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尖山麓脚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

仙游西北部山区有个东湖村,位于海拔1684米的东湖尖山麓脚下,与永泰德化县交界。

坐落在本村北部的东湖尖海拔1684米,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平坦辽阔,站在山峰顶上晴朗的天空一眼可看到永泰县全境,山脚下的梯勰支层,像一条长龙围绕村庄四周,此外还有九溪支流的盘峰底峡谷,那里的石头假山,两层瀑布,悬崖怪石,无奇不有。此外,还有“一线天”景观,景色迷人,是登山旅游的好地方。境内资源丰富,有国家二级保护的近一千年的红豆杉两棵和围径5米左右的柳杉20多棵。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村的故事。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东湖村地处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位于海拔1684米的东湖尖山麓脚下,与永泰、德化县交界,东与石苍乡相邻,西与德化县交界,南与前溪村相邻,北与永泰县毗邻,距县城70多公里。村落面积约0.8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700多人,168户,5个村民小组。

这里的珍稀古树傲立村头

红豆杉又称紫杉,也称赤柏松。中国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银杉(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是松科银杉属,为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百年枫树

八百年柳杉

这里的昭灵宫别具一格

昭灵宫外墙和屋顶都用红色油漆粉刷,总面积将近300平方米。和普通的寺庙建筑风格不同,昭灵宫的窗户四周被垂下的挡板、栏杆包住,颇有异域风情。宫庙内及走廊两端,都供奉有当地村民信仰的菩萨,墙壁四周刻画着“七仙女下凡、李天王训子”等多幅壁画。别具一格、古色天香的昭灵宫在福建省也是绝无仅有的。村里流传着两个与昭灵宫有关的传说。据说,当时昭灵宫建完以后,因为风水原因,一夜之间,宫庙居然自动向右移动了一尺。另有相传当时昭灵宫正上方有一块巨石顺势滚下,经过宫庙之时,却自动避开了宫庙,整座宫庙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这里的古寨遗址有故事

偏僻的山村与世隔绝安闲的经历了南宋、明朝、元朝、清朝,一辈辈的发展,一代代的生根发芽,直至清未民初盗匪众生,政局动落不安,全村村民团结一心在村庄东南面修筑起“0”字形的安全寨一座,四面用土砌成,东西留有寨门各一个,土匪来时全村村民集中在寨里,用事先准备好的土枪、石头等防御,现遗址还在。

提到土匪不得不提九溪村,据老一辈说,九溪村原为仙游县一个自然村,地贫物稀,民风彪悍。九溪松生有四个儿子东、西、舜、尾妹,有一天四兄弟去县城挑盐,在度尾抢了县民团哨兵的两支步枪,回去后陈舜英网罗了些地痞及全村人,当上了个小土匪。陈舜英人称九溪暴、九溪舜,九溪村人,人多时达一个营,陈舜英自封为营长。之后被陈国辉部收编了,驻防下樟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陈国辉被扣留时,其部下从樟洲路逃到凤项九座寺。陈舜英部跟着民军从凤顶到德化,一路上收集了很多败兵们扔下的枪支子弹,陈舜英在那时同时又买了一架重机枪、两架轻机枪,后来想有上司管看,不自由,不自主,又率部逃回了九溪,当自己的山寨王。1932年农历9月,永泰悍匪陈培芳被国民党十九路军追剿落荒逃亡九溪,受伤的陈培芳被仙游九溪陈舜英捕获,软禁在九溪。因陈培芳先前曾搜刮大量金银财宝埋藏地下,陈舜英意图套取宝藏后再处决,陈培芳自知死期已到,在劫难逃,遂起自杀念头,乃每日收集所获鸦片,一次性吞服而亡,部下全部听命于陈舜英。后陈舜英股匪归顺于闽中张雄南。1939年下旬,张雄南因拒服从国民党被德化保安旅梁为焯击毙于凤顶格附近,自止群龙无首,人心范散,徒们一面仓皇抵抗一面向深山逃窜。此期剿匪军保安六团一部林承桂打败了陈舜英部,同时采取政治与军事相辅并进的方针,陈舜英护兵乌柄、金釞眼看大势已,无法挽回,遂把匪首陈舜英打死献于剿匪军并率众缴械投诚,部分归顺民团,有些改名换姓逃往别处如东湖村。解放后,九溪民团也被打跑,至止九溪村也就不覆存在了。

这个古村的今与昔

东湖村创始于宋朝理宗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始祖逢圣公任官致仕时,因兄镛公联合六君子上书弹劾宰相丁太全,事败后镛公恐连累,嘱先前隐居,逢圣乘间逃邑东湖,暂住于山洞中,因周围群山环绕,其形似湖,取名“洞湖”,后建房面朝东方,命名东湖村。而后兄镛公被保,留于朝中,参知政事,兵赴国难,流矢右肩,舆疾而归。镛公归家养伤时,曾来过东湖书堂(现东湖小学)讲过学。宋崇宁元年(1102年),永泰县因避宋哲宗陵讳改名永福县。东湖村,宋元明清时为福州永福县三十四都东湖。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广西永福县同名,永福县复改永泰县,东湖村为福州市永泰县嵩口区东湖村。

圣庙瀑布

建国后,考虑到山岭、水系的自然形势和山区居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对外交往的便利,人民政府对相邻县份的某些地方作了局部小调整。1952年把永泰县的白岩、东湖合并为湖岩乡后改东湖乡,统辖东湖、白岩、青溪、里洋、芹菜湖、粗石、半岭、路下、黄溪、等七洞八塞。1957年7月,由于行政区划变动将东湖乡两个村(东湖与白岩)135户划归仙游县管辖。

这个古村存红色记忆

东湖村还是国共两党相争的年代时共产党的一个据点,是闽中党组织地下联络点之一,附近几个县的游击队领导人都在这里接头开会,更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驻地。早在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黄国璋、邓子恢、苏华、林汝楠、饶云山等共产党人领导的闽中游击队,就把顶东湖村作为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1943年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对中共福建省委驻地建阳发动军事围攻。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南迁闽中的重大决策。12月,省委书记曾镜冰带领省委机关与闽中特委机关、游击队经仙游高阳来到永泰,机关设在青溪。省委指派林汝南、饶刚生在周围的后门宫、白叶、东湖以及仙游的高阳、东山等数十里村庄活动,由于省委正确执行党的群队路线,得到周围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广大群众不但严守秘密,还为省委机关运送了大量的粮食、日用品,并在青溪龙潭地方搭盖了大量的竹栅,为省委机关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

1944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永泰青溪迁到德化坂里后,因人烟稀少,后勤保障极为困难,同时又而临国民党保安队“搜剿”的威胁,同年6月,省委领导决定机关从德化坂里经墘头、毛厝、柳园迁到永泰东湖村,这也就成了中共福建省委驻扎地。6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东湖召开扩大干部会议,曾镜冰在会上作《反对斗争中的主观主义》的报告。会议期间,获悉国民党永泰县警察局、保安队前来袭击,省委警卫武装予以坚决回击,一举击溃了进犯之敌。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地战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永德仙游击队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公开于东湖、赤水、洑口、后亭、粗坑等纵横几十里范围内活动,给永泰、德化、仙游三县的国民党当局以沉重的打击。

东湖村曾为闽中革命送去了粮物又送去了人。1943年老一辈革命家黄国璋、邓子恢、苏华等带领的部队,在德化笔石山上老虎洞附近遭到国民党军的伏击,被迫撤出了德化县,来到了位于我县境内的东湖村。为了支持革命军,东湖村民砍树拆门板为部队搭建了住所,每家每户都捐出了自家粮食。来到东湖村后,部队的危机并没有解除,一直处在国民党的包围中,村里游击队黄富廷带领游击员及所有的村民转运各种必需品、提供物资、粮食,帮助引路、望风和报信、参与战斗。

从1943年一直到解放,共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36次围剿行动,2名村民壮烈牺牲,近百人受伤。军民齐心协力,不仅保卫了村庄,也向世人展示了真正的军民情深。

这个古村的历史人物可不少

黄逢圣,莆田人,仕理宗朝。因兄镛同陈宜中、林则袓、曾唯、刘黼、陈宗上书,言进退大臣当以礼,极陈丁大全之㚥,遭削籍。六君子均编远州。逢圣乘间逃邑东湖,迄今子孙蕃衍。

黄富庭(原名黄声荣1906-1936),男,党员,福建省仙游县凤山乡东湖村人。1906年1月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32年参加革命斗争,时任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联络员,参加了莆田、仙游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反“清剿”作战和闽中游击区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夏在凤山反“清剿”斗争中被敌抓捕杀害,壮烈牺牲。

黄声琴(1924-1947),福建省仙游县凤山乡东湖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斗争,曾任工农红军闽中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中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反“围剿”作战和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初闽中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后,受命在闽中游击区坚持革命斗争,参加了闽中游击区的抗日反顽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调任闽中游击队联络员,参加了闽中游击区的反“清剿”游击战争。1947年在莆田县游击区执行任务时被捕,随后在笏石镇被敌杀害,壮烈牺牲。

曾镜冰(1912—1967),1912年11月生,海南琼山县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6月到泰国香港开展活动,1929年9月回国,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奉调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红军长征后,开展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局委员、闽浙赣省委书记;建国后担任福建省委秘书长、副书记、政协主席;1955年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副院长;“文化大革命”受迫害,1967年5月在北京含冤逝世;1978年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黄国璋(1919—1984),化名吴广,福建省莆田城区人。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主要负责开辟新区和根据地的群众工作。1937年2月,任闽中工委委员。同年4月和11月,两度奉派赴香港向中共南方临时工委汇报工作和接受指示。1937年12月,任闽中工委书记。1938年8月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三个中心县委后,奉调到省委机关学习,不久任省委巡视员。1940年春,调任江西上饶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5月,日军侵占福州及闽中沿海地区,奉省委之命,以军事特派员身份到闽中组织和领导抗日游击战争,直到抗日战争胜利。1943年春起,改任闽南(即原闽中地区)特委书记。1947年1月,被选为闽浙赣区党委委员、常委、兼任闽中地委(后改为闽中工委)书记,闽中人民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福州市委书记等职。1984年2月因病不幸逝世,终年65岁。

苏华,原名黄德馥。女,1908年3月5日生,福建莆田人。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莆田县委秘书、县委委员、县委妇委书记。1938年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兼闽中特委委员。1949年10月任福建省省总工会女工部部长、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妇女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福建省妇联主任兼党组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妇女小组负责人、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中共福建省顾委会筹备组成员。(享受副省级待遇)。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4月9日在福州逝世,享年101岁。

林汝楠(1914年~1974年),性别:男,籍贯:莆田。林汝楠是福建抗日游击队闽中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闽中游击队直属支队政委、闽中地委副书记、游击队副政委、天章中心县委书记、闽浙赣人民游击队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副政委。

饶云山(1905.5——1997.8),乳名钵生,字绍传,号道真,参加革命后改名饶云山,化名林国清,老林,1905年5月出生于永泰县岭路乡凤落村一个贫农家庭。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任中国凤落支部书记,1940年3月任中共莆仙永边区工委委员。1941年6月任中共永泰县委书记,同年9月,发动和组织30多名党员和积极分子赴长乐前线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2年5月,按照党的指示,永泰县委改为特派员制而任永泰特派员。1943年12月至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迁到永泰青溪、东湖、官烈等地抗日武装斗争,饶云山带领永泰党组织及其武装队伍随闽中特委积极配合省委活动。1945年5月,省委机关目标暴露被敌人围剿,饶云山组织和领导永泰武装力量,以调虎离山之计,把敌人引开,掩护省委机关安全转移。1947年2月任中共闽中地委委员、闽运部长,1947年9月任中共莆仙永中心县委书记。1949年8月11日永泰解放,9月12日成立新县委、县政府,饶云山任县委书记、县长及县大队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剿匪反霸、民主建政等工作。1950年11月调任闽侯专署副专员。1952年3月至1955年7月,在华东党校和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5年7月任闽侯专署副专员兼地委委员。此间,帮助老区群众在生产生活及冤假错案方面解决了不少问题。1958年被错误地打成“反党地方主义分子”,平反后于1963年6月调任福建省民政厅副厅长。文革期间又遭到错误审查和批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平反。1981年6月恢复省民政厅副厅长职务,1982年12月离休。1997年8月27日在福州病逝,享年92岁。

饶刚生(1913.12——1966.3),曾化名陈庆瑞、林泽群、陈俊逸、林佑基,1913年12月出生于永泰县岭路乡凤落村一个贫农家庭,饶云山的胞弟。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刚成立的中共凤落支部委员。1937年,按照上级指示,饶刚生通过竞选当上了泉山乡联保主任、乡长,并以此职务掩护革命活动。1941年4月,带领30多名游击队员到特委,协助出版《抗敌三日刊》进行抗日宣传。不久又奉命赴长乐抗日前线任罗都乡秘书兼民政干事,同打入敌中队任警卫队长的郭永星一起掩护特委电台和修械所的任务。同年8月,长乐县城收复后,化名陈俊逸任鹤上乡谍报文书,为我党提供敌情和通行证。1943年底,福建省委南迁闽中永泰青溪,饶刚生担任省委机关科科长,负责省委机关人员生活、住宿、安全保卫等后勤工作。1945年8月,饶刚生奉命到福州,化名林济群,在南门兜以贩卖柴片为名,建立省委地下联络总站。1948年,奉命开辟地下航线,在闽江上下游开展活动。1949年夏,饶刚生根据上级指示,为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同敌人展开攻心战,组织航运工人同妄图放火毁船的敌人作斗争。解放后,饶刚生任中共闽侯地委委员,因积劳成疾,患上肺病,长期在永泰城关休养,担任永泰一中名誉校长。1966年3月因病逝世,享年53岁。

作者:YOSON玉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eff1dafdbee9699ffa8f52ddfcc4b67a18439982

声明:此文由 莆田本地服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