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府旅游 千年顺庆府

导读:顺庆府旅游 千年顺庆府 1.千年顺庆府 2.顺庆府是现在哪里 3.顺庆府历史 4.民国顺庆府 5.明朝顺庆府 6.四川顺庆府 7.清朝顺庆府 8.清朝顺庆府在哪里 9.川北道顺庆府 10.顺庆府和保宁府

1.千年顺庆府

南充市现辖3个市辖区,分别是: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分别是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代管阆中市阆中市。

一、3个区

1、顺庆区

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宋置顺庆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设县级区为顺庆区,2014年,顺庆区幅员面积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区建成面积达55平方公里,顺庆区辖18个乡镇,1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户籍总人口64万,常住人口85.5万。

2、高坪区

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境南部,城区东部,汉置安汉县,隋设南充县,1993年由南充县改为市辖区,2013年全区面积806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7个街道、12个镇、13个乡。高坪自古即以果州著称,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

3、嘉陵区

位于嘉陵江西岸,嘉陵区是国务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并与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嘉陵区管辖6个街道、22个镇、18个乡,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70.48万人。

二、5个县

1、营山县

南充的东大门和交通次枢纽,自唐以来已有1400余年置县历史,全县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办,53个乡镇。2016年,全县总人口93.3万,县城常住人口23.8万,政府驻地绥安街道。

2、西充县

东邻顺庆区,管辖15个镇、29个乡,县城北距南充市区直线距离25公里,是南充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西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3、南部县

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1041个,社区70个,总人口132万(2012年数据)。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4、蓬安县

地处嘉陵江中游,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距成都230公里、重庆200公里,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下辖县,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公元1913年蓬州更名“蓬安”,总人口73万,辖39个乡镇。

5、仪陇县

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南朝置县,101、203省道,S2成巴高速公路、巴广渝高速公路和阆仪营高速公路贯穿仪陇县县境。仪陇县是农业经济县,盛产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红苕,特产酱瓜(主要外销)、黄酒、兔肉远销省内外。

三、一个市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21个乡、2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59192人(2016年)。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2.顺庆府是现在哪里

清代总督直辖的绿营兵称为督标,巡抚直辖的称为抚标标的统领官称为中军,督标的中军由副将,抚标中军由参将担任。中军的性质相当于总督、巡抚的卫队长和副官长。

3.顺庆府历史

南充地区。广安建市前,特别是成立地区前,广安是属南充地区管辖的。南充地区辖现在广安市辖的岳池,武胜,及南充的营山,西充,蓬安,南部,仪龙,阆中等县市。南充又 果州,顺庆府。是川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在广安建市前还被称为三总故里。总设计师邓小平故里,总司令朱德故里,总参谋罗瑞卿故里。

4.民国顺庆府

春秋时期,达州属于蜀地,归当时的巴国管辖。公元前316年,秦国灭亡巴国,在巴国故地设巴郡,达州地区归巴郡管辖。

秦朝统一全国后,达州地区此时仍归巴郡管辖。

西汉时期,达州地区属于益州巴郡宕渠县管辖。

公元96年,在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达州归宣汉县管辖。201年,益州牧刘璋设立巴西郡,达州地区又属益州巴西郡。

西晋时期,达州属于梁州巴西郡宣汉县管辖。

东晋时期,分巴西郡置宕渠郡,属梁州,并领有宣汉、汉兴(即汉昌)、宕渠县三县。

南朝刘宋时期,升宕渠郡宣汉县为巴渠郡,属梁州,辖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

隋朝,通州改为通川郡,此时达州属梁州通川郡管辖。不过,此时大竹、渠县由宕渠郡管辖。

唐朝时期,618年复名通州。

两宋时期时期,达州属于夔州路,并改通州为达州。

元朝时期,全国实行行省制度,达州此时属于四川行省夔州路。

明朝时期,达州地区属于四川行省夔州府,渠县、大竹书属于顺庆府。

清朝时期,达州属于四川省绥定府,万源地区属于太平厅。

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一直延伸到建国初期。这段时期,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大竹、渠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50年改行政督察区为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此时的达县专区下辖达县、开江、宣汉、万源、平昌、巴中、通江、南江等八个县,大竹和渠县属于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

1952年9月11日,设四川省达县专区。此时的达县专区下辖:达县、开江、宣汉、万源、渠县、大竹、邻水、平昌、巴中、通江、南江等11个县。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

1993年7月5日,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同时巴中脱离达川地区。

1999年6月20日,撤销达川地区,设立地级达州市。

5.明朝顺庆府

东川府

①蒙古中统元年(1260)于顺庆府置征南元帅府,至元四年(1267)改为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为顺庆府。

②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东川路置,属云南布政司。十七年(1384)改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南十里马鞍山麓。寻移治今会泽县。辖境约当今云南会泽、巧家二县及东川市地。清雍正四年(1726)改属云南省。1913年废。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东川路置,治今云南省会泽县。属云南省。辖境约当今云南省金沙江以东,牛栏江以南、以西及昆明市东川区。次年改属四川省。清雍正四年(1726年)仍改属云南省。次年置会泽县于巧家汛(即今巧家县),为府治。七年迁治于今会泽县。辖境西部、西北部略有扩展。1913年废。

6.四川顺庆府

在清代,四川省有“老八府”的说法,这八个府分别是成都府(府治成都县和华阳县)、重庆府(府治巴县)、夔州府(府治奉节县)、保宁府(府治阆中县)、顺庆府(府治南充县)、叙州府(府治宜宾县)、马湖府(府治屏山县)、龙安府(府治平武县)。

府,是我国古代一个历史悠久的行政区划单位,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地级市、地区、自治州这一级,从唐代至清代都有府的存在。

府作为行政区划单位诞生于唐代,唐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升国都雍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 河南府,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府”。后来,府逐渐增多,成为唐朝行政区划中一个重要单位。

7.清朝顺庆府

首先,四川府这个行政单位就不存在。

清代四川是四川省,省下为道、道下面是直隶州、府、直隶厅,其中府下辖散州、县、散厅。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清代四川省行政区划: 成绵龙茂道:成都府、龙安府、绵州、茂州、理番厅、松潘厅 川东道:重庆府 、绥定府、夔州府、忠州、酉阳州、石砫厅(太平厅) 川北道:顺庆府、潼川府 建昌道:宁远府、雅州府 、嘉定府、邛州、眉州 康安道:康定府、巴安府 边北道:登科府 川南永宁道:叙州府、泸州 、资州、永宁州、懋功屯务厅 同时贵州省也是清代18行省之一,现在的遵义市当时叫作贵州省贵西道遵义府,府治在遵义县,而非平越直隶州下属的湄潭县。

8.清朝顺庆府在哪里

南充,又称“果城、绸都”,四川省地级市,南充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充国南部得名。南充历史悠久,源自汉高祖公元前202年设立的安汉,至今建成2220多年。

先秦时期,四川地区属巴蜀之地。战国中期,秦国趁巴蜀交战之际,派兵南下消灭了巴蜀政权。随后秦国在巴蜀设置郡县,营建都江堰,四川盆地逐渐成为“天府之国”。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将郡县制度推广到了全国地区,秦代时,南充属巴郡,地名安汉。

秦朝灭亡后,西汉王朝在继承郡县制的基础上,承认了部分地区暂时需要分封诸侯国的客观事实,因而推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西汉中期后,有设置了州牧(刺史部)监察地方官员,后逐渐演变为郡县以上的军政机关。西汉时,南充属益州刺史部巴郡,地名安汉。

东汉时期,行政区划与西汉时基本相同,但州牧(刺史部)已成为常设机构。东汉后期后,州牧长官的势力逐渐膨胀,日益威胁着中央政权。南充属益州刺史部巴郡,地名仍为安汉。

黄巾起义之后,地方州牧与豪强地主趁机扩充势力,招募军队,起义失败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益州之地先属军阀刘璋,后来刘备率军入川占领了益州地区。蜀汉时期,南充属益州刺史部巴西郡。

三国后期,长期保持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曹魏的蜀汉与东吴政权相继衰落,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瓦解,统一的机遇再次出现。蜀汉政权最后被曹魏政权消灭,随后西晋又取代了曹魏政权。公元280年,西晋渡江灭吴,再次完成统一,南充属梁州刺史部巴西郡。

在实现统一之后,司马炎志得意满,贵族炫富攀比,生活腐化,西晋朝政迅速走向腐败。司马炎为了避免司马氏江山被权臣篡夺,分封众多王子,并且允许诸侯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以便在关键时刻有人带兵勤王。然而司马氏分封的众多诸侯国最终造成了“八王之乱”,西晋在内耗中走向了灭亡。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划也相对混乱。南齐时,南充属梁州南宕渠郡。

南北朝后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对抗,南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失了北伐统一的机遇,在“侯景之乱”后,北朝趁机南下占领了南朝大片土地,南朝彻底走向衰落。而北朝在一分为二后,西魏(北周)集团由弱变强,转守为攻,掌握了统一战争的主动权。隋朝取代北周之后,南北统一趋势已不可逆转,公元589年,陈朝灭亡。隋代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南充属巴西郡,地名南充。

唐代建立后,在隋代郡县制的基础上,增设了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行政区划模式,并在边疆地区设置都督府与 度使,掌管地方军政大权,南充属岭南道果州。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重新出现五代十国以来政权频繁更替的局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地方行政上实行路、州、县制度,南充属梓州路果州。

南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的土地被金朝占领,以南地区行政区划与北宋时基本相同,南充属潼川府路果州。

元朝完成统一后,一方面沿用了两宋的行政区划,一方面正式设置行中书省,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南充属四川行省顺庆路,地名南充。

明代初期,一方面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调整,将众多面积较大的行省拆分出新的行省,一方面将行中书省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但人们习惯上还是称之行省。南充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顺庆府。

清朝建立后,大部分制度都沿袭了明朝的体制,地方行政上,清初对明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基本上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南充属四川省顺庆府。

9.川北道顺庆府

南充市现辖3个市辖区,分别是: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分别是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代管阆中市阆中市。

一、3个区

1、顺庆区

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宋置顺庆府,1993年南充地改市,设县级区为顺庆区,2014年,顺庆区幅员面积555.5平方公里,其中市中区建成面积达55平方公里,顺庆区辖18个乡镇,1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户籍总人口64万,常住人口85.5万。

2、高坪区

四川省南充市辖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境南部,城区东部,汉置安汉县,隋设南充县,1993年由南充县改为市辖区,2013年全区面积806平方公里,人口60万,辖7个街道、12个镇、13个乡。高坪自古即以果州著称,素有川北“鱼米之乡”、“丝绸之乡”、“柑桔之乡”的美誉。

3、嘉陵区

位于嘉陵江西岸,嘉陵区是国务院1993年9月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北靠顺庆区,南邻武胜县,西接西充县、蓬溪县,东连高坪区,并与成都、重庆形成一个两小时经济发展圈。嘉陵区管辖6个街道、22个镇、18个乡,幅员面积1278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70.48万人。

二、5个县

1、营山县

南充的东大门和交通次枢纽,自唐以来已有1400余年置县历史,全县总面积163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办,53个乡镇。2016年,全县总人口93.3万,县城常住人口23.8万,政府驻地绥安街道。

2、西充县

东邻顺庆区,管辖15个镇、29个乡,县城北距南充市区直线距离25公里,是南充的生态后花园和卫星城。西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9℃,年降雨量980.8毫米,平均海拔361.2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3、南部县

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全县幅员面积2235平方公里,耕地91万亩;辖7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111个行政村级单位,其中村委会1041个,社区70个,总人口132万(2012年数据)。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4、蓬安县

地处嘉陵江中游,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蓬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距成都230公里、重庆200公里,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下辖县,公元1371年,并入蓬州,公元1913年蓬州更名“蓬安”,总人口73万,辖39个乡镇。

5、仪陇县

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南朝置县,101、203省道,S2成巴高速公路、巴广渝高速公路和阆仪营高速公路贯穿仪陇县县境。仪陇县是农业经济县,盛产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红苕,特产酱瓜(主要外销)、黄酒、兔 远销省内外。

三、一个市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21个乡、2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59192人(2016年)。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10.顺庆府和保宁府

夏时期为“有果氏”之国商时期属巴国周时期巴子国属地。

秦时期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时期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时期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

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

三国西晋时期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

东晋时期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北朝时期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

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期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

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时期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时期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时期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民国时期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

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

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建国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3年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Hash:ab237d70ec081b075f3e98fe1f4b26546ac0b809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