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这座城市,他们都曾来过——曹植(6)
历代文人名士常来思陵冢游览、凭吊,品评这位才子的道德文章,评说他为淮阳写的《伏羲赞》、《神农赞》和千古佳作《洛神赋》。南朝大文学家庚肩吾曾拜谒曹植的陵墓,写下了哀婉悲凉的诗《经陈思王墓》:
公子独忧生,丘垄擅余名。
采樵枯树尽,梨田荒隧平。
宁追宴平乐,讵想谒丞明。
旦余来锡命,兼言事结成。
飘飘河朔远,飐飙飓风鸣。
雁与云俱阵,沙将蓬共惊。
枯桑落古社,寒鸟归孤城。
陇水哀笳曲,渔阳惨鼓声。
离家远来客,安得不伤情。
明人黄哲游过思陵冢,也写了《思陵暮蔼》,他在诗中对曹植的文才无比钦羡,对他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与惋惜。这首诗是这么样写的:
邺都雄盛日,英才妙七贤。
夫君照乘珠,五色丽且鲜。
西园倡华藻,东洛赋婵娟。
游鸾翔朝旭,芳渠映碧莲。
始协棣华美,宁虞豆萁煎。
桐圭空锡祉,银海闭阴泉。
白杨翳荆榛,狐兔穴其阡。
插图/梁伟 玄子
若有侵权 告知清除
山东出土一座墓穴,连下18天大雨,发现28块遗骨,专家:是曹植墓 曹植
引言: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上述引言出自《荀子·礼论》,根据这段话,于是便有了“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古人认为,人死后其实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就修建陵墓,里面甚至有一些陪葬品,这样死者就好像在阳间生活一样,而“事死如事生”其实就是说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样平等地对待。
古人死后一般讲究厚葬,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但是在三国曹魏时期,却一直有着薄葬的说法。上个世纪山省境内,就发现了一处墓穴,专家对墓穴仔细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里是曹植墓。但随后出现的一幕却让人十分困惑不解,墓中仅有28块遗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要从一个小娃娃说起。
专家发现曹植墓1951年的一天,在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把佩剑正在玩耍,却忽然被一个大人给拦住了。小男孩疑惑不解地望着大人,而大人也是微笑着向他索要手里的佩剑。当接过剑的一刹那,便已经知道这是一件古董,于是花了20元钱从小男孩手中购得,随后便交给了当地的文物管理委员会。
这位大人正是文物普查工作的人员,当这把佩剑现身的时候,当地的文物研究员便很快确定了这把剑非同一般。随后便火速赶到了小男孩的家中,一问才得知这把剑是在鱼山上挖出来的。
连续18天大雨既然鱼山能挖出古董文物,那么此处一定有个墓穴。于是考古队便开始进入山中,准备寻找历史文物,可是正当他们准备动土的时候,忽然天降暴雨,而且这场雨一连下了18天,从而还引发了山洪等自然现象,考古的进程也被迫延期。
但是多大的困难,也挡不住考古专家探索的脚步,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座古墓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随后专家在墓穴之中发现了132件文物,其中包括玛瑙、陶制的壶、陶制的动物、青玉等等,总体来说陪葬品还是十分简陋的。
那么这座墓的主人是谁呢?专家随后在墓穴之中发现了28块遗骨,然后联系历史和墓葬的风格,专家很快推断出这是曹植墓,而且这座墓建于233年,距离我们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一生文采飞扬,著名的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等等,还写出了著名的《七步诗》,其中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
曹植生前深受曹操喜爱,曹操也有让曹植当自己接班人的想法。后来曹操派给曹植带兵解救曹仁的任务,曹植却在前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曹操便十分生气,决定不再重用他。
28块遗骨让人不解那么专家为何断定这里是曹植墓呢?因为曹植曾被封为东阿王,曹植在东阿时,就经常来鱼山游玩,而且死之前还曾说有意葬于此地的心愿,而此处的墓穴就在东阿县的鱼山之中。
其实早在发掘古墓之前,这里就曾有一句民谣“破开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单八县”,这里所说的曹子建,就是曹植。那么破开了曹植墓,里面的物品却十分有限,从这一点上可以反映出曹植生前还是十分简朴的,死后的陪葬品也十分简陋,这也和当时曹魏时期的薄葬习俗有关。
比如曹操就曾颁布了一道《终令》,里面记载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但是随后发现的28块遗骨,却让专家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来说,此处是曹植的墓穴,应该有完好的棺椁和尸骨才对,但是专家在棺椁之中,仅仅发现了28块遗骨,那么其他的骨头去哪里了呢?
对此有的专家解释说,这座曹植墓,很有可能之前就有人来光顾了,如果此说法成立,那么墓中也许还有很多陪葬品,如今已经音信全无。而为什么某些人要把曹植的遗骨随意丢弃,一直是个谜团。专家想到这里很是气愤,毕竟如果完好的遗骨还在,就能破解曹氏家族的密码。
这也不得不说,曹植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死后依然被人如此对待,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1998年,山东省文物局特地拨出一笔款项,用于对曹植墓的修建,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座陵园,并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语曹植墓其实从挖掘之初,一直到初现真容,都是疑点重重。为何在挖掘之前,要连下18天暴雨,难道真是普通的自然灾害,还是有什么特殊的暗示?为何曹植墓只有28块遗骨,那些抛弃曹植遗骨的人是何用心,如今这些谜团早就淹没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不过如今的曹植墓得到了保护,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毕竟三国时期所发现的古墓少之又少,曹植墓的发现,对于历史专家研究三国时期的背景,有了一个很好的现实依据。
今日话题:你认为曹植墓中为何仅有28块遗骨,因何在挖掘前连续下18天暴雨?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交流。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国学大观园
才高八斗、坑爹绿哥的曹植,墓地在哪,现状如何 曹植
【简历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由于其生前为陈王,去世后谥号为“思”,故又称其为“陈思王”。
曹植自幼才思敏锐、聪慧过人,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每次进见曹操都能应声而对、出口成章,加之其坦率的性情、过人的才华、简朴的生活,因而备受曹操的青睐,于是常将其带在身边。
【文学成就】
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集大成者,曹植的文学成就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便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而将其与曹操、曹丕并称为“三曹”。
曹植不仅在诗歌上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创作上也尽显其笔力雄健、辞藻华美之才情。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曾对其作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足见其才华横溢、卓尔不群。
曹植的文学创作,以220年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歌颂个人的理想抱负,字里行间洋溢着积极乐观、唯美浪漫的情调。后期的诗歌创作则表达了作者理想和现实矛盾引发的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典雅,又蕴含了《楚辞》窈窕深邃的意蕴;既继承了汉乐府的写实手法,又沿袭了《古诗十九首》绮丽悲远的情调。
【坑爹绿哥】
铜雀台落成后,曹操带领儿子及朝臣们领略铜雀台的雄浑壮观和恢弘气势。并命儿子们写文章,赞颂铜雀台的雄伟壮丽。曹植略加思索,挥笔而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登台赋》。
此赋开篇描写铜雀台的恢弘气势及壮丽景象,用衬托的手法,写曹操统治下的繁荣昌盛,进而将曹操的丰功伟业与齐桓、晋文公的事迹相比,并用日月光辉反衬曹操的政绩斐然,让人倍感拍马之嫌。
俗语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曹植的《登台赋》很受曹操的喜爱,从此曹操便认定曹植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篇辞藻华美的《登台赋》竟然被诸葛亮用之挑拨吴国和曹操的关系。
熟悉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智激周瑜时把《登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来激怒周瑜,坚定其与西蜀联合作战的决心。
后来杜牧在《赤壁》一诗中,给此事带来了“锦上添花”的功效。原文如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大胆的八卦和肆无忌惮的假设,意在言说,如果没有东风的援手,恐怕二乔就会被抓到铜雀台供曹操享乐了。因此说曹植的《登台赋》无意间使一代枭雄的曹操变成了好色之徒,这不是明显的“坑爹”吗?
曹植的《登台赋》于无意间成了坑爹佳作,而他流传千古的《洛神赋》给了文人骚客们更多想象空间,于是骚客们便把“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对号入座地认为是曹丕的夫人甄姬,不觉间就“绿”了哥哥曹丕。
【忧生之嗟】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后曹叡继位,也即后来的魏明帝。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因此就多次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
或许是因为才华过人,冷静理智的曹叡对曹植的恳请只在表面上给予嘉许,实则加重了对他的防范和限制。在后来的12年中,曾被迁封辗转多地,最后在陈郡(现在的河南淮阳)定居下来。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38岁的曹植再次被迁封东阿;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又被改封陈王,并于同年11月在忧郁中病逝,遵照其遗愿后人将其葬在东阿鱼山。
【墓地疑云】
关于曹植墓的所在位置,史上有记载的共有四处。一是位于山东东阿鱼山的曹植墓,由于曹植生前被封为东阿王,其在东阿时常登鱼山览胜景,并有长期安寝在此的愿望,曹植死后其儿子遵照遗嘱将其安葬在东阿的鱼山镇鱼山村。
二是位于河南省淮阳县的“思陵冢”,史料记载,曹植晚年被改封为陈王,食邑3500户,改封陈王的同年11月即死在这里,于是思陵冢便成了曹植的最终归宿。
三是位于河南开封通许县七步村的曹植墓,之所以认为是在七步村,是因为曹植在雍丘生活时间最长,而且此地又是著名《七步诗》的诞生地,因此说此地为曹植的埋骨所在。
四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八斗镇,八斗源于谢灵运称赞曹植才华时的用语,云“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故八斗镇取八斗为名。
【真伪考证】
以上四处说法貌似均有依据,那么究竟哪个地方才是曹植的墓地呢?似乎谁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一般认为,位于山东东阿的曹植墓才是其真实墓冢。据说这是根据“正史”《三国志·曹植传》得出的结论。
然而葬于此处的疑点又比较多,且不说曹植墓究竟在哪,我们先看一下曹操墓的七十二疑冢说,根据《三国志·魏武帝纪》及曹操的《遗令》所述,认为曹操墓葬于高陵(河北临漳县境内),然而根据河北临漳县资料记述,始终找不到曹操墓的确切位置。然而在曹操的故居,安徽亳州却真实地存在72疑冢。
防人盗墓,是72疑冢的出发点。而曹植毕竟是一代王侯,根据其父的疑冢经验,墓冢防盗也应是首当其冲的问题。那么葬于鱼山的曹植墓是否也是一种假象呢?需要有待后人进一步考察。
【墓地现状】
那么四座坟墓究竟谁是谁非?依据现有资料和史料记载,多数人认为位于山东东阿鱼山的曹植墓,才是曹植的真正坟墓。
东阿曹植墓室由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组成,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51年曾出土文物132件,除玛瑙珠、玛瑙泡、青玉璜等珍贵文物外,其他大部分为陶制器皿。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山东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曹植墓进行了修缮,并建成现代的陵园。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