桥上修建有望楼,是中国桥梁史上所仅见,这座桥梁还是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 潮州湘子桥来一首诗
免费,只须潮州市本地户口,带身份证到金龙大酒店---1楼领取。
以前是收费的,现在免费。4. 写潮州湘子桥的诗句
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万岁桥、青园桥、参佐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
宋元祐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现今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桥已不存在。
2、一说桥名“二十四”,或称二十四桥。
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录十五:“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红药桥之名出自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吴家砖桥在扬州西郊。
梁羽生采用此说,所写扬州竹西巷谷啸风家就在此桥附近。(见梁羽生《鸣镝风云
5. 潮州湘子桥来历
潮州牌坊街是中国牌坊最多、最密集的商业步行街,也是和广济桥、开元寺齐名的潮州名胜,这里不设检票口,不收门票,全天对游客开放。
牌坊街其实不是一条街道,而是太平路和周边拥有牌坊的街道的统称。这里特别之处在于石牌坊是明清风格,街道两侧的房子却是南洋特色的骑楼,两者混搭非但没有突兀感,反而有种另类美感。
传说潮州牌坊街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牌坊一开始是木质结构,后来才改木为石。传说终归是传说,潮州牌坊街有历史记载的古牌坊主要建于明清时期。
很多地方的牌坊主要表扬贞节和孝义,潮州牌坊街却透着浓浓的文人气息。
作为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兼原来的府城,潮州自古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城内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状元坊、四进士坊、柱史坊、三世尚书·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状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在这里,“状元”两 指的是林大钦。
6. 介绍潮州湘子桥的景色(100字内)
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 广济桥[1]城山,景色壮丽迷人。 广济桥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中国多处地方都有名为“广济桥”的桥梁建筑,其中广东省潮州市广济桥最为著名。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淳熙元年间(1174年)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炜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至绍定元年(1194年)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 卢沟桥绍熙五年 (1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亭”,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骠、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年)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牲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门(1842年)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 故有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二只牲牛一只溜”。條萊垍頭
7. 潮州湘桥古诗
湘桥春涨·淼淼奔澜势莫当
朝代:现代作者:李凌云
淼淼奔澜势莫当,建瓴倾泻望泱泱。
汀洲雾重山颜隐,岸舳风高龙雀翔。
梭链横江沉水底,铁牛昴首送云航。
浮光姽婳宜春霁,闪烁楼台映晓阳。
姽婳词
曹雪芹
清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轻行浮弹,明婳
Hash:19acc14ddc76fd9eddf9bdfe3eb0459fa1787c1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