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永济 || 近代商埠“韩阳镇”

韩阳镇位于市政府西南17公里处,东靠中条山,南接风陵渡,西临黄河,北连蒲州。面积89.4公里。

韩阳镇明属蒲州祭酒都。清属永济县风陵乡韩城里。民国属永济一区(治所蒲州城)辛店治村。1947年9月永济、虞乡合并为永虞县。韩阳镇属永虞县一区(驻地花园村)辖。1950年永虞分县,韩阳镇属永济县一区(驻地新盛镇)辖。1956年3月,原韩阳乡和祁家乡合并为韩阳乡,驻地韩阳镇,此为韩阳建乡之始。1958年10月29日永济并入运城县。韩阳成立管理区,属运城县永济人民公社(驻地赵伊镇)辖。1961年5月,恢复永济县,建立韩阳人民公社(驻地韩阳镇),下辖11个生产大队。1965年黄河泛滥,韩阳镇淹没,公社搬迁到火车站旁祁家巷村建新址。1967年4月28日,韩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名韩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7年6月11日从下寺大队分出南郑、北郑大队,从双店大队分出三新大队。1979年从牛家大队分出贺家大队。至此,韩阳公社革委会下辖15个生产大队。1983年1月13日,韩阳公社革委会改为韩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9月6日,改为韩阳镇人民政府,下辖15个村委会。2001年撤首阳乡,并入韩阳镇。至此,韩阳镇辖20个村委,32个自然村,总人口2.4万人。

韩姓源出董姓和姬姓,高阳颛顼之后,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参胡初居于韩,即今永济市韩阳,其后裔成为董姓中一支韩氏族。韩流是韩姓中最早出名的人,据说是黄帝少子昌意之后裔,韩在夏朝为侯国,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初,周武王封其第五子韩叔于旧韩城古韩国之地,故城在今永济市韩阳,此为姬姓韩国。周平王时,韩国被周姓晋国所灭,改封为唐叔虞后裔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食邑,韩人西迁陕西韩城南。至春秋末,韩万的后代与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子孙以国为姓,至少有2200年历史。此为清代永济县风陵乡韩城里之来历。

阳姓与唐朝一个叫阳城的人有关。阳城是唐朝著名的贤人君子,曾在中条山下的柳沟和弟弟阳智、阳域隐居起来,过着清贫的生活,阳城特之独行的性格和卓然不群的行为,闻名遐迩,宰阳李泌向德宗皇帝推荐,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当德宗下诏斥逐陆贽,李充等人,准备让贪财好敛、陷害忠良的奸佞之臣裴延龄当宰相时,阳城挺身而出,指斥裴延龄罪状,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皇帝大怒,欲治阳城罪。经皇太子李诵营救,才免罪,而阳城仍然不依不饶,明确反对,弄得皇帝没办法,结果,裴延龄未当上宰相,阳城却被贬国子司业。当时的太学都是贵胄子弟,风气极为不好。阳城主持太学后,第一条就是抓德行,使正气抬头,邪气下降。柳宗元有两篇文章赞扬阳城。后因阳城同情贬官薛约,自己反被贬为道州刺史。阳城到道州后,励精图治,关心民情,实行节俭,赏罚分明,革除地方弊政。废除制造侏儒的矮奴贡,为道州人民免除了一个最不能容忍的伤天理、灭人性的苛政。道州人民奔走相告,兴奋与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于是生下男孩,用“阳”字作名字,以示世代崇敬。当观察使派判官考察道州缴纳赋税情况时,阳城自认为不合格,自囚入狱。判官十分惊慌,另做打算,但阳城却弃官逃到中条山柳沟隐居了。唐顺宗继位,下诏让阳城回京任国子监“祭酒”时,阳城已经去世。这就是韩城里阳城庙的来历,也是明朝的“祭酒都”的渊源。后来,人们把韩城里阳城庙缩为“韩阳”,传至于今。

韩阳自古商业发达,旧韩阳位于黄河东岸,设有航运渡口,西南有火车站与古驿道,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有水陆码头之称。近代谓之商业镇,光绪三十二年(1906)即设电报房,电传信息为永济之最。主要为各大商户联系业务服务。当时韩阳镇滩地宽广,盛产棉花,镇上有20家花店,吸引天津上海行商来此收购,促进商业繁荣,电报业务大增。同时还有4个煤油厂,14家粟店,5家杂货、京货铺。仲盛昌号的豆腐乳名扬豫、陕。魁顺元号的糕点、麻片、南糖、蛋糕、月饼为名优特产,远销西安等地。日寇侵华期间,杀人越货,盘据韩阳,一时店铺倒闭,商人逃亡,市面萧条,民不聊生。尤其是蒲剧名伶祁彦子创建的梨园会馆——学文庙亦被日军烧毁。

1965年黄河泛滥,镇址移今祁家巷村。新修十字街道,路面宽阔,树荫罩顶,逢三、六、九集日,上集乡民达数千人之多,盛况空前。

非物质文化遗产——韩阳道情,历史悠久。旋律缠绵,幽雅动听。汉代萌芽,唐代雏型,元明成熟,清代达到顶峰。乾隆三年(1738)韩阳遭灾。辛店村张绪宽等4人,自编自演《告谷粮》,长途跋涉,赴京演唱,诉说苦情,感动一官员上奏皇帝,遂将韩城里三家店330石旧谷粮,减为3石3斗新垦粮。1953年韩阳道情班张子仪等四人,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演出剧目《尧访贤》《熬娘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赏。张子仪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和敬酒,为永济韩阳道情留下佳话。

注:1、韩姓起源与演变见《人物周刊》百家姓第29期。

2、《平阳府志》流寓·阳城,北平人。家贫好学,及进士第,隐中条山。唐德宗召拜谏议大夫,以论延龄,改司业。后因唐约事,左迁刺史。治民如治家,民感之。以阳名子。顺宗征为祭酒,而城已卒。

3、《永济县志》山川·柳沟泉,在县东南十五里栖岩寺东。

4、1991年版《永济县志》:祭酒都,统5里。

5、光绪版《永济县志》:风陵乡,在县南,统里二十二。韩城里,村十四:韩阳村、祁家村、祁家坡、祁家庄、祁家巷、梁家巷、李家巷、张家巷、陈家巷、盘底、谭家庄、屯里、韩家茔。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11008

Hash:22405a3e84c2fd67c84f336496bff87ff0a2cac8

声明:此文由 永济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