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十大漂流排行榜 奇石峡漂流上榜,八旗漂流排名第三

1、抚顺红河峡谷漂流

4A景区

红河漂流景区,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双长线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内,素有“东北小三峡”之称。景区规划面积4000公顷,以其原始性、刺激性、参与性、大众性等几大独有特征,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漂”;区内经河水多年切割而形成的“U”字型峡谷,谷内河水丰盈清澈,两岸森林茂盛,使漂流途中时而悠闲自在、时而有惊无险,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双长线红河谷国家森林公园

2、圣谷美地漂流

圣谷美地漂流坐落于美丽的庄河云山蛤蜊河,全长10余公里,漂时3小时,是辽南地区规模大,河段长,河水清,具特色的峡谷漂流。蛤蜊河依山而成,循山势潺潺流淌,全长50多公里。圣谷美地漂流选择了风景秀美、水势湍急的10余公里河段,漂流而下,时而浅滩戏水,时而激流直下,给游客带来难忘的体验。蛤蜊河的起点在步云山与老黑山脚下,起源于东北第一泉,四面青山环绕,水质清澈见底,是理想的夏日冷水浴场。游客在漂流过程中可尽情湿身,享受玩水乐趣。

地址: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步云山温泉村

3、八旗漂流

八旗漂流被誉为“中华满乡第一漂”的八旗漂流区,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苏子河中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距抚顺市区90余公里,乘车经202国道东南公路1小时即可到达。漂流自东而西辗转而下,水流缓湍不一,流程10公里,下两端水流落差14米,水流量每秒60立方米,水量充沛,不受旱季影响,是佳的漂流水域。漂流中观山戏水,惊险刺激,徜徉于山水之间,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令您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乐不思所。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4、安平河漂流

安平河度假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境内,距离丹东市内仅三十公里。坐落在美丽的安平河畔上。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度假区内游山玩水、陶冶情操,让您完全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 !安平河度假区内的娱乐项目有:漂流、自然游泳场、广场卡拉OK、自带烧烤区等。另外,这里配有会议中心,、餐饮、客房等设施。安平河度假区内的极限运动——漂流,紧张刺激,乐趣无穷。全长7.5公里,需要时间90分钟。在漂流过程中可以观山水美景,打水仗,到达终点后有专车接回到起点。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境内

5、九水峡漂流

九水峡漂流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长岗子村,属安平河中下游,因河道在山谷里绕了九个大弯,得名九水峡。景区内奇峰、秀水怪石、丛林,仪态万方。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漂流河道全程6.6公里,航域水深0.9米,河宽平均20米,惊险处落差达4米。漂流航道蜿蜒曲折、时缓时急、时收时放、节奏明快。三段有惊无险的刺激漂段、三段流水湍急的搏击漂段、三段行舟入画的舒缓漂段、三段峰险水绿的幽溢漂段,可谓是精彩纷呈。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岗子村安平河中游

6、黄椅山火山大峡谷漂流

黄椅山火山大峡谷漂流全长4公里,河面宽阔处达百米。水质清澈,水流湍急,河两岸绿树掩映,火山岩隐于树荫,山水相映,景象万千。游人沿火山大峡谷顺流而下,清澈见底的蒲石河水托着橡皮筏,乘载着游客一路洒下欢声笑语。风平浪静处,三五知己拉开架势享受着水上酣战的乐趣;湍流时皮筏被浪花托起又放下,游人的心波涛起伏惊险刺激。一条蜿蜒流动的河,延伸在峡谷坚硬的腹地。乘着橡皮艇顺流而下,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漂流其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期待--期待刺激!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城西郊5公里处

7、十八滩景区漂流

十八滩漂流景区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清王朝发源绵延之地。距离省会沈阳市仅9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十八滩漂流全程长5.2公里。河道九曲十八弯,激流冲击着山石溅起层层水花,橡皮艇在波峰浪谷中颠簸、跳荡,让漂流者尽情释放激情与活力。境内多山,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旅游区内郁郁青山、清清河水,天然景观独特,有“辽东小三峡”之美誉。十八滩旅游度假景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特点非常适宜温带植物的生长。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

8、苏子河漂流

苏子河漂流全长15公里,漂流全程近3小时。漂流中观山戏水、惊险刺激徜徉于山水之间,置身于自然怀抱的感觉,是其他娱乐休闲旅游中无法体验到的。坐在船筏上,沿途可欣赏到望石谷、洞上桥、奇峰山卧龙岭等景观。时而险滩横卧,时而湖面镜现 悠、惊、险、奇、绝是中华满乡第一漂的魅力所在。到此漂流心境豁然开朗、乐趣无穷。苏子河原名叫苏克素护毕拉,苏克素护满语的意思是鱼鹰,毕拉是河的意思。现苏子河漂流景区已经建成,成为了一个旅游度假的著名风景区。风景区面积大约6 平方公里。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

9、庄河天门峡漂流

天门峡漂流,作为英那河的源头,河道九曲十弯、水量丰富、水质清澈,漂流全长13.7公里,耗时3小时,是目前辽宁省内长的漂流。被游客称赞为“东北 漂”。漂流从起点到尾点的自然落差是91米,全程有12处激流点,有三分之一的河段落差大,水流急,弯道多,跌宕起伏,激情四溢,非常具有挑战性。漂流起 点双龙汇,尾点凤凰湖,寓意龙凤呈祥。两岸美景不断犹如置身山野图画,恍如步入人间仙境

地址:辽宁省大连庄河市仙人洞天门山

10、奇石峡漂流

3A景区

奇石峡漂流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刘家河镇蛟洋峪村,漂流河道长10.8公里,起点与尾点之间落差达85米,河道两岸群山巍峨、动植物资源丰富,河道内怪石嶙峋,两侧奇石林立,时值夏季,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急缓流几十处交叉衔接,九曲通幽,奇石峡因此而得名。秀丽的风景伴中下游小桥流水人家,日暮降临,炊烟袅袅,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奇石峡漂流景区距离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从沈阳出发高速151公里至刘家河下道,下高速口20公里即到景区,距离沈阳、鞍山本溪辽阳、丹东车程都在2.5小时以内。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刘家河镇蛟洋峪村

传奇盛京 | 皇城族脉之南征北战,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灭 八旗

版权所有:沈阳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

皇城族脉4-5

南征北战,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灭

同治三年(1865),山东高楼寨附近,一位精神恍惚的老将军,骑着一匹疲倦的战马,行走在路上。老将军已经多日没有合眼了,甚至他已经几十天不离马鞍,疲劳侵蚀入他的身体,他连马缰都有些拿不住,只得用布带拴在肩上驭马。

实在太累的话,他会被部将们劝下马来休息,但他又怎么能够睡着,他只是喝两大口巨觥烈酒,又要骑马追敌人。多年以后,东北以外的各式历史学家们还是读不懂,当年的僧格林沁王爷,为什么用这种刚愎自用、自我摧残的方式追击捻军。

同治二年(1864),僧格林沁受命镇压捻军,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成员,他与孝庄文皇后同宗,19岁起就出任各种显赫的官职,终道光一朝,皇帝对僧格林沁宠幸不衰,“出入禁闱,最被恩眷。”他与咸丰帝是表兄弟关系,咸丰对他仍旧宠荣有加,一直让他掌握清朝精锐部队的军权。

此次出征,僧格林沁又成功地瓦解了十几万人的捻军起义军。同治二年(1864)十二月初,僧格林沁亲自带领部队进抵湖北枣阳,进攻捻军的队伍,结果部队遭受重创。同治三年(1865)一月,僧格林沁追击捻军至鲁山,遭到捻军夹攻,麾下最得力的几位战将都临阵战死。僧格林沁在总兵陈国瑞的援救下,才得幸免。

鲁山之战后,捻军从湖北的襄城,转入河南省的新郑。同治三年(1865)二月十一日,尾随捻军的僧格林沁到达尉氏县城,之后一路追赶捻军的队伍,南下鄢陵,西进信阳,北上睢州。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僧格林沁尾随捻军之后穷追不舍,从豫西、豫中、豫东、豫南,又从河南考城追到山东,行程数千里,所率部队被拖得精疲力竭,在这一路上,“将士死亡者数百,军中多怨言”。

这样的状态之下还能否打好仗?这个问题似乎已不在54岁的僧格林沁考虑范围之内,他的心腹爱将陈国瑞的劝诫,也被他否决,他仿佛是要执意求败,带着他的近万名蒙古八旗军,就要与眼前的万余名捻军决一死战。酒,能给他一点点现实感,反而能够让他清醒一点,从而更深地激发出这名蒙古王爷的悲情……

蒙古人喜欢用“悲情”两字形容自己的英雄。当僧格林沁一次次喝下烈酒的时候,他一定会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在法库那一带放羊的情景,他会想起自己身上的成吉思汗家族的血统,想起在雍和宫里当喇嘛的伯父,想起在伯父的帮助下,他这个穷亲戚竟然意外地当上了科尔沁左翼后旗的郡王。最后,他会想起刚刚在战场上死去的得力部将。

在当时中国的战场上,号称是“南曾北僧”的两支精锐,给中国衰弱不堪的清军带来一点亮色,成为清朝可以倚重的“长城”。“南曾北僧”,已经不再单单靠智慧与兵法,更是靠着自身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才能够出人意料地拼凑起那条破碎的“长城”,打赢那些不可能获胜的战斗。南方曾国藩湖南人特有的近乎愚腐的意志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地战胜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军;北方僧格林沁的风格,则是一副在东北的蒙古人那种不要命的血气,不计后果的冲杀,最终剿灭了太平天国起义军,并在咸丰九年(1859),在中国战场上惟一一次战胜了英法联军。

在清朝,曾将历代名臣大将的画像,包括秦琼等历史大将一一画出。清朝也将朝廷认定的本朝英雄画出来,在后来故宫文绣阁展出的英雄谱之中,文臣最后一个是曾国藩,武将最后一个,就是僧格林沁。

当僧格林沁在中原一带,马不停蹄地追击捻军的时候,局势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捻军在进至黄河水套地区时,隐蔽在这里的各地起义军失散人员纷纷归队,使捻军人数骤然增至数万。捻军驰抵菏泽西北高楼寨地区后,就已形成了一个绝杀的包围圈,等待疲惫不堪的僧军。

同治三年(1865)五月十八日中午,僧军进至高楼寨,埋伏在高楼寨以北村庄、河堰、柳林中的捻军同时出击。僧格林沁率残部退入高楼寨南面的一个荒圩,捻军在圩外挖掘长壕。当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菏泽西北的吴家店时,被一名捻军战士杀死在麦田。

记得一位蒙古作家写作僧格林沁的死,写成他是自刎而死,显然,他很不情愿僧格林沁死在一名普通而偶然的士兵之手。这种写法虽然在照搬乌江边上的项羽之死,但是那悲壮的气息,却流荡出僧格林沁一生的悲情。

高楼寨一战,僧格林沁以下7000余人全部战死,长达282年的八旗军,在中国的战场上彻底结束了。当年,这支横扫李自成农民军的八旗军,最后被号称捻军的农民军全军歼灭了。从此当时的中国战场上,只剩下湘军、北洋水师等新军了。

历史上的英雄不怕死亡,因为在死后,他们还有一个漫长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存活着的过程。

僧格林沁死后,“两宫震悼,诏嘉其忠勇性成,视国事如家事,饰终典礼视亲王,从优议恤。命侍卫驰驿迎柩至京,上奉两宫皇太后亲奠,赐金治丧,祀昭忠祠,於立功地方建专祠,配享太庙,谥曰忠,预绘像紫光阁。”

僧格林沁,一位蒙古王爷,竟然得到了满洲王爷也难以得到的荣耀。清朝时,法库是科尔沁左翼郡王的世袭领地。当时的蒙古贵族认为法库四家子公主陵一带风水极佳,就选择这里作为家族墓地,僧格林沁早年嗣传成为科尔沁左翼郡王,科尔沁亲王魂归故里,享受着不朽的供奉。

“当我死去的时候,亲爱的,请别为我唱悲伤的歌。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罗大佑曾经翻唱过十九世纪田园诗人罗塞蒂的一首诗作。确实,当僧格林沁回到这片山丘的时候,便葬在这片林木青翠的山谷之中。这片舒缓的向阳坡地上,排列着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端柔公主陵、僧格林沁陵、使僧格林沁飞黄腾达的伯父特木尔喇嘛陵、僧林格沁的孙子温都苏陵。

这依次排列的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祖坟旁,僧王坟早年有看坟人十户,为阎、李、杨、刘、于等姓,随着悠长的时光,这里发展成为一个小型的村落。1945年春,僧格林沁的重孙媳妇陈玉珍曾来过僧王坟,砍伐了一些树木,这也是僧王后人最后一次来僧王坟。在僧格林沁占地70亩的气派陵园里,有内墙与外墙两层陵院,有碑楼、大门、过厅、更房、飨殿等古建筑群,陵园内有“肃静”“迥避”的官显牌,有僧格林沁的塑像,有牌位与祭器,有他所用过的宝刀马具……

不过,这最后的遗迹,只在1948年,当地几个中学生来游园时,在照片中留下了最后的印记。也就是在那年,在一个外号叫“潮六虎”的兵匪带领手下盗挖,后来地宫石料用于附近水库的的建设。

实际上,据当地文献记载,在此之前的1947年,“村农民会”的人,为了挖掘地下的财宝,就拆毁了殿堂和宝顶,打开了棺椁。除了挖掘财物,人们最关心的就是那个传说——僧格林沁被捻军割去的头颅,作为战利品,没有了头颅的僧格林沁安葬的时候,由朝廷派工匠用黄金铸成一个假的头颅放在尸体上。当人们闯入了地宫里,拉出僧格林沁的尸体时,人们可以看到尸体未腐、仪容安详,身上穿着朝服,杀死他的人,是一个右手使刀的人,在他的左胸上捅入致命的一刀,刀深有10厘米。

人们可能还会记得那部轰动一时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清朝的一个蒙古王爷在与英国使臣谈判时,因一语不和双方动起了手,蒙古王爷身手强悍,几下子就把英国使臣摔到了湖里,那个蒙古王爷就是僧格林沁。而咸丰九年(1859)的大沽口保卫战中,僧格林沁督军力战,取得大捷,击毁英军战舰3艘,致英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身受重伤。

《火烧圆明园》还有个令人震撼的情景:英法联军遭遇到蒙古八旗兵的进攻,他们用长枪与火炮,像屠杀一般成建制地消灭掉一批批的中国军队。而那个旗手仍果断地挥下旗帜,于是,又一批八旗兵骑马冲出,继而又被先进的枪炮屠杀。在成堆的尸骨面前,杀累了的联军指挥官都仿佛有点恻隐之心了……

这个情节,实际上是英法联军一名军官日记里的情景,他清晰地看到,那位“鞑靼军队”的旗手被炮击致死时,手里仍握着那杆旗帜。而这位旗手,正是僧格林沁手下的传令兵。

八旗蒙古 八旗

八旗蒙古是清八旗的三个部分组成。

八旗中的蒙古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蒙古旗,部分误称为“蒙古八旗”。

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蒙古产生于盟旗制度之前,与蒙古地区盟旗不同,直属清廷八旗编制。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满洲,而高于八旗汉军。

一八旗蒙古组织

八旗蒙古为八旗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误称“蒙古八旗”。旗色、官制与八旗满洲同,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满洲,而高于八旗汉军。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时,已编有蒙古牛录七十六个,并将部分蒙古人编入满洲牛录,分隶满洲大臣之下。

天聪初年,皇太极将新降蒙古人众及原编入满洲旗下之部分蒙古人另编蒙古二旗。

天聪九年(1635)正式编立蒙古八旗,每籍设固山额真(汉名都统)一人,梅勒章京(汉名副都统)二人,甲喇章京(汉名参领)二人,分统所属蒙古牛录(汉名佐领)。之后,续将归附蒙古人众编入,到崇德末年共有佐领一百一十七个、半分佐领五个。雍正年间增至二百零四个,遂为定制。

二八旗蒙古种类

八旗蒙古分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8个种类。

八旗“战则为兵,安则为民”

1.八旗蒙古是社会组织形成

八旗蒙古萌芽于1621年,始建于1633年,完成于1635年。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全部隶属于同一社会组织形式“八旗”之下。

2.八旗蒙古是军事组织形式

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清帝的亲军,其基本职能还应是一种军事组织。

三八旗蒙古作用

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王朝的奠基人,满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清太祖努尔哈赤,以祖上遗甲十三副起兵征讨尼堪外兰,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从明万历四十三年(1583 -1615)经历了32年战火磨炼的努尔哈赤正式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八旗制度。

八旗蒙古萌芽始于天命六年(1621)。此时蒙古旗人被编入八旗满洲:“镶黄旗满洲都统国柱佐领。系勋旧佐领。国柱始祖顾尔布什,原系蒙牛夸尔夸贝子。太祖皇帝时,率部众来归(1621年,天命六年),封为“驸马”,授为三等子,将部属之众成立佐领,属于白虎赖管理……于康熙九年分为两个佐领时,将部属满洲三十家、蒙古十家,分与察哈尔蒙古诺门达来之子,一等侍卫和尚管理”。引文表明此时八旗满洲中己出现了蒙古牛录。

四八旗蒙古规模

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时先只编有“蒙古二旗”;称为“右营”和“左营”,1634年又将这两个旗的人丁划归代善、济尔哈朗等所辖的满洲八旗中。到1635年(清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征讨察哈尔,漠南蒙古大部分归顺后,皇太极将原属于满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录再加上新来的内外喀喇沁蒙古合编成八旗蒙古”,人数约七千八百多人。旗色官制与“八旗满洲”同。据记载:当时蒙古壮丁共有16953人,分编为十一旗、其中,古鲁思辖布、俄木布楚虎尔和耿格尔、单把四人所辖的三旗有9123人“仍然隶属于原来的‘八旗满洲’下”。

这就是说八旗蒙古的建立是始于1633年,完成于1635年,晚于八旗满洲(始建于1601年,完成于1615年),早于八旗汉军(始于1631年,清天聪五年,仅一旗,完成于1642年)。建制时间尽管不同,但无论是八旗满洲也好,八旗蒙古也好,八旗汉军也好,全部隶属于同一社会组织形式“八旗”之下,统由清最高统治者统帅。特别是在清世宗胤禛高度中央集权以后,更是如此。可以概括为:皇权→旗政→人兵(满,蒙、汉、布特哈……)这个形式,正如《八旗通志·序》上说的:“太祖……肇建八旗,以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一样。换句话说:八旗制度,包括八旗蒙古,是“以旗统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

五八旗蒙古军事力量

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满清的亲军,其基本职能还应是一种军事组织。

每逢行军作战,“地广则八旗并列分八路。地狭则八旗合一而行,队伍整肃,节制严明”。例如,1642年在八旗的主要组织规模刚形成之后,十月,皇太极调用空前雄厚的兵力,第四次入犯明境,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内满洲、蒙古、汉人二十四固山各固山额真官军一半,外番蒙古兵一半往征明国。毁边关入,纵横无敌”,通燕京,下山东,克城“共八十八”,“俘人畜九十二万三百”。明人称为“壬午虏变”。这里所指的“二十四固山”,即含八旗蒙古。不仅入关前(1644)八旗蒙古承担着军事上征战,厮杀的使命,即便入关后也是如此。

六八旗蒙古人员

清朝定都北京,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屯驻在北京及附近的八旗兵丁称为“京旗”,而被派遣到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和军事据点驻防的称为“驻防八旗”。今据1851年(咸丰元年)曾国藩说:“八旗劲旅,以强半翊卫京师,以少半驻防天下”。

据光绪《会典》所记佐领数目:满洲681,蒙古204,汉军268,共有1153个佐领,每佐领姑以200人计算总数在22万人以上。又据京旗占60%,驻防占40%的比例来估计,知八旗蒙古中驻京八旗蒙古在24480人,驻防八旗蒙古在16320人。

继八旗蒙古的建立,皇太极把旗的编制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把蒙古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内蒙古二十四部,陆续编为四十九旗,这种旗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民事与行政。以后,由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朝廷指定的会盟处),作为中央对旗的监督机构,“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发布政令”,“盟长主要是(各旗)会盟的召集人”。内蒙古四十九旗,设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盟。通过盟旗制度实行分而治之,把广大蒙古人民固定在各自的区域中。

七八旗蒙古成员

内蒙古各旗也有兵丁,但就其性质而论,近乎于民兵。尽管内蒙古许多部旗在清统一或维护统一的战争中出力甚多,但战后,他们又在一个固定的地域中生产、生活了,而不同于入关后职业性的八旗军。内蒙古各旗设扎萨克(旗长),多为世袭,向上对口是处理少数民族(以蒙古族为主)事务的理藩院和驻防节制将军。而八旗中,每旗一都统,直对军机处。内蒙古六盟四十九旗,外蒙古八十六旗(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的颜色没什么规定,因为他们无论如何善战,也是杂牌军。

八八旗蒙古与外藩蒙古区别

八旗蒙古与蒙古的盟旗设置区别,皇太极把“旗”的编制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后又由旗组成“盟”,蒙古的“盟”、“旗”建制与八旗蒙古不同,其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的民事与行政。是有一定自治权的地方区划。

九八旗蒙古与八旗察哈尔区别

蒙古旗与八旗蒙古易混者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内的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的名称与现行体制同。上述三旗在清时也的确是八旗的建制和驻防地域,但那里的八旗属于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反清失败后被康熙帝改编的八旗察哈尔。

此八旗为康熙十四年(1675)置,称口外游牧察哈尔八旗,初为总管级,属在京蒙古都统兼辖。乾隆二十六年,改置察哈尔都统(八旗都统为从一品大员),驻张家口。此八旗中只保留四旗三名(正镶白旗二旗合名),右翼的四旗已经不存在了,地域当在乌兰察布盟的凉城卓资、察右前、察右中、察右后、集宁化德各旗县之地。

八旗蒙古的意义

八旗蒙古促进了全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八旗蒙古的编立,表明了八旗制度的基本完善和全面确立,不但极大的扩充了清政府的兵源,有利于和明朝的作战,而且也从根本上加强了对东北各民族行政统治和管理。进一步壮大了清王朝的实力。

八旗自由行旅游攻略

  • 辽宁十大漂流排行榜 奇石峡漂流上榜,八旗漂流排名第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步云山温泉村3、八旗漂流八旗漂流被誉为中华满乡第一漂的八旗漂流区,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苏子河中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距抚顺市区90余公里,乘车经202国道东南公路1小时即可到达。地址: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岗子村安平河中游6、黄椅山火山大峡谷漂流黄椅山火山大峡谷漂流全长4公里,河面宽阔处达百米。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8、苏子河漂流苏子河漂流全长15公里,漂流全程近3小时。被游客称赞为东北漂。


    2022-08-08
    913 92
  • 传奇盛京 | 皇城族脉之南征北战,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灭

    版权所有:沈阳市旅游委员会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皇城族脉4-5南征北战,最后一支蒙古八旗的湮灭同治三年(1865),山东高楼寨附近,一位精神恍惚的老将军,骑着一匹疲倦的战马,行走在路上。老将军已经多日没有合眼了,甚至他已经几十天不离马鞍,疲劳侵蚀入他的身体,他连马缰都有些拿不住,只得用布带拴在肩上驭马。实在太累的话,他会被部将们劝下马来休息,但他又怎么能够睡着,他只是

    2022-03-19
    1105 49
  • 八旗蒙古

    八旗蒙古是清八旗的三个部分组成。八旗中的蒙古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蒙古旗,部分误称为“蒙古八旗”。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蒙古产生于盟旗制度之前,与蒙古地区盟旗不同,直属清廷八旗编制。惟地位略低于八旗满洲,而高于八旗汉军。一八旗蒙古组织八旗蒙古为八旗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误称“蒙

    2022-03-06
    1181 67
  • 乾隆皇帝南巡 安保工作全部由满蒙八旗负责

    撰稿:金世钝中国传统的汉族王朝中,皇帝的巡幸活动并不常见,因为类似活动往往都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明朝皇帝如嘉靖、万历等,他们非但没有出过北京城,甚至紫禁城都没有出过。而契丹、蒙古、满洲帝王却喜于巡幸,巡幸或说巡游对北方少数民族帝王来说司空见惯。以辽朝为例,当时辽帝仍按先人习惯四时转徙,即所谓春水秋山,冬夏捺钵的四时捺钵制。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是巡幸文化的集大成者,尤其六次南巡更成为乾隆

    2022-02-22
    38 97
  • 为什么说清朝八旗军被过度神化了?看看这场大战就知道了

    关于明清历史的讨论总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对于满清八旗军战斗力的神化,似乎每次战斗他们总是付出很少的代价就能击溃数量多出己方数倍的大顺大西军和明朝军队,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出现这一奇怪的论调最典型的就是关于山海关大战的讨论和研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似乎李自成大军一见到八旗军就四散奔逃,然而李自成大军的主力是之前投降的前明军,哪怕是老营也是以因为欠饷而哗变明朝边军士兵居多,换句话说李自成

    2022-01-31
    206 26
  • 晚清八旗铁血骁将:将陈玉成逼到绝境,后被枪支爆头而亡

    1644年4月,多尔衮率八旗劲旅联合吴三桂在山海关一片石与李自成大顺军展开激战,大获全胜,并乘势入关。此后,八旗劲旅日行千里,四处追杀农民军和南明军队,所向披靡,号称“满万不可战”。不过,康熙年间,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已经没了昔日之威风,慢慢沦落成绿营军替补。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八旗子弟一败涂地,在武昌、南京两次大战中被团灭,一点脾气都没有。八旗子弟虽然没落,但其中也不乏能征善战之

    2022-01-29
    73 9
  • 康熙北狩,不仅仅是喜欢打猎和锻炼八旗,更是为了视察蒙古各部落

    北狩是指康熙帝到塞外行围打猎与视察蒙古各部落的一种政治兼娱乐活动。康熙帝把北狩作为团结、分化和恐吓蒙古各部落所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以达到自己巩固北边疆域的目的,从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至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基本每年都要举行。清代,蒙古分漠南(即nei蒙古前身)、漠北(亦称喀尔喀)和额鲁特三大部分。早在努尔哈赤时期,漠南蒙古就陆续归附了当时的后金政权,成为后金政权夺取

    2022-01-07
    1148 42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