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文化创意载体 巴林石展览馆

巴林石博物馆始建于1995年,巴林石博物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14750㎡,地下部分1270㎡,框架结构为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屋面为折现形状,建筑最高点27米。馆整体结构独特,装饰瑰丽,环境优雅,是收藏展览巴林石精品、宣传推广巴林石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展览馆,也是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巴林石博物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市级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林右旗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巴林右旗青年文明号形象窗口单位。

巴林石博物馆,分五大展区分别展览巴林石原矿石、巴林鸡血石、巴林石雕工艺品、巴林石印章、巴林石图案石等上千件的巴林石精品。自建馆以来,巴林石博物馆深受国内外宝玉石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和青睐,显示了其独特的韵味和质压群芳的尊贵,提升了中华石文化的品味,为深入研究中华石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巴林石博物馆以宣传推广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载体,以争创文明优质旅游景区为发展目标,以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为历史背景,把巴林石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融为一体,与全国各大旅行社联手合作,积极开通全国各地旅游路线,树立企业文化理念,大力宣传推广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开创了一条社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发展道路的巴林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服务窗口。

到如今巴林石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次中国巴林石节,参加了国石展、国际奇石节、国际珠宝展、国际集藏博览会等25 次规模化展览,展品荣获300多个金奖、400多个银奖。通过展览交流,提高了巴林石的知名度,弘扬了巴林石品牌,让巴林石插上文化的翅膀,走出产地,走向世界。

所属地区:巴林右旗

景点级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点类型:博物馆

最佳时间:5-10月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

联系电话:13514768255 13754139819 13848976566

详细地址:巴林右旗大板镇索博日嘎街西段北侧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核心地段,

门票:30元(全年均为30元)

“叶蜡石”~巴林石 巴林石

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

巴林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山田黄”之尊,溶“昌化鸡血石”之艳,蕴“青田封门青”之雅的印坛奇葩,其评价正可为巴林石之写照。

巴林福黄石

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凤毛麟角,珍贵至极,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

巴林鸡血石

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历来就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说法。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犹如红霞映月,锦上添花。新近开采大块鸡血石,其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可人,分外夺目。其大小为国内最大,被称为“中国鸡血石王”。

巴林彩石

其彩色图案以天然见长,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美丽奇妙。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

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

一无二。

巴林冻石

石质细润,同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

巴林图案石

巴林石图案石是指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地质作用交代不彻底,从而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景物图案奇观,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凡出现人物、动物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种图案,不分质地、颜色,均归于此类。

巴林石石艺是巴林石的自然生成同人们的审美创造相结合的艺术。它把天工造物之奇与人工雕饰之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

巴林石雕刻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作品发现,如前面提到的红山文化的鸟形玉玦、勾云形饰牌、纺瓜等等。而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巴林石的雕刻艺术又经历了两个高峰期。

一个是到了辽代,由于辽国的统治政权在政治上“因俗而治”,在文化艺术上扬长避短,随着上京、中京等五京的建立,进行了一系列宏伟密布的文化设施建设。大量的寺庙佛塔、陵墓的修筑,石窟寺的开凿,许多风景名胜的开辟,使辽国的文化生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文化艺术,巴林石雕刻由此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作品以“端庄纯朴、丰厚挺健”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社会风貌。

在继承中原文化传统中,又富有北方民族所追求的理想气质,富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和民族风俗。反映到佛雕上,雕刻家们通过对佛教经文的理解,准确地把握了佛的形象特点,从造型到神态,从面容到到衣饰,经过精雕细刻,突出了个性形象,在继承唐代基础上,有了成功的创造。

反映到装饰小件上,辽代作品多以再现静态的动物见长,并在雕刻手法上有独特之处。如前面提到的巴林石玉兔,通过加一个底座,使雕件的整体有了一个稳定感。通过兔身臀肥尾短、两耳后贴的隆曲变化,增加了动物的动感。通过用精线条刻划动物的器官,又形成了极为粗犷的草原风格,与宋代小家碧玉般的精雕细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它一些作品,也都以粗犷豪放、简洁明了见长,使人明显感受到草原民族的气韵。

巴林石出现了又一个雕刻高峰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巴林石的开采已步入正轨,品种的增多,为雕刻家们挑选石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北方地区强悍粗犷,浑厚朴素的民风为雕刻家们注入了特殊的风韵,更多的巴林石雕刻作品进入了中国乃至国际市场。“驯马”、“草原小英雄”、“月夜群豹”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随着寿山、青田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巴林石雕大有取而代之、独领风骚之势。

体现这一高峰期的新杰作是在1997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巴林右旗美术公司用鸡血石雕刻了一匹骏马,这一雕件无论是石料选择、艺术造型、雕刻手法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而被作为礼品赠送香港特区政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

近两年,巴林石的石雕作品又两次参加了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评选。赤峰市雕刻家刘林阁先生创作的“天鹅壶”获银奖,“驼龙链章”获铜奖,“蜗牛”获优秀设计奖。赤峰市微雕艺术家包英志创作的“唐宋八大家”名篇获银奖、“前赤壁赋”获铜奖。李矛矛先生创作的“十八罗汉”获铜奖,“秋鸣”获最佳设计奖。巴林石雕刻艺术方兴未艾,可以预料,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还会出现更丰硕的成果。

巴林石雕刻石质细腻,用料考究,风格鲜明,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已成为中国石雕艺术中的一个独立门类。要想在巴林石上雕刻出高档次的好作品,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相石设计  

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要在巴林石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物象,首先必须经过严谨的艺术构思,对待雕的巴林石料要进行仔细揣摩,把巴林石的质、形、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住相石的看形、研质、观色、查纹四个关键环节:  

看形。

巴林石形状千差万别,很难定形。仅能大体分为方、扁、圆、锥等几种几何形态。

依据形状研究其适宜创作的题材,确立雕刻的主格调。一般说来,长方和扁圆的场面相对开阔,纵横皆宜,收放有度,适合于各种雕刻,其构图灵活性大,既可细腻,又可奔放,是最佳石形。扁平则受制不宜进行立雕,可进行浮雕、平刻等。

作品的朝向也值得认真研究。以石形而论,一般选择突起不平的部分作正面,将平板凹陷的作为背面。如雕刻卧放的作品,则将平板的一面作为底面,将突起的一面向上方,以便于物象层次的安排。巴林石开采出来后一般石块都比较大,因面取舍的余地也比较大,易于进行群体组合设计。但也有一些块比较小的石头,而且常常是质量越好的石头块越小。只要认真揣摩,小有小的用处,也能设计出精品。  

研质。

研质包括分辨品种、确定石性两方面。分辨品种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根据品种的优劣而采取不同的加工手法。

对于鸡血石、福黄石等名贵石料则尽量保持原态、保留其自然美,冒然加工则会明珠暗投。对于一般石料则可根据构图需求加大取舍。

巴林石石性可分为绵、脆、杂三类。

绵者,石质细腻温润,柔滑而有韧,裂纹少,可雕琢,抗风化能力强,是雕刻的理想原料,可尽情施展技艺;

脆者,石清冷,含水量大,裂纹细微而密集,容易风化,处理不好会自行开裂,雕刻时应倍加小心;

杂者,石质砂钉绺裂较多或与岩石附着,应有价值较低,雕刻时应尽量剔除干净。但若能以岩石为背衬,动用巧雕手法,构图结构清新明快,也能雕刻出别有一番情调的好作品。砂钉有绵砂、团砂、点砂之分。

绵砂是指石料中未完全高岭石化的部分,硬度不高,多呈筋络状夹杂在石色之中。分布范围很散,难以彻底清除,可将其刻制成适当的景物,如花朵中的蜜蜂等。团砂是指成团成片的砂质。质坚色杂,通常的办法是整块凿除,也可动用到景物中比较粗糙的部分。点砂是指巴林石中的石英细砂粒或金属矿粒,硬度很高,难以受刀,但很容易被剔除。  

观色。

巴林石色彩繁多,或黄、或白、或红、或各种色彩相互交错。

在相石时,要把色彩明快的一面放在正面,把色泽不好的一面放在背面或作为底座。要注意突出一种主色调,确定一个主旋律,使其它色调整为陪衬、点缀,让景物适于主色调,并围绕其展开,其它色调仅能一带而过或作为俏色手法予以展示。

有时石料中的颜色界线不够明显,色彩的对比也不强烈,或者作品中需要突出的部分却没有理想的颜色。

雕刻时可让这部分的景物与周围的景物分割开来,保持一定的距离,借助空间和投影来增加用色的效果。俏色要根据构图的景物需求来设计选择,不可乱用。用得好能有画龙点睛、妙笔生花之妙,用不好则反受其害画蛇添足。 

查纹。

巴林石之纹大致包括色纹、冻纹、绺纹、裂纹等。

色纹即由于色彩差异而形成的各种天然图线,如现藏于巴林奇石馆中的“盘石雄风”、“笑猫”、“水中明月”、“通天河”等,这都是色纹自然形成的天工杰作,不宜破坏其原始面目,但那些粗劣纹线则应予以清除。另外巴林石的色纹还形成了一些特殊品种,如“水草冻”、“米穗冻”等等,设计时也应尽量予以保留。

冻纹是由于地质形成的多期性和继承性,后期胶质填充前期裂纹而形成的,对于冻纹要予以特别对待,构图时要充分考虑,避免景物中断,若能将冻纹充分利用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绺纹是巴林石在形成过程中杂质填充裂纹而形成的。绺纹一般呈灰色或黄色,影响作品的质量,雕刻时应予以清除;

裂纹是在开采、托运时因震动或风化而在石料上形成裂隙,与原料质地有极大关系。“绵料”一般裂纹较轻仅存于表面,可用黄蜡封住,不会过于影响石质。脆料裂纹相对较为严重,有的难以用黄蜡封粘,影响原料的块形,需在相石时予以特别注意。通过相石做到胸中有数后,即可进行设计。

一般情况下要先设计出效果图,反复修改后再按图雕刻。也可先塑造一人泥塑,以观看其立体效果。

有把握的可直接在石头上动刀。不管采取哪种设计方法,都只能是概略布局。在创作中,作者还需随机应变,适时进行个体修改,以适应料石内部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原设计方案。

来源:小刺梨的空间,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巴林石自由行旅游攻略

  • 巴林石文化创意载体 巴林石展览馆

    巴林石博物馆始建于1995年,巴林石博物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14750㎡,地下部分1270㎡,框架结构为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屋面为折现形状,建筑最高点27米。馆整体结构独特,装饰瑰丽,环境优雅,是收藏展览巴林石精品、宣传推广巴林石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展览馆,也是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巴林石博物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市级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林右旗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巴

    2022-01-07
    1683 33
  • “叶蜡石”~巴林石

    巴林石隶属叶腊石,石质细润,通灵清亮,质地细洁,光彩灿烂,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巴林福黄石质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瑕,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鸡血石,有“草原瑰宝”之美誉,该石温润脆爽,软硬适中,宜于镌刻,是石中妙品,令人在玩赏之余,不禁产生丰富的遐想,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有人称巴林极品石是集“寿

    2022-01-07
    995 55
  • 这里多种自然景观荟萃,人文古迹不同寻常,还是巴林石的产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位于大兴安岭南段山地,赤峰市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等。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新中国建立后,巴林右翼旗更名为巴林右旗。巴林右旗境内有山地、草原、沙地、河流、湿地等各种地貌,多种自然景观荟萃;巴林右旗还是辽代的故土,契丹族的发祥地,境内人文古迹多与“皇家”有关。同时,巴林


    2021-10-09
    885 36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